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朱自清作品的教学策略探微
2024-04-03丛文诺郑春凤
丛文诺 郑春凤
摘要:朱自清是著名作家,其文学成就很高,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他的很多作品。文章以《春》《绿》为例,首先介绍朱自清作品的特点,然后论述初中语文教材朱自清作品的教学理念,最后从五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教材朱自清作品的教学策略:互动分享,慢慢深入,走进朱自清的世界;强化朗读,对比分析,体会优美语言;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感受抒情;加强教学熏陶,引导关注,鉴赏女性意象;课内外结合,强化训练,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朱自清;教学策略;《春》;《绿》;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6-0092-04
一、朱自清作品的特点
中国散文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的各个时期均有优秀的散文,其哲理性和思辨性均十分出众,五四运动后,中国现代散文达到巅峰,许多名家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其中朱自清是典型代表。他的散文脍炙人口,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很多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如《春》《绿》等。
1.思想主题
朱自清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展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在思想方面,朱自清追求雅俗共赏,作品较好地保留了生活中的人情味和音乐感。因此,作品思想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朱自清深厚的文化气质为作品增添很浓的诗意,作品读起来活泼自然,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如在《绿》中,朱自清不直接说梅雨潭的景色有多么美,而以“绿”为拟人化对象,并写道:“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样的表达更加生动,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近代诗人郁达夫曾这样评价朱自清散文的思想:“能够贮满一种诗意。”
2.语言特色
朱自清作品的语言讲究锤炼文字,语言凝练,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令读者动容,也让朱自清的散文由此成为“白话美文的模范”。朱德熙在《漫谈朱自清的散文》一文中指出:“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1]
3.结构层次
朱自清作品结构严谨,突出文眼。他总是十分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凭借写实的态度,选择相应的材料,按照文章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构思。这些材料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巧妙的安排,作品内容的结构十分严谨。例如,《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结构巧妙,充满艺术性,以“一年之计在于春”为文眼,深化文章主题。
叶圣陶在《朱佩弦先生》一文中说:“谈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2]
二、朱自清作品的教学意义
1.思想修养层面
朱自清的很多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这些作品蕴含浓厚的人文思想。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还能受到思想的启迪。例如,《春》就是典型的规劝人们珍惜时间的作品。在文章中,朱自清以生动的语言描绘春意盎然的图画,对春天出现的人物和景物做了重点描写,催人奋发,告诫人们珍惜时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3]。
2.审美品格层面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得到审美体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朱自清的作品源于生活,饱含真情实感,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例如,《绿》对梅雨潭进行描写,蕴含作者独到的艺术感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阅读朱自清的作品,心灵会被唤醒,审美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4]。
3.语言表达层面
文章语言是读者和文章之间的桥梁,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只能通过文章的书面语言来接受文章所讲的道理、所抒发的情感和所塑造的形象等。语言是给我们一切印象、情感、思想以形态的东西。朱自清对语言的使用技巧十分高超,他在语言中喜欢使用叠词,为文章增添生动的色彩,如《绿》中,写梅雨潭“闪闪的”“松松的”“清清的”。朱自清十分讲究炼字,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的“踞”字,“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的“拥”字,都将所描写事物的特征生动地表现出来[5]。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奥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材中朱自清作品的教学策略
1.互动分享,慢慢深入,走进朱自清的世界
学生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学习,就要回归文本,走进作者内心,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情感。朱自清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同,要对朱自清的作品进行剖析,就要了解他处的时代和他的生平经历,了解他的生活和他的思想。了解这些信息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朱自清为什么会在某一个景物描写上运用这样那样的技巧,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作品。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收集有关资料,同时让学生也进行收集。在讲解朱自清作品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可以采取PPT展示、口述等形式。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享[6]。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能让学生走进朱自清的世界,为学习朱自清的作品作铺垫。
2.强化朗读,对比分析,体会优美语言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十分优美,适合学生进行朗读。《绿》就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细腻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画面,并用PPT展现梅雨潭图片。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再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7]。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独特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将朱自清的作品和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朱自清重视运用清新自然的口语,他认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让文章像平常说话一样,这样才能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口语化语言是朱自清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春》为例,朱自清通过描写各种竞相开放的花来展示春天的到来,其描写花开的场景运用的就是口语,读起来十分亲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其他作家大都使用书面语,如沈从文的《春游颐和园》中的“读过《红楼梦》的人,如偶然到了这个地方,会联想起当年书中那个性情乖巧,虽出家还多世俗幻念的女尼妙玉的住处。还有史湘云醉眠芍药茵的故事,也可能会在霁清轩大门前边一点发生”。作者以《红楼梦》中的故事为切入点,展现春天游颐和园的场景。而对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来说,似乎很难有这种感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的口语化语言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在学习朱自清的口语化语言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不仅要让学生读出形、读出色、读出味,更要让学生读出韵、读出情,陶醉其中[8]。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朱自清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整合课内外资源,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的细枝末节,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深层交流。
3.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感受抒情
朱自清的作品显示出完美的人格魅力,抒发的情感亲切自然。学习朱自清的作品,要感受抒情。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储备有限,很多时候不能与作品进行深层交流。首先,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从宏观上把握文本内容,根据教学重点生成主要问题,在主要问题的驱动下,带动学生进入文本。在问题驱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教学《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一句话,并回答原因,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色,面对这么美的景色,自己的内心有什么感想。人们在面对喜欢的人、喜欢的景色时,会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绿》一文中,作者运用富有表现力词语对景色进行描写,以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研讨,增强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其次,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如,可让学生在《绿》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合作探究结束,教师可让各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的探究成果进行介绍。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能了解不同的见解,开拓自己的思维,能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抒发的情感。前面我们提到一些语文教师忽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阅读呈现被动化局面。在教学朱自清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阅读文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运用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朱自清的人格魅力[9]。
4.加强教学熏陶,引导关注,鉴赏女性意象
选择合适的意象可以突出要表达的情感。朱自清在作品中经常使用意象,并且使用的意象大多是有女性气质的,这也是朱自清与其他作家不同的地方。在作品中,朱自清将很多自然景物赋予女性的特征,以女性的性格特点去形容这些自然景物,让景物带有女性气质,十分生动,让人产生联想。学生年纪较小,对于意象,尤其是女性意象了解不多,教师要寻找合适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对不同时代的女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教师可寻找古典诗词中有关描写少女、妇女、老妪等女性形象的句子,带领学生进行鉴赏,引导学生谈谈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如妈妈、姐姐、妹妹等,从而引出女性意象的概念,并探究使用女性意象的作用。例如,在《绿》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写道:“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朱自清使用了几个比拟句,把潭水分别比作少妇的裙幅,初恋的少女的心、女性的皮肤。以上这些女性意象,会让人想象出女性具有的美好特征,少妇的裙幅是很松的,有一种动态的美;初恋的少女的心是敏感的、娇羞的,有一种羞涩的美;女性的皮肤是嫩滑的,有一种触觉的美。作品使用的意象体现了作者的所思、所想,使文章更加唯美动人。朱自清作品中女性意象的使用比较频繁,教师在对朱自清的作品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朱自清作品中的女性意象,可引导学生把相似风格的女性意象归纳到一起进行鉴赏。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对适合做女性意象的事物进行总结。教师也可以某一个场景为依托,要求学生进行描写,并在合适的地方嵌入含有女性气质的意象,表现景物的柔美,体会使用女性意象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有些男生会对写作中嵌入女性意象比较排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不要把对女性“美”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外貌和性格方面,而要关注女性的人格,让学生认识到女性的内在美。通过学习这些意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朱自清的作品风格和独特的审美倾向,还可以了解朱自清的创作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加深对女性意象的理解[10]。
5.课内外结合,强化训练,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文学创作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可以让文章增色,让描写更加生动。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就要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方面。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联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联想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中运用联想与想象手法的段落进行赏析,体会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进行联想与想象,可以把哪些不同的意象联系到一起,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教师要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整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運用联想和想象。在学生对联想与想象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以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春》为例,朱自清运用联想与想象,赋予春天更多内涵,让景物呈现勃勃生机。在作品的最后,朱自清对春做了三个比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将春与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并提出“春天与三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通之处?为什么能放在一起来描写”这一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模仿训练。比如,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通过秋天可以联想到什么呢?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写作练习,发挥联想与想象,试着写一写。通过思考和写作,学生能加深对联想与想象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写作水平。要提高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仅靠课上练习是不够的。在生活中,学生应善于发现,善于积累。事物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深入研究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为语文学习积累素材。例如,朱自清的《春》就不落窠臼,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抒发了真挚的情感。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人,分别是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他们代表生命的不同阶段,较好地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从这三个比喻可以看出,朱自清别具慧眼,能够将日常见闻但没有直接联系的景物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地方。因此,在课外,教师要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做好积累,还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能力[11]。
四、结语
朱自清是著名作家,其文学成就很高,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他的作品。因此,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朱自清作品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朱自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温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習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作品的魅力,从而爱上朱自清作品,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德熙.漫谈朱自清散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7.
[2]叶圣陶著,商金林编.大家国学:叶圣陶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2.
[3]何慧琳.略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2-24.
[5]杨开越.部编本初中语文朱自清散文群文阅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6]黄金铭.《春》课例分析与散文教学方法的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7]张晓娟.教材使用视域下《绿》教学内容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8]赵娜.初中语文朱自清散文的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 2017.
[9]王杏.朱自清散文的教学价值及实践[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
[10]李宝毓.中小学语文朱自清散文文本的多元解读及其实践策略[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4.
[11]熊芳雨.朱自清散文名篇与中学语文教学[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Exploring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Zhu Ziqings Works in Chinese Textbooks
———Taking "Spring" and "Green" as Examples
Cong Wennuo, Zheng Chunf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Zhu Ziqing is a famous writer with high literary achievements, and many of his works have been selecte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The article takes "Spring" and "Green" as examples, firs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u Ziqings works, then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Zhu Ziqings work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and finally elaborate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Zhu Ziqings work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from five aspects, namely interactive sharing, gradually deepening, and entering Zhu Ziqings world; strengthen reading aloud, compare and analyze, and experience beautiful language; problem driven, collaborative explor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strengthen teaching influence, guide attention, and appreciate female imagery; combining in and out of class, strengthening training, and cultivating association and imagin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Chineselanguage; ZhuZiqing; teachingstrategies;"Spring";"Green";teaching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