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步行友好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评价*
——以郑州市管城区陇海街道老旧住区为例

2024-04-03刘艺琪

南方建筑 2024年3期
关键词:住区服务设施人流

吴 岩,刘艺琪

引言

截至2022 年,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28004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非常严峻。伴随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需要度越来越高。在城市老旧住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持续增长的老龄人口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供需矛盾,迫切需要改造优化。在此背景下,结合老年人实际步行能力,合理划定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范围并对其服务性能进行评价,对老旧住区更新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关注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1]与优化[2]、可达性[3]与公平性[4]、空间分布特征[5]以及社会分异[6]等方面,这些研究对城市规划和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视角看,国内学者更多的关注城市整体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及可达性的研究,而对居民活动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针对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研究可概括为:(1)在空间布局方面,以公平和效率为原则,从公正的空间角度入手,采用潜在模型[7]、两步移动搜索[8]、以及GIS 空间分析方法[9-11](如核密度分析、网络分析等)来评估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布局合理性和空间公平性,并相应提出优化策略;另一方面,以提高设施的服务效率为目标,运用位置分配模型来进行设施选址研究[12];(2)在配置标准方面,多以实际规划实践为参考,考虑设施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城市规划和地方人口特征,制定合理的配置标准和建设指标[13];(3)在设施服务水平方面,主要从空间可达性、设施质量、居民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居民的感受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量化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并提出改进方案[14-16]。尽管以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中微观层面,结合城市空间形态、老年人步行能力,精准划定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响范围并对其服务性能进行评价,尚未形成定论。

“影响域”的概念最早由褚冬竹教授提出,将空间和行为视为复杂系统,对行为、空间以及行为与空间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最初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能力与影响范围研究[17]。本文引入“影响域”的概念原理,将空间和行为相关联,以适老化和社区设施性能提升为目标,以城市老旧住区为切入点,选择郑州市管城区陇海街道老年步行友好区域为研究场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步行行为-城市空间关联模型,利用Anylogic 软件平台对老年人的就医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并结合步行能力、路网形态和住区分布划定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域,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成果有望形成针对老旧住区社区服务设施性能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工具,并为当前社区更新与设施配置提供理论借鉴与技术支持。

1 研究区域选择与现场调查

1.1 研究区域选择

本文选取郑州市管城区陇海街道的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由于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为步行且对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城市道路穿行不便,故选择由城市快速路(陇海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紫荆山路、未来路、郑汴路)和河流(熊耳河)共同围合的步行友好区域作为研究范围(图1),研究范围内共包括老旧住区32 个,社区养老设施5 个、社区级卫生服务设施4 个(含2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A1、A2 和2 所卫生服务站B1、B2),具体位置见图1。其中A1、A2、B2 均位于步行友好区域的边界处,分别邻近陇海快速路、未来路和郑汴路,考虑到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车流量、车速、道路宽度、过街方式等因素对老年人步行行为的阻滞作用,故仅评价卫生服务设施在步行友好区域内的影响域。

图1 研究范围

1.2 步行友好区域内老年群体行人流量与步行路径选择调查

采用现场计数法对步行友好区域内主要路口的人流分布进行观测,观测对象为步行的老年人。通过记录每个路口不同方向的老年人流量,获取真实条件下老年群体的步行路径选择偏好特征。观测时间为夏季的4个工作日和3 个非工作日,鉴于当时气候条件和实验时间要求,选择早上时段(7:00~9:00)和晚上时段(18:30~20:30)的人流高峰时段进行流量观测。每一个交叉路口设置1 个观测点位,一共设置15 个观测点位(图2)。为保证调研结果准确性,分别采用沿着城市路网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移动模式进行道路调研,记录步行老年人在不同道路方向上的活动情况。共获取2033 人次的老年群体人流量数据。根据早晚不同时段的人流密度,可明确研究区域内不同路段的具体人流量与路径选择偏好。

图2 路口卫星图和街景图

2 陇海街道老旧住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划定

2.1 基于行为-空间仿真模型的影响域划定方法

2.1.1 影响域的概念

随着设施植入城市,产生了以设施为核心的一系列受其影响或辐射的城市空间。一般来说,服务设施的理论服务阈值范围通常是以设施点为圆心,以理论服务半径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面状区域,称为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不同于这种仅体现在地理空间上的同心圆模式,“影响域”强调将受设施辐射影响的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不仅研究其在城市真实路网下的空间形态及边界,更关注这一系统中的人及其行为以及行为与空间的影响机理[18]。

2.1.2 行为-空间仿真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利用AnyLogic 仿真平台,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结合设施分布、路网结构、建筑布局等对研究范围内的空间进行场景建模;输入老年人步行相关信息,如出发点、终止点、路径选择、行人速度、行人流量和运行时间等信息,对老年人在城市空间场景内的步行就医行为进行模拟,构建行为-空间仿真模型(图3)。

图3 行为-空间仿真模型构建过程

仿真模型的数据类型涉及空间数据和行为数据两类(表1)。空间数据主要包括研究范围边界、道路形态、街道边界、住区和卫生服务设施以及社区养老设施的位置、边界及出入口等空间信息,主要来源于现场实地调研和百度地图开放平台;行为数据则包括行人流量、路径选择、行人速度等信息,其中,行人流量与路径选择来源于实地调研,行人速度则来源于文献整理。

表1 数据类别及来源

2.1.3 影响域的划定步骤

在行为-空间仿真模型中,将设施点设置为仿真人行走的原始出发点位,通过输入现实调研获取的路径选择信息,获取特定步行时间下的步行最远点(图4-a);用直线连接相近的点,得到初始影响域(图4-b);结合城市路网分布特征,对初始影响域进行修正(图4-c);根据空间的范围、界壁权属及住区出入口等现状,遵循老人步行潜在路径可达区域,当某个封闭式住区的出入口位于影响域范围内,则认为该住区被覆盖,对上述影响域进行深度修正(图4-d);叠加不同设施的影响域,形成最终影响域(图4-e)。

图4 影响域的划定

2.2 陇海街道老旧住区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域范围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规范中对于社区生活圈分级概念的界定,可以将住区步行生活圈的层级划分为5min、10min、15min 三个层级,结合规范对配套设施设置规定来看,对于15min 生活圈,应配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对于5min生活圈则宜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规模等因素,故在研究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A1、A2 和社区卫生服务站B1、B2 分别对应15min生活圈和5min 生活圈,对应的服务半径理论阈值分别为800m 和300m。因此在对影响域的划定上,只考察15min 和5min 影响域。将调研获取的老年人行为信息代入行为-空间模型中,分别运行15min 和5min,经过修正得出A1、A2 和B1、B2 的影响域,将A1、A2、B1、B2 的影响域进行叠加,获取卫生服务设施整体的影响域(图5)。

图5 A1、A2、B1、B2 和整体的影响域划定

3 陇海街道老旧住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评价

3.1 影响域的评价指标构建

3.1.1 覆盖能力

一般来说,对于设施服务范围的评价多基于服务半径理论阈值下“同心圆”模式的探讨,而“影响域”较“同心圆”模式更真实的贴近老年人的步行行为与城市空间特征。通过对比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范围与同心圆模式下理论阈值的影响范围,可对影响域的实际覆盖能力进行评价。利用面积覆盖率(公式1)和住区数量覆盖率(公式2)对设施的覆盖能力进行评价。数值越大,说明覆盖能力越好。

其中,T1 表示面积覆盖率,S1 表示设施影响域覆盖范围的面积,S2 表示服务半径理论阈值下覆盖的圆形面积;T2 表示住区数量覆盖率,N1 表示设施影响域内所覆盖的住区出入口数量,N2 表示服务半径理论阈值下覆盖的住区出入口数量。

3.1.2 均衡性

利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来评价影响域的均衡性(公式3)。基于道路路网计算卫生服务设施到社区其他养老设施的距离的平均值,平均最近邻距离越小,则表示老年人进行各种养老服务活动越方便,设施配建越合理,影响域均衡性越好,设施的活力更好。

其中,K 表示平均最近邻距离,Kn 指设施至其他设施的最近距离,n 指社区养老设施数量。

3.1.3 可达性

可达性以人群路径选择偏好为基础,将现实中路径人流量代入行为-空间模型进行仿真,更为真实直观的反映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程度。对于设施点的可达性评价以各卫生服务设施点的人流密度为指标,当人流密度大于各设施点的人流密度均值,则说明可达性较好,表示老年人使用卫生服务设施的时间和距离成本越小;对于影响域内城市空间整体可达性的评价,可通过对比主要路段的人流密度情况来实现,人流密度较高且各路网内人流密度分布较为均匀,则说明路网分布合理,影响域整体的可达性较强。

3.2 陇海街道老旧住区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评价

3.2.1 覆盖能力评价

根据生活圈的层级划分,5min、15min 分别对应的服务阈值范围为以B1、B2 和A1、A2 为圆心,300m、800m为服务半径的圆,通过计算(S=πr2)得出A1 和A2、B1 和B2 的理论阈值范围面积分别为2009600m2、282600m2。在行为-空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获取设施影响域的面积,对4 所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的覆盖能力分析(表2)。

表2 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覆盖能力

研究表明,A1、A2、B1、B2 的面积覆盖率均低于50%,说明步行友好范围内4 所设施的覆盖范围均未达到理论阈值规定的理想状态;A1、A2 和B1 的住区数量覆盖率大于50%,说明这3 所设施相对能满足使用。其中,A1 的面积覆盖率和住区数量覆盖率均大于A2,反映出A1 周边的城市空间的紧凑度高于A2;B2 的面积覆盖率和住区数量覆盖率远小于B1,说明影响域覆盖能力相对较差,反映出B2 周边路网结构分布不合理、土地利用紧凑度较低。

3.2.2 均衡性评价

对4 所卫生服务设施的均衡性进行分析(表3),通过与理论阈值覆盖范围的服务半径进行对比,A1、A2 的平均最近邻距离均在800m 范围内,影响域内养老设施数量多,均衡性较好;B1、B2 的平均最近邻距离均大于300m,服务设施分布较为分散,均衡性相对较差,尤其是B2 的平均最近邻距离高达1235m,反映出B2 周边的城市空间在社区其他设施的配建不足,使得影响域中各类设施的布局均衡性存在较大问题。

3.3 可达性评价

在行为-空间模型中,将行为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为研究区域主要路段的交叉路口,代入每个路段的行人流量,得出早晚时段的路口人流步行仿真图;在路口人流步行仿真图上叠加4 所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域,获取早晚高峰时段卫生服务设施及影响域的可达性仿真图示(图6)。

图6 早上时段和晚上时段的A1、A2、B1、B2 和整体影响域可达性

得出服务设施A1、A2、B1、B2 的人流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75、0.75、1.25、0.375,其中B2 的可达性最差,反映出B2 周边路网结构、住区分布、地块大小等不够理想。通过对影响域内各主要路段人流密度对比,需关注道路交叉口以及一些重点路段(如紫荆山路、陇海快速路西段、凤凰路、城东路和货站北街北段)人流分布情况,人流分布尚不够均衡;影响域范围内的未覆盖的路径(如紫荆山路北段、凤凰路东段和东明路南段),仍存在路段人流量大、可达性高的情况,可考虑在此区域加建卫生服务设施以满足使用。

4 结论

4.1 结果分析

研究显示,现有的4 所卫生服务设施并不能完全覆盖研究范围,由于其他类型的社区养老设施的数量较少且距离较远,步行友好区域内卫生服务设施呈现出均衡性不足的特征。卫生服务设施A1、A2 和B1 的性能优于B2,B2 性能较差的原因与路网密度、其他类型养老设施分布、土地类型与性质、地块大小、住区数量等有较大关系。需高度关注人流密度引起的可达性问题,这意味着在研究范围内,应对路网密度和地块大小予以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研究区域的可达性。

4.2 优化建议

(1)选取闲置空地或合理区域增设卫生服务设施,以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便捷度,确保最大程度地覆盖老年人的需求。陇东小区北侧的闲置空地可用来加建卫生服务站,结合熊耳河步道作为老年人日常健康活动的“补给站”,优化适老化布局;研究范围东南角现有在建住区,医疗服务又相对匮乏,应释放存量空间,加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

(2)加强各养老设施与卫生服务设施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卫生服务站,在住区分布相对稀疏的区域建设新的社区养老设施,包括老年人日常活动和健康需求的满足,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提高路网密度,特别是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区域,比如紫荆山路、陇海快速路西段、凤凰路等重点拥堵路段,并着重建立老年人友好步道系统,以便老年人更容易到达设施,改善可达性和服务体验,同时降低因人流密度而引发的可达性问题。

4.3 讨论与不足

本研究针对郑州市陇海街道老旧住区探索卫生服务设施影响域划定方法以及性能评价,当前研究着重关注老年人步行友好度,确保老年人在步行友好范围内充分满足医疗需求,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由于研究范围限制对于影响域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的偏差,仍待进一步深化。

图、表来源

图4:作者基于参考文献[16]和[17]信息整理绘制;其他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住区服务设施人流
环境要素与住区户外活动影响机制研究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无痛人流危害多,是保是流不要拖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
浅谈PAC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