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首任代表马林三次来华始末
2024-04-03
中共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立后,共产国际以派代表的方式,来华领导中共开展工作。首任代表是马林。马林在中国工作两年多,在帮助中共创立、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首次来华,帮助中共创立
1921年6月3日,马林抵达上海,公开职业是《东方经济学家》杂志记者。不久,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尼克尔斯基来华,与马林一起指导中国创建共产党。
马林的到来,加快了中共建党的进程。他与李达、李汉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明确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立即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7月23日晚8时,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李汉俊寓所召开。出席会议的共15人,其中正式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7个地区的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并对会议的议程和召开方式进行指导。
7月30日晚,中共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会议的议题有两项:一是由共产国际代表讲话,对建党问题发表意见;二是讨论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但会议刚开始不久,就有一个陌生男子闯入。当问他是何人、有何事时,那人支支吾吾,说“走错门了,对不起”,转身就走。马林凭他长期地下革命斗争的经验,断定此人是侦探,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以手击案说:“我建议会议立即停止,所有人分途离开!”说完,他与尼克尔斯基夺门而去。其他人除李汉俊、陈公博外,也都急撤。十几分钟后,果然法租界的巡捕就赶到了,又是搜查,又是盘问。幸有李汉俊机智应对,加上警察得知,此房是李汉俊的哥哥、曾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的李书城的公馆,且没有查到什么可疑的证据,才化险为夷。
会议意外中断后,中共一大转至浙江嘉兴的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会议议程。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因形象殊异,未参加最后一天的会议。
华南之行,提出国共合作方针
1921年12月10日,马林在翻译张太雷的陪同下,从上海出发开始华南之行。马林这次华南之行,与孙中山、陈炯明、吴佩孚分别进行了多次交谈,实地了解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成分构成状况,以探索与其合作的可能性。1922年3月19日,马林离沪北上,3月22日到达北京。
此次去华南考察之后,马林关于国共合作的思想逐渐明确。他认为,国民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合作对象,国共两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国民革命。于是,他明确提出了国共合作的主张。
3月29日,马林离开北京,4月2日返回上海,分别与国共两党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交谈,推行国共合作主张。国民党人很快接受了他的观点,但马林同中共领导人的交谈并不顺利。中国共产党人当时只希望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对马林提出的“党内合作”的建议表示坚决反对。
马林一时难以说服中共领导人,便决定回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汇报,以寻求支持。7月17日,他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提交报告,详述中国政治形势、国共两党状况及“党内合作”之必要。共产国际执委会高度评价了马林的报告,认为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可行的。
二次来华,促成西湖特别会议召开
共产国际听了马林在华工作及国共合作的报告后,认为在中国建立一个包括各种革命势力的、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统一战线的时机已经成熟。恰在此时,苏俄副外长越飞要去北京进行外事活动。马林要求与他同往,立即获准。1922年7月27日,马林随越飞外交使团第二次来中国。8月12日抵达北京,越飞与北京政府进行建交谈判,马林即赴上海。
马林带着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再次来到中国贯彻国共“党内合作”方针时,中共二大已于7月16-23日开完,会议作出同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定。但马林认为那是空洞的,他对中共领导人说,共产国际认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实现联合战线的可行途径。但中共高层仍有一些人反对“党内合作”。8月25日,马林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同他商讨了国民党联合苏俄并与中共合作等问题。
为统一中共高层的认识,根据马林的建议,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于8月29-30日,在杭州西湖举行了两天特别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张太雷和马林共7人。会议的内容是讨论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问题。经过马林的一再说服解释,与会多数人基本上接受了在国民党改组后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意见。会后不久,陈独秀、李大钊、林伯渠等中共领导人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西湖特别会议,无疑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为国民党的改组,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为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8月底,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给共产国际执委会驻华南代表的指示》,明确表述要加紧推进国共合作。此时,越飞与北京政府谈判受挫,无法达成建交协议。他与马林沟通后,共同起草了《我们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工作的有关问题》提纲。12月下旬,马林带着这份提纲,再次回莫斯科汇报工作。1923年1月10日,共产国际召开执委会听取了马林关于中国情况的汇报。共产国际再次肯定了马林在中国的工作,并任命他为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设在海参崴)成员。
共产国际根据马林的报告,于1923年1月12日通过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中共应该与国民党合作以反对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后,应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合作而不合并,同时要警惕国民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勾搭行为。
第三次来华,出席中共三大
1923年2月初,马林带着共产国际刚刚通过的关于国共关系的决议,第三次来中国。不久,“二七”惨案(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发生。这使得马林对在中国开展工人运动感到悲观失望,准备去南方开展民族运动,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一切工作,不能把共产党的旗帜用于工会工作。马林的观点不但在中共党内造成混乱,而且在共产国际内部也引起了争议。
2月下旬,鉴于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派张国焘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张国焘在汇报中表达了对马林的一些批评意见。3月上旬,中共中央机关从北京迁回上海,马林同往。3月26日,马林、陈独秀、张太雷、谭平山同往广州会见孙中山,提出改组国民党的具体建议。
6月12-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决定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会上,多数代表发言批评了张国燾不愿与国民党合作的观点,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主张。大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接受1月份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所作的决议,制定国共“党内合作”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同时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共三大之后,马林仍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中国工作。此时,中共经过两年的斗争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对许多重大政治问题能够自主作出判断和决策,与马林的一些意见常发生龃龉。他与中共关系不谐及对国民党的高估,也引起共产国际内一些人的微词。马林虽然多次表示愿意继续留在中国工作,但未获准。此时,苏联决定以政府的名义直接援助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政府,并派出鲍罗廷作为代表来华工作。就这样,与中共并肩战斗了两年多的马林,于1923年10月离开中国,回到了莫斯科。
(摘自《党史博采》孙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