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在油画中的表现研究

2024-04-03江雪

新楚文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凉山彝族题材

【摘要】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服饰便是彝族文化的缩影,蕴含着獨特的审美观念与精神崇拜。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不断地传承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彝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以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为源头,紧扣彝族文化在油画艺术中的表现,对彝族文化中特有的人文传统进行一定的探究,同时探究其在油画艺术中的体现,领悟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本文以期探寻彝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具体的彝族文化于油画艺术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想法和思考。

【关键字】彝族文化;油画艺术;表现研究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5-0050-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5.016

四川西南边陲凉山地区聚居着彝族人民,是彝族文化的主要所在地。凉山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凉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在不同时期该地区的文化变迁及时代的文化内涵。凉山彝族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性使凉山地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具有特色的人文传统在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中继承创新。文艺界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给予相当高的关注,同时挖掘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以丰富文艺界的创作和理论研究。20世纪80至90年代,西南地区众多著名的油画艺术家将目光放到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上面,以彝族文化为创作的题材来源,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彝族题材油画作品,有些作品在今天已经成为经典。

一、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的概况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

自古以来便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讲,事实也确实如此。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边缘,河谷纵横,东隔雅砻江四周高山峡谷,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在此交汇,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吸引着众多的文艺创作者来到此地采风,在油画作品中涌现了众多的风景油画作品。

(二)独具特色的人文传统

中国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开始,彝族的先民就和其他各族人民一同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彝族服饰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通常头上缠包头,反映了彝族人民“顾头”的生活习惯,一些地方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身披擦尔瓦,身上首饰多用金银玉石组成。凉山彝族服饰也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在美姑昭觉一带服饰以义诺服饰为代表;布拖普格以“所地”服饰为代表,其中黄伞是必不可少的;在喜德越西以“圣乍”服饰为代表。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乐器也是多种多样,如月琴、口琴、葫芦笙等。这些文化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精神文化、人文传统不断吸引着油画艺术家纷纷进行彝族题材的油画创作。

二、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在油画艺术中的案例分析

四川凉山地区独具魅力的彝族文化不断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进行创作。进行彝族题材创作的油画艺术家众多,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有许许多多画家络绎不绝地前往四川凉山地区体验生活、画画、采风。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高小华、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庞茂琨等,他们以彝族人民生活为创作灵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油画艺术作品。

(一)高小华——布拖彝人的“五味”

高小华是著名油画家,他是“伤痕美术”“四川画派”“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78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为什么》开创了“伤痕美术”之先河。1983年初,高小华前往四川凉山地区的布拖寻找灵感,感受彝族文化。高小华说“我曾多次去过凉山,对彝人和他们的服饰很感兴趣”,在此期间先后创作了《布拖人组画》《初春的老林》等一批优秀作品。

在高小华早期的布拖彝族题材作品中,不难看出作品中透露出的传统文化蕴含的乡土气息,这是画家亲身体验并深刻感受后,通过手中的画笔对阿都彝族人最真实的表现。高小华先生曾说,当初他所要表现的是布拖彝族人身上特有的味道,在凉山,他感受到了古朴、独特的彝族文化,此后彝族成为他的重要创作题材。

(二)程丛林——彝人的生活痕迹

程丛林是中国当代油画界重要的艺术家,是“伤痕美术”“四川画派”“乡土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1968年×月×日雪》《华工船》《牧羊的男子》等。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四川凉山布拖彝族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布拖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彝族朵洛荷之乡、彝族银饰之乡,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区。程丛林在1991年《美术》杂志中说:“过去十年中,大凉山里的彝族人一直是我创作灵感的来源,作品《迎亲的人们》和《送葬的人们》,从构思到完成用了7年,其中四年准备三年创作,同时期还画了一批小型油画,也是取材于彝族。”彝族人民的生活痕迹深深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

程丛林先生深入彝族生活,同大山里的彝族人同吃同住,亲身体验着彝族人的生活,切身感受着彝族文化。他的彝族题材的油画作品,是对彝族人生活痕迹真实的捕捉,将彝族人特有的气质表现了出来。其作品《迎亲的人们》和《送葬的人们》系列油画更是程丛林先生对彝族文化的哲学思辨,并通过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将他的思辨呈现了出来。

(三)庞茂琨——对彝人的人文关怀

庞茂琨是当代油画艺术的重要艺术家,他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艺术创作中,将目光放在具有独特魅力的凉山彝族文化地区。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彝族题材的作品,以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对彝族文化进行艺术表达。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苹果熟了》《喂食》《捻》《黄伞》等作品,展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同时他对于古典油画的研究也体现在画作中,表现出了在艰苦环境中劳作的人们,特别是描绘了彝族妇女朴实而辛勤劳作的双手。他笔下描绘的彝族人民勤劳、朴实、纯真,深深地打动着观者。

庞茂琨所表现的彝族题材中,更多体现的是他现实的目光,表达了对彝族人文精神的關注,以及对彝族妇女的母性魅力和勤劳品质的关爱与歌颂。其代表作品《苹果熟了》描绘了一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妇女蹲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满地金黄的稻谷和背后苹果树上的果实预示着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在强烈的光照下,彝族妇女用双手遮挡着刺眼的强光,深邃的目光凝望着远方,似乎在等待,又似乎在憧憬。这样的一幕在彝族人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庞茂琨对妇女细节的刻画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庞茂琨通过油画作品,表达了他对彝族人民的人文关怀和思索。

三、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特点及在油画中的影响

(一)彝族文化——服饰特征

服饰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遗留的痕迹。凉山传统服饰图案是一种有着寓意性的可被人类感知的视觉图案,如表现凉山彝族对自然的崇拜,代表天地山川的太阳纹、山脉纹、水波纹;寓意丰收,表现人民美好祈愿的花卉纹、种子纹、菜籽纹;表现动物群体的牛角纹、鱼眼纹、鸡肠纹;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渔网纹、矛头纹等。纹样图式可以单独出现也可成组出现,单独纹样主要用于领口、头帕处,连续纹样主要用于袖口、前襟、衣裙摆处。在颜色上,凉山彝族喜爱黑、红、黄三色,服饰色彩特征一般为黑、青、白三色;妇女服饰的颜色搭配较丰富,在传统裙装中多用黑、红、黄、白、青的色彩搭配;男女青年服饰喜用颜色较鲜艳的红、黄、橙等,纹样繁多;中年人用的颜色较素,如蓝、青、白;老年人则用更朴素的蓝布,一般无纹样。不同的色彩共同表达着彝族先民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彝族文化——现实生活

在彝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彝族青壮年大多选择去外地挣钱,把家里小孩留给老人照顾。老年人的精力有限,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许多家里的长子、长女早早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这样的社会现象感染了一批艺术家,从画作中透露出对彝族人民生活的反思,如阿古扎摩的《留守系列》。东晋顾恺之曾说“传神写照全在阿堵之中”,阿古扎摩的艺术作品却没有着重描写孩童眼神,反而双眼无神,失去童真。在描绘现实彝族人民的生活中,艺术家没有故意美化彝族人民生活状态,而是紧贴彝族人民社会现状进行描绘,把自己所见所感描绘出来,从而进行反思。

(三)彝族文化——精神生活

彝族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彝族人民崇拜祖先,信仰万物有灵,将太阳视为至高无上的神,有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里的祭司,其中“毕”为举行宗教活动时祝赞颂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安灵与送灵是彝族盛行的两个祭祀活动,择吉日由毕摩主持,亲友闻讯后会带上牛,羊猪等礼品盛装出席。有许多艺术家以此为创作灵感,绘制了许多关于彝族祭祀、占卜的艺术作品。勤劳、朴实、乐观、富足的精神生活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彝族人民乐观的心态感染了许多艺术家。

(四)彝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许多反映新生活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出现,如方振与何哲生创作的《彝海结盟》,描绘了1935年红军经过大凉山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沽基小叶丹结拜为兄弟,并且小叶丹派人护送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的场景。80年代这一时期,在艺术创作中以现实主义为主,少数民族素材为这一类型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表达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创作了以彝族文化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民族风情。在具体的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艺术家对彝族及彝族文化这同一题材的不同思考以及对技法选择的应用。如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高小华、程丛林、庞茂琨,他们三位用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彝族文化进行了思索和表达。从他们的艺术实践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当我们面对题材时,应当深入地进行体验、感受、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并用自己所熟悉的艺术表现手法技巧进行表现。何多苓笔下的彝族折射了艺术家本身对艺术的思考,他在彝族人身上找到了符合自己精神的气质,经过个人审美的选择,重现在画布上。他早期的作品更加注重生命的体验,带有荒凉的诗意性。程丛林笔下的彝族题材绘画更加着重表现彝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彝族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庞茂琨笔下的彝族人物淳朴、宁静、安详。吴作人是1943年在郑君里的建议下来到四川西部的,他曾说“西部是那样的开阔,色彩、光线,完全不像这浓雾迷蒙的重庆,何况那里还有那么多的生活情趣大不一样的民族,各有各的特色!我觉得画家太应该去那里写生了”。

从整体发展看,彝族题材油画从最初的星星点点,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油画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少数民族题材为创作内容丰富了中国油画艺术的面貌,同时以图像的形式留下了许多民族遗产,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彝族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彝族人民的服饰、生活、精神信仰都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艺术作品中,不能一味地再现生活场景,而应该把艺术性体现在画面中,画面中构图是核心关键,色调是传达艺术家情感的载体,从绘画材料、形式、语言等方面寻找根植于彝族本土的文化内涵。彝族题材绘画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民族艺术碰撞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时,作为文化传承者应该以一种坚守、传承、守护、超越的姿态把民族艺术融入时代浪潮。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彝族题材创作中除了有代表彝族文化的特有元素,还应该适应时代语境,使彝族题材油画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同样独具魅力,我们应当充分发掘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发展多元的艺术。

四、结语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传至今,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显然是被人们所认可的。在当今时代,审美趣味有所变化,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四川凉山地区彝族人民的勤劳、朴实、赤诚感染着一大批艺术创作者,也使得一批艺术家奔赴四川凉山进行写生创作。艺术回归本体是一部分,作为艺术创作者应将各民族中优秀的文化继承、发展、创新,将之合理地应用到油画创作中当中,民族文化作为源泉在艺术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彝族人民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态度影响着一大批艺术家,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曾说“由于不同的社会条件,相似的心理冲动会隐含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所以艺术家应该从本民族的艺术出发,植根于绘画艺术,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彝族和彝族文化,把彝族人民的审美融入艺术创作中,增强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吴桐.彝族人物题材油画的形式美探析[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2.

[2]李婕.非物质文化保护视域下彝族题材装饰油画创作研究[J].四川戏剧,2021(04):62-64.

[3]郭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彝族题材油画创作[J].艺术品鉴,2019(32):62-63.

[4]秦鲭.四川凉山彝族人物油画创作随感[J].美术观察,2018(08):78-80.

[5]瓦其比火.浅析三位著名油画家塑造的布拖彝族阿都人图式[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03):81-84.

[6]安杰.当代彝族题材油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马锦卫.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D].重庆:西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江雪(2000.12-),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凉山彝族题材
彝族海菜腔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