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的革命遗产
2018-06-07别国庆
别国庆
日本求学 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
潜江,是历史文化之城、红色革命之城,如今更有着“曹禺故里、水乡园林、石油新城、龙虾之乡”的美誉。驱车从汉宜高速到潜江出口,便进入潜江主城区的章华大道,向北行至潜阳路,再沿路西行至潜江客运总站,从其对面的一条小道走数百米,即可看到一块空地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那里就是李汉俊的故居所在地。虽然故居早已不存在,但有碑文可见“李汉俊诞生地、李书城诞生地”。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又名李人杰,号汉俊。1890年4月28日出生于今潜江市园林办事处袁桥村。李汉俊的父亲李金山38岁中秀才,为了谋生,在当地做私塾先生。李金山共育有三男四女,由于长子书麟早丧,他将希望寄托在次子书城和三子汉俊身上。李汉俊五岁时进入父亲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并深受父亲正直为人和忧国忧民意识的影响。年岁稍长后,李汉俊就来到省城读小学。1904年,年少的李汉俊在哥哥李书城的好友吴禄贞资助下东渡日本求学。
李汉俊最初进入东京法国教会学校晓星中学,后又到第八高等学校就读,并于1915年7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学科,成为官费(公费)生。在求学期间,李汉俊除学习主课外,还积极学习法语、德语、英语。他曾说:“我们求学就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为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与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一样,从日本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
上海建党 “一大”在李家召开
为了了解李汉俊的革命历程,我专门前往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当年那里正是李汉俊哥哥李书城(同盟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农业部部长)的家。
提到建立中国共产党,人们熟知的是“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但学术界很多专家都提出,李汉俊是这一时期地位仅次于陈独秀、李大钊的人物。
1918年底,李汉俊从日本毕业回国,带回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并利用自身通晓四国语言的优势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据史料记载,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在渔阳里2号陈独秀的寓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李汉俊拟定了一个类似党纲的草案。1920年12月,陈独秀到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后,李汉俊代理书记。
同时,李汉俊还亲自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武汉早期组织,并与刘伯垂一起介绍董必武加入共产党。董必武回忆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计划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的基础。”
1921年7月23日,来自7个地方的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陆陆续续走进了“李公馆”,聚集在寓所一楼客厅召开党的“一大”。7月30日,由于密探的干扰,会议中止,代表们撤离,面对蜂拥而至的法国巡捕、警探的大肆搜查和盘问,李汉俊沉着应对。之后,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红船”上继续进行,完成了历史使命。
“一大”会议上,李汉俊和董必武还受大会委托向共产国际写了一个报告(即“宣言”) 。董必武在回忆录上记载:“起草大会的宣言,我参加了,李汉俊执笔。文件的底子被马林带走了……但两个口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首次提出来了,这是不简单的。”
汉口遇难 毛主席签发“烈属证”
在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虎伏山上有一座李汉俊烈士墓,每年清明,都有不少社会各界人士前去祭扫。
据史料记载,“一大”后,由于李汉俊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和张国焘作派,以及“反对无条件接受第三国际津贴及命令,暨主张援助国民党而遭排斥”。1923年,李汉俊离开上海,返回武汉进行革命活动。
1923年1月30日夜,李汉俊带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的四名学生随林育南、陈潭秋、施洋、林祥谦等乘车到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并书写了“大地赤化”敬献给大会。
1927年1月16日,湘、鄂、赣三省党部推出毛泽东、李汉俊等人组成农讲所筹备处,3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上课,李汉俊主讲“世界政治经济状况”“中国职工运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李汉俊旗帜鲜明地主张讨伐蒋介石。他的行为,激起了反动派的仇恨。1927年12月17日,桂系军阀胡宗铎通过日本驻汉领事,在李汉俊寓所将他和詹大悲拘捕。晚9时,以“湖北共产党首领”的罪名,将他们枪杀于汉口焕英里。李漢俊遇害后,其遗体被曝晒数日。
1952年8月15日,毛泽东主席签发了第001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上面写到“查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
这,是对李汉俊一生最好的诠释。
(作者系潜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党组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