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社区慢跑环境类别划分*
——以福州市金山街道为例

2024-04-03谢宇为陈思妤陈凝萍李霄鹤

南方建筑 2024年3期
关键词:金山居民道路

谢宇为,陈思妤,颜 钰,陈凝萍,曾 真,李霄鹤

引言

随着运动友好型城市建设热潮在全国掀起,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随之高涨,城市社区慢跑环境日渐成为风景园林与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慢跑作为深受居民喜爱的运动健身方式,是一种促进健康、提升居民身体素质的中等强度体力运动,研究显示长期开展慢跑活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对于改善人体生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1-3]。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人们最常使用、最便利、最高效的公共空间。基于此,在城市社区中构建利于居民健康锻炼的慢跑环境,是打造居住环境的健康性与宜居性、建设“绿色便捷”体育生态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愈发注重运动友好型居住环境的建设,自2016 年起,国务院接连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和《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文件中均提出要夯实社区全民健身体系基础,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在此背景下,对城市社区慢跑环境的现状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慢跑环境即指社区范围内适宜居民开展慢跑活动的物质环境。当前社区慢跑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评价方面,学者们从体力活动需求、影响因素和测度方法等方面对建成环境评价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扬·盖尔提出“保护、舒适、乐趣”是构建健康居住环境的三大要领[4],社会学家阿尔方索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了面向城市社区的步行需求层次模型[5]。社区形态与尺度[6,7]、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8,9]、公共设施数量及密度[10,11]等建成环境因素都被证实会对居民的慢跑活动产生影响。随着体力活动研究的持续推进,各种测度方法不断完善,研究数据聚焦在主观感知问卷及客观测量数据。然而单一类型数据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各类不足,例如仅通过问卷形式获得环境评价难以排除居民感知的主观性,容易造成误差;而仅使用客观测度获取的空间地理数据无法反馈出居民的需求,得到的评价结果较为片面。因此综合主观数据及客观数据的多源数据能够消除主观评价的误差性,弥补客观数据的片面性,反映出更全面的环境评价情况[12-14]。近年来,随着慢跑活动在社区居民内受欢迎程度不断升温,部分学者通过借鉴城市可步行性的测度方法,探索慢跑环境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唐晓婷从时空维度出发解析线性体育活动与大学校园、城市街道及公园绿地的约束关系,发现体育活动受不同环境类型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15]。苏怡柠通过行为标注法分析对照上海虹桥滨河绿地内4 条慢跑路径的环境质量差异[16]。多源数据的收集处理对于反映社区居民在慢跑环境中的综合体验在运动友好型的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现有慢跑环境评价研究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倾向于从主观或客观数据单方面出发做定性或定量研究,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的综合考究;其次在研究范围上,当前国内评价研究多为选定公园绿道等单一慢跑环境作为研究范围,鲜有从用地分类准则出发,划分不同类型慢跑环境以确定研究尺度;最后,目前少有学者围绕城市社区慢跑环境的分类划分与差异性开展评价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需求理论为导向,融合主观与客观多源数据,对福州市金山街道慢跑环境进行多指标、多层级综合评价,总结各类型社区慢跑环境特征与差异,并针对于道路网络、服务设施与环境品质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为居民慢跑体验质量提升、社区运动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为运动友好型城市建设打造范例。

1 研究区域与数据采集

1.1 研究范围及对象选取

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持续推进运动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从管理城市空间资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身长廊规划等方面营造社区运动氛围。截止至2022 年年末,福州市共有体育场馆数26644个,全民健身路径7293 条,每周至少参与1 次户外健身运动的居民人数达67.5%以上。各类户外健身项目中,开展慢跑活动人数占所有户外健身运动人数的39%,慢跑活动成为福州居民闲暇时间开展的主要户外健身项目之一。因此本研究选择福州市作为研究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福州市研究全民健身战略下的城市社区慢跑环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研究借助咕咚、keep等运动软件收集2022年福州市主城区居民慢跑路径共213 条,通过ArcGIS 软件分析主城区慢跑路径分布情况(图1),结果显示:1)慢跑路径具有用地属性特征;2)主城区内参与慢跑活动的居民主要分布在仓山区。因此,本文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慢跑路径分类为公共绿地类、居住用地类、城市道路类与体育用地类,而体育用地类慢跑环境主要服务对象并不是社区居民,因此不在本次的调研地点选取范围之中。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对仓山区慢跑环境开展实地调研,调查发现金山街道内慢跑环境类型最为齐全且居民慢跑氛围浓郁,因此选取金山街道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金山街道慢跑环境开展实地勘测以及对居民进行访谈调查,分析金山街道慢跑环境现状,结果表明居民慢跑活动的开展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内部、公园内部以及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空间,综合考虑慢跑路径用地类型、慢跑路径使用热度以及实际调研三方面情况后,最终选取了乌龙江公园、金山公园、金城湾小区、香江枫景小区、天骄苑小区、花溪中路、西三环路、金桔路共8 条慢跑路径作为研究对象(图2)。其中,金山公园与乌龙江公园的慢跑路径归类为公共绿地类,其特征为场地内公共基础设施齐全,慢跑路径多样,居民慢跑意愿程度高。金城湾、香江枫景、天骄苑小区的慢跑路径属于居住用地类,具有环境治安良好、道路舒适性高的特点。金桔路、花溪中路、西三环路作为主干道,两侧人行道空间的慢跑路径归类于城市道路类,呈现出环境舒适度一般、基础设施匮乏等特征。

图1 福州市主城区慢跑路径核密度分析

图2 研究区域概况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本研究于2023 年3~6 月先后对福州市金山街道8 条慢跑路径进行问卷发放及数据收集工作。数据获取方式包括实地勘测、行为标注、问卷访谈等。调查数据分为两类:客观物质环境数据和主观居民感知数据。客观物质环境数据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密度、交叉口数量、道路宽度等地理空间数据。主观居民感知数据来源于问卷调研,采取面对面调研方式对居民进行等量问卷发放,共收集450份问卷样本,其中有效问卷样本量为418 份,回收率为93%。对有效问卷开展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整体同质性信度及结构性效度较好,总体Cronbach α 系数为0.832,量表KMO 值为0.730,Bartlett's 球形检验P值均<0.001,由此可得数据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次,在使用Depthmap 软件计算路径相关数值时,考虑到道路被分段数的实际测量,因此本研究选用了轴线分析方法处理道路数据[17],并成功获取区域道路的连接值、集成度和穿行值(图3~5)。

图3 金山街道道路连接值

图4 金山街道道路集成度

图5 金山街道道路穿行值

最后,基于网络语义分割模型(PSPnet)根据图片的特征值对街景图像内的物体进行分类[18]。通过ADE_20k数据集预训练的分割图像模型对实地调研采集到的538张街景图片进行语义分割,并以不同颜色区分图片中所包含的各类元素(图6)。

图6 基于网络语义分割模型的影像语义分割示例

2 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分析框架

前人关于慢跑环境评价研究中,通常以需求层次理论为主导的可步行性测度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参考。因此,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阿尔方索步行需求层次模型[5],从物质与精神需求视角出发,结合慢跑环境品质与空间布局总结出慢跑环境需求4项特征:多样性、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图7),将需求特征作为准则层构建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金山街道8条典型慢跑路径展开实证研究,总结分类社区慢跑环境类型,根据不同环境特征提出相应的社区品质优化策略。

图7 基于需求理论的慢跑环境评价准则层构建

2.2 指标选取

城市社区与慢跑环境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跑环境空间特征如何影响居民慢跑行为,其影响机制可依据需求理论表现为客观物质需求和主观精神需求。客观物质需求是指能够影响居民慢跑活动的各类客观因素,通常与慢跑环境的多样性与可达性紧密联系。苏怡柠指出道路的坡度、类型是居民选择慢跑路径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居民慢跑行为的发生[16]。社区慢跑环境内休憩服务设施的数量及种类,引导标识设施的齐全程度[17],都会对居民慢跑行为产生影响,社区周边服务设施多样性高,为居民运动过程提供便利,间接促进慢跑行为[15]。高可达性意味着人们在短距离内便可到达目的地,有助于居民低成本到达慢跑区域,从而提升慢跑行为意愿[14]。杨俊宴表明可达性的不同指标对居民运动状况有不同效果,高整合度代表区域整体通达性好,穿行值高则意味着道路笔直较少曲折,居民前往意愿程度高[18],这两者皆正向促进居民开展慢跑行为。主观精神需求是指在慢跑过程中居民对慢跑环境的满意度和感知状态,包含安全性和舒适性两个方面。赵梦妮证实安全性是居民慢跑行为能否发生的首要因素,明亮的夜间环境以及安全的社会治安能显著促进慢跑行为的发生[19]。保障道路的顺畅度、提高视野开阔程度,为居民提供安全的运动环境,从而唤醒居民慢跑热情[20]。社区慢跑环境舒适性影响居民的活动意愿和情绪,遮荫条件良好的慢跑路径以及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增强了慢跑环境的吸引力,促进居民慢跑行为频率的提升[8]。宽阔、舒适的跑道路面能够使更多居民同时参与慢跑运动,维系环境的整洁程度和降低噪声污染,能促进慢跑行为的发生[12]。

本研究综合参考既有文献研究成果、专家意见以及实地调研情况,形成了涵盖多样性、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4 个基准层、8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的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多样性包括空间多样性和设施多样性,关注慢跑环境中道路坡度、多样性及公共基础设施的丰富程度;安全性包括环境安全性和感知安全性,关注居民在慢跑环境中的安全感,例如慢跑过程中通行顺畅程度、治安情况及夜晚照明情况。可达性包括交通可达性、道路连通性,强调道路密度、交叉口密度;舒适性从道路属性与环境品质出发,考虑居民在慢跑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例如路面平整度、道路宽度、噪声情况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丰富程度等。

表1 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数据来源包括主观评价与客观测度。主观评价数据根据居民对慢跑环境的感知评价所得,包括道路多样性、通行顺畅度、区域可达性、道路平整度、环境整洁度、社会治安和夜晚照明满意度、自然景观丰富度、人文景观丰富度等难以测量或主观性较强的指标。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收集居民对慢跑环境各题项的评价打分情况(1~5 分),进而得出每个指标的平均分值。客观测度数据包括休憩设施完善度、标识系统完善度、天空开阔度、交叉口密度、道路宽度、噪声状况、道路绿视率、道路网络连接值、集成度和穿行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均来自拍摄所得街景地图数据和网络收集的基础空间地理数据。

2.3 评价方法

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确定了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表2)。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是评价体系中常用的两种权重确定方法,分别代表着主观与客观的赋权方法。层次分析法是指通过专家组比较各层指标相对重要性对指标权重进行打分,并对各专家打分情况进行一致性检验(CR <0.1),通过检验后得到各级指标权重[19]。熵权法则是基于评价指标的熵值与信息熵冗余度的计算结果来确定权重。然而层次分析法受居民主观感知影响较大,熵权法无法反映出决策者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甚至会存在与实际指标相反的情况[21]。基于此,选用组合赋权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观影响并缓解指标特征均一化的客观缺陷,从而减少误差值使权重更符合实际情况。组合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表2 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综合权重

式(1)中:Wj为组合赋权法计算所得的综合权重,aj为层次分析法计算所得的主观权重,βj为熵权法计算所得的客观权重[22]。结果显示,舒适性是慢跑环境评价准则层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多样性的权重得分最低。在一级评价指标中,道路舒适性、感知安全性和景观舒适性权重得分较高,且与其他一级指标得分拉开差距。在二级评价指标中,夜间照明效果、社会治安情况、道路宽度、路面平整度和自然景观丰富度权重得分较高。

3 城市社区慢跑环境综合评价

依据组合赋权法所确定的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结合极值法处理后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到金山街道8 条路径的慢跑环境综合得分(图8)和各分项评价详细得分(图9)。

图8 各类慢跑环境综合得分情况

图9 各类慢跑环境详细得分情况

3.1 社区慢跑环境总体评价

从最终的评价结果来看(图8),福州市金山街道整体慢跑环境指数为0.483,有4 条慢跑路径的评分在平均水平之上,评分最高的两条路径为乌龙江公园和金城湾小区,分值为0.687、0.609;其次为天骄苑、金山公园、西三环路与香江枫景,分别为0.546、0.524、0.459 与0.412;得分最低的是花溪中路和金桔路,分别为0.341、0.288,由此表现出不同慢跑路径等级分异性。从单项指标得分情况来看,8 条慢跑路径在慢跑环境品质上优势与缺陷各有不同,相同类型的路径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公共绿地类慢跑路径的舒适性和多样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类,居住用地类的慢跑路径则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和可达性,城市道路类慢跑路径仅在可达性上表现突出,各类慢跑路径的主要特征如图9 所示。

3.2 社区慢跑环境分类评价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各类社区慢跑环境之间的差异性,本研究对金山街道八条慢跑路径使用K-means 空间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归一化处理各指标值,距离测度d 采用欧式距离,根据多次聚类结果分析,最终调整聚类数为4 的结果进行输出。并以社区慢跑环境评价体系4 项准则层作为分类依据,以雷达网络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处理,总结归纳各类型社区慢跑环境特征,最终将8 条路径分成4 类慢跑环境。通过图10 可得,4 类社区慢跑环境类型分别为:(Ⅰ)活力健跑型,其慢跑环境品质总体较好,舒适性和多样性最为突出;(Ⅱ)绿色畅跑型,安全性和舒适性评分较高,但可达性表现欠佳;(Ⅲ)愉悦宜跑型,环境内舒适性和可达性表现良好,安全性和多样性相对较差;(Ⅳ)便捷缓跑型,整体慢跑环境品质较差,仅个别指标有优势。

图10 8 条典型路径慢跑环境评价值聚类情况

3.2.1 活力健跑型慢跑环境

乌龙江公园和金山公园属于第 Ⅰ 等级的活力健跑型慢跑环境,虽处于同一等级,但两者得分情况略有差异(表3)。乌龙江公园位于仓山区西侧,靠近三环路外侧,慢跑环境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乌龙江公园与其他区域相比优势明显,在福州市公园建设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公园内配套设施齐全,道路网络完整,景观资源丰富,是周边居民慢跑选择频率最高的区域。不足之处在于乌龙江公园选址靠近三环高速公路,居民只能通过步行穿越地下通道才能达到公园内部,与此同时公园内大部分出入口并未划分非机动车与行人通道,存在电动车穿行公园的情况,因此交通可达性与环境安全性得分较低。金山公园位于仓山区东侧,公园内景观种类丰富,区域临近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健全,环境安全性较高。而同为公共绿地类的慢跑路径,金山公园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却远低于前者,其主要原因在于前往金山公园游玩的游客较多,公园内常出现道路拥堵、噪声污染大、垃圾堆积的情况,居民舒适的慢跑体验感以及慢跑过程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表3 活力健跑型慢跑环境空间特征

3.2.2 绿色畅跑型慢跑环境

绿色畅跑型慢跑环境包括金城湾小区和天骄苑小区,两者分别位于仓山区北侧和东侧,其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0.61 和0.55;如表4 所示,绿色畅跑型慢跑环境景色秀丽、安全保障设施齐全,健身运动氛围浓郁,深受居民喜爱。金城湾小区优势在于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建设较新,物业管理良好,绿植修剪整齐,为居民的慢跑活动提供了舒适的活动空间。不足的地方是小区内道路路网及交叉路口密度较低,适用于开展慢跑活动的路径较少,道路连通性相较于其他区域略显不足。天骄苑小区的优势则体现在道路铺装防滑防水,花园灯与路灯种类丰富为居民在夜晚健身提供足够的照明条件,小区整体安全系数较高。但相比于新建设的金城湾小区,天骄苑小区内服务设施数量较少,绿植的日常维护较为欠缺,居民慢跑意愿程度不高,慢跑环境缺乏吸引力。

表4 绿色畅跑型慢跑环境空间特征

3.2.3 愉悦宜跑型慢跑环境

愉悦宜跑型慢跑环境包括西三环路和香江枫景小区,皆位于仓山区西北侧,同处于第Ⅲ等级,得分情况分别为0.46 和0.41。这两条慢跑路径得分情况近似,其优势均表现为区域内公共交通便捷,道路环境舒适,图示标语类人文景观丰富。不足之处也具有一定相似性:两者区域内交通管理混乱,机动车占道严重,物业管理和治安整治较为懈怠,同时缺乏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植物景观丰富度不如前两类慢跑环境,无法满足居民运动需求,因此这两个区域的安全性和多样性得分较低(表5)。

表5 愉悦宜跑型慢跑环境空间特征

3.2.4 便捷缓跑型慢跑环境

金桔路与花溪中路归类于第 Ⅳ 等级的便捷缓跑型慢跑环境,其位于仓山区中部,隶属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空间,居民通常选择在此类道路的人行道上开展慢跑活动。这两条慢跑路径的主要特征为:除了作为主干道,道路本身属性要素较为齐全,道路通达性较高,便于居民达到该区域的优势外,其余方面表现情况较差,具体体现在道路两侧植物景观较为单调、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与种类少、路面受损严重等(表6)。此外,由于周边住区规模较大,居民人口众多,导致机动车辆随意停放占据了大部分道路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居民的运动体验。综上所述,这两条主干道的慢跑环境品质整体较差,从运动友好型城市建设角度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6 愉悦宜跑型慢跑环境空间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研究参考马斯洛需求理论、步行层次需求模型筛选慢跑环境需求特征,通过组合权重法归纳构建了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评价体系,以福州市金山街道8 条典型慢跑路径为例,展开需求导向的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评价研究,复合应用多源数据和分析方法,对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进行了多指标、多层级评价,通过K-means 空间聚类法将社区慢跑环境进行类别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舒适性是社区慢跑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具体到二级指标中,夜间照明效果、社会治安情况、道路宽度、路面平整度和自然景观丰富度具有较高的重要性。(2)通过对金山街道8 条典型慢跑路径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处于不同的区位、地理环境的慢跑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社区慢跑环境评价体系4项准则层为基准,可将社区慢跑路径划分为活力健跑型、绿色畅跑型、愉悦宜跑型及便捷缓跑型4 种类型慢跑环境。(3)活力健跑型环境品质总体得分情况较好,舒适性和安全性最优;绿色畅跑型环境安全性和舒适性较优,但可达性有待改善;愉悦宜跑型环境舒适性和可达性表现较优,安全性和多样性有待提升;便捷缓跑型环境品质总体得分情况较差,亟需引起重视。

4.2 讨论

通过理论和实践调研分析发现,福州市金山街道4 类社区慢跑环境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只有因地制宜地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慢跑环境采取最合适的规划策略,才能高效地满足居民慢跑活动需求,提升居民慢跑体验。本研究参考国内外运动友好型社区建设规划的优质案例,结合研究结果深入剖析城市社区慢跑环境特征,以期为社区运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营造提供规划参考。首先,建设城市社区慢跑环境应推动形成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打造多层次、多节点慢跑环境资源布局,夯实社区居民健身基础,从而营造良好的慢跑氛围。其次,在提升慢跑环境品质过程中,应注重把控未来城市社区运动空间扩张趋势,构建绿色便捷的慢跑新空间。应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等因素,合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打造居民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最后,要注重推动城市社区运动空间均衡发展,需持续优化社区全民健身空间布局,促进周边社区健身步道、滨河廊道、城市绿道与绿地慢道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实现社区范围内健身设施的共建共享,并增强居民与慢跑环境的日常联系(图11)。

图11 城市社区慢跑环境优化策略框架

依据本文归纳出4 类社区慢跑环境特征为切入点,分别对福州市金山街道4 类社区慢跑环境提出品质提升优化策略。(1)活力健跑型:完善基础服务建设,优化慢跑空间多样性。乌龙江公园与金山公园优越的自然资源与完备的道路建设吸引了众多居民开展慢跑体力活动,但受区位和用地功能的影响,各类公共基础设施与业态难以覆盖整个慢跑区域,居民到达慢跑区域的便捷性有待提升,区域整体缺乏空间活力。为提升该类型慢跑环境空间活力,应结合社区周边用地类型与居民出入特征,适当增加公园内服务设施密度,丰富街道业态类型,激活碎片空间,打造多样化慢跑空间;(2)绿色畅跑型:适当增加路网密度,提升道路网络连通性。道路路网的形态对居民慢跑意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绿色畅跑型环境因路网密度的不足导致交通可达性与道路连通性表现不佳。针对此类慢跑环境,一方面应当增强区域内部道路网络的互通性,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与道路网络之间的联系,丰富居民慢跑活动的路径选择。另一方面对现有慢跑环境进行精细划分,打通部分断头路,形成更多的道路交叉口和完整路网体系使居民出行更加顺畅,更利于居民开展慢跑活动;(3)愉悦宜跑型:关注慢跑环境品质,巩固治安管理水平。愉悦宜跑型环境内健身器材齐全、内部路网完备,但仍存在夜间照明不良与体力活动空间类型单一等问题。改善此类慢跑环境,首先要活跃区域内运动氛围,适当在路径中引入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慢跑图案、距离提示、健康标语等,吸引居民前来体验,从而提升居民慢跑意愿。其次应增强居民安全体验,保障区域内夜间照明条件充足,为居民提供安全、愉悦的慢跑环境;(Ⅳ)便捷缓跑型:倡导“绿色便捷”理念,完善慢跑环境建设。便捷缓跑型环境各方面指标均不理想,具体体现在道路两侧植物景观较为单调、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与种类少、路面受损严重等。说明当前城市空间的快速发展让街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面对此类环境的品质提升,一方面在建设理念上看,应当倡导“绿色便捷”的运动空间建设理念。另一方面从优化策略上来看,可有效改善步行道的铺装品质、补植沿街绿化,采取见缝插针式增加休憩座椅、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促进道路空间健康锻炼化发展。

在本文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研究采用的多源数据包含居民主观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易受到主观性影响而造成数据收集不准确。未来可借助更多仪器设备开展研究,如利用虚拟现实设备模拟慢跑环境,收集居民在虚拟慢跑中的所关注的景观要素与各项身体指标,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本文只对金山街道慢跑环境展开实证研究,总结对比不同类型社区慢跑环境特征与差异性,但未能确定慢跑环境特征与居民慢跑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可从分析慢跑环境需求特征入手,加强各因子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探寻各因子是如何通过社会、心理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居民的慢跑活动。

图、表来源

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金山居民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石器时代的居民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石器时代的居民
抢险当金山
翠挂金山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