APP下载

全球气候治理达成“共识”中国能源转型蹄疾步稳

2024-04-05王瑞彬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化石共识气候

王瑞彬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第28次气候变化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154个国家和政府的首脑参加了会议,198个缔约国最终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阿联酋共识”。与会各国一致表示,将坚定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费、运用技术创新实现清洁转型、全面管控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等,以“大幅、快速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要求。

“阿联酋共识”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终结的开始”,不仅锁定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期成果,而且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第一,各国首次普遍表示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推动由化石燃料驱动的世界经济实现根本性转变。特别是全球重要产油国、出口国均加入到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的队伍中来。第二,各国首次普遍同意在其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中考虑粮食生产、贸易等问题,134个国家签署了名为《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第三,各国再次确认《巴黎协定》所设温升控制目标的严肃性、有效性,强调深化国际气候合作是确保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第四,关于损失和损害基金的启动与运作取得突破,初始资金来源得到承诺。第五,部分国家签署《气候、自然与人类联合声明》,赞同促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此次大会成果斐然、亮点纷呈。正如大会主席所言,大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大会仍然留有一些缺憾。例如,化石燃料减少和退出的时间表、甲烷减排控制的具体目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支持等重要问题,仍有待国际社会继续努力,发扬真诚合作精神,寻求进一步突破。

中国在推动此次气候大会取得上述丰硕成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10月27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介绍2022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分享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践和经验,同时明确提出中方相关立场和主张,即确保延续并深化“共同落实”的主题,发出聚焦行动、加强合作的积极信号。

特别是在大会之前,中美元首于旧金山举行会晤,11月15日,两国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下称“阳光之乡声明”)。双方就重启和深化气候合作的重点领域等达成共识,重申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缔约方通过的《巴黎协定》的支持,并强调落实“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重要意义。从历史和全球视角,主要国家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超越分歧、携手共进是促进国际气候合作进程在关键节点取得进展的必要条件。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温室气体排放国,鉴于两国在国际气候合作进程的影响力,阳光之乡声明是对此次气候大会取得成功的有力推动。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再次握手,不仅有助于缓和、消除国际气候谈判中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也有助于凝聚改革动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实现全面变革。

中国在2020年底面向国际社会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即力争在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方面的重大举措。3年来,中国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一方面,支持联合国框架及《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积极实施并更新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坚决履行国际气候承诺。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积极举措,通过政策、技术、市场等手段,先立后破,稳步推进,全面促进清洁能源转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化石能源消费获得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向好,带动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的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增速均得到有效控制。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长期致力于降低对煤炭的依赖。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关闭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煤矿与火力发电厂等。近年,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冲击,煤炭需求出现短暂反弹,但并未改变能源结构优化的长期趋势。目前,煤炭消费在中国一次能源中占比为56.2%,较2012年下降12.3个百分点。

第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年内连续突破13亿、14亿关口,达到14.5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占比超过50%,并历史性地超过火电装机。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水电、光伏发电、风电装机容量均居全球首位。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率超过40%。

第三,新能源汽车市场成长迅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实行激励政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使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占比超过60%。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

第四,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中国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为支持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为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同期,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所募资金投向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

第五,技术创新支持绿色发展作用显著。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带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例如,可再生能源转换效率提高、能源存储及智能电网技术改进,有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运维成本、提升供应稳定性等。生物质等清洁燃料领域的技术发展可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先进环境监测技术有助于识别排放源、跟踪空气质量等,为相关决策提供必须的基础数据支持。

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未来仍将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例如较为突出的清洁能源成本问题、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互补性问题等,亟待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寻求破解方案。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敢为人先的开创性实践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合作发展机遇,也对改革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化石共识气候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