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的斯密型增长

2024-04-03包茂红

财经 2024年7期
关键词:汉江东亚奇迹

包茂红

《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

(韩)俞正镐 著

方菊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4年1月

战后东亚创造了发展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韩国创造了汉江奇迹。与日本的第二次崛起相比,韩国的发展基础甚为薄弱;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相比,韩国的密度和强度更大;与其他三个小龙相比,韩国的发展更具发展型国家的特点。因此,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被称为“人为的奇迹”,即政府引领的韩国人,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韩国创造了经济奇迹。韩国的经济起飞主要发生在朴正熙执政时期,他认为,在与朝鲜已经开始的“千里马运动”的竞赛中,韩国必须通过人的革命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自主,进而通过重建社会实现民族统一。随着朴正熙遇刺身亡和随后开始的韩国民主化,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的认识逐渐多元化。就其侧重点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种: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发展型国家理论,强调儒家文化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的多元现代性理论,强调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资回报的协同作用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贡献的经济学理论。这三个流派大体上与对东亚奇迹或东亚模式的主流认识相对应。

所谓发展型国家主要指发展型政权通过政商合作和实施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发展型国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发展优先的理念,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经济官僚机构,密切合作的政商关系,以及有所选择和侧重的产业政策。

朴正熙政府就是典型的发展型政权,他以军人的管理方式,通过发挥技术官僚的作用,成功实施了重点各不相同的多个五年计划,创造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奇迹。尤其与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经验相比,韩国的这个特点格外突出。韩国经验也成为其他后发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学习榜样。但在战后的第三世界,许多国家都曾形成了类似于韩国的官僚威权政府,但都没有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类似于汉江边上的奇迹那样的亮眼成就,于是学者们不得不把关注点转向韩国文化和社会的底色方面,探讨儒家文化和宗教对韩国现代化的重要影响。这个思路无疑受到了马克斯·韦伯的影响,因为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强调了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儒教与道教》中否定了在儒家文化中产生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多元现代性流派顺着韦伯的思路,反过来在韩国发展中寻找儒家文化和宗教的积极作用及不利影响。

韩国的世袭制亲属关系、宗教信仰、对权威的尊崇、对合法秩序的遵守等文化特点,都有利于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屡次创造出人意料的经济增长率。毫无疑问,这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文化传统是经过选择和适应的新儒家思想,或亚洲价值观,而不是真正传统的儒家思想。新儒家的道德价值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并不能引发工业革命。在东亚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新儒家能够融会资本主义并推动韩国经济发展。不过,从经济学入手探寻经济增长的奥秘似乎更为专业。通过对多国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发现是较高的TFP增长率和较高的资本存量增长率共同作用,使得韩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而韩国在这两方面之所以能一马当先,不在于政府采取出口导向工业化等改革政策,而在于在改革开始时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改革的有效性。显然,这种观点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的观点完全相反。克鲁格曼认为,东亚奇迹只是一个神话,因为东亚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这三种不同的观点都是从比较视野出发,采用排除法,找到了自认为的、韩国高速发展的动力和秘密。然而,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更不等于汉江奇迹。因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可以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的单一因素,而经济发展不仅涉及GDP的增长,还包括用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等来衡量的经济全面进步,汉江奇迹更是一个反映韩国整体转型和各方面快速变化的概括,甚至还具有与朝鲜进行竞争的冷战意识形态色彩。

《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就是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探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并在对相关观点做出回应的基础上提出见解。本书作者俞正镐在研究时首先明确了一个前提: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点都不要国家的规制,相反,国家通过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来规范和监管市场经济的运行。换言之,规制市场不等于政府干预,某些规制市场的措施虽然也是政府制定并执行的,但那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或为市场正常运行创造条件。例如,韩国政府保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对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保持经济政策的外向性等。在此基础上,政府对不同行业和市场的干预才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针对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因为韩国政府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主流观点,作者发现,在韩国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之前,其出口已经从1961年开始大幅度增长。另外,外贸在带动韩国经济增长方面并没有突出作用,因为进口保护政策仍然没有废除,两项相抵,只能说韩国出口是在类似于自由贸易环境中进行的经济活动,而不是通过提供额外的优惠来促进出口。为什么出口会先于出口导向战略实行而高速增长,关键在于政府通过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消除了阻碍出口的障碍,同时发挥了韩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换言之,韩国政府只是扫清了阻碍市場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释放出经济增长的潜力。

针对韩国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迅速升级是由政府实行的重化工业政策带动的主流观点,作者发现,1973年实行的重化工业促进计划(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化工、通用机械和造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产业结构,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出口和投资的双双负增长,最终迫使朴正熙政权不得不在1979年4月颁布全面稳定计划,终止重化工业运动。具体而言,政府对重化工业的保护和鼓励政策抑制了韩国最具出口竞争力,也是出口主力的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来自出口的所得和外国贷款被迫流向制造业,虽然使制造业的固定资本投资率的迅速上涨,但生产和获利周期长的制造业并未能迅速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因为人为保护的、幼稚的韩国重化工业并不能迅速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相反,终止重化工业运动后,韩国的轻工业和服务业迅速恢复了投资和出口双双增长的强劲势头。

那么,真正带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呢?韩国的经济潜力和比较优势只有在广大的世界市场上才能转化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先发工业化国家如英国,在经济增长时其外贸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用殖民主义体系、在另外的程度上是利用世界市场进行的。如果以1990年国际美元计算,根据麦迪逊的统计,1820年世界出口总额是73亿美元,英国占15.5%,是11亿美元,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1%。到韩国经济迅速增长的1961年,世界出口量比1820年增长了100多倍,而韩国出口只有4090万美元,占国内总产值的1.8%。到1973年,世界出口总额增长到17970亿美元,韩国出口为79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4%,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这说明市场规模的扩大,是韩国出口扩大以及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一国工业化开始时的市场规模每增加1%,该国工业化所用年数就减少0.35%。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荷兰和丹麦等国完成工业化花费了大约一个世纪,而韩国只用了大约20年。因此,后发国家利用世界市场规模扩大,不但增加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还提高了生产率,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显然,俞正镐通过反驳国家干预的发展型国家理论和观点,重回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同时也暗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实际上就是斯密型增长。具体而言,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通过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而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规模。反过来,国际市场规模的扩大成就了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当然,不能忽略的是韩国政府奉行积极推进国际贸易的政策,但这不是政府干预,而是为市场有效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如此一来,汉江奇迹就不是汉江奇迹,东亚奇迹也不是东亚奇迹,它们都是20世纪的奇迹。

俞正镐采用这种层层剥笋式的研究方法,直达促成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其逻辑关系非常清晰,也有数据支持,观点得以削尖,但很容易造成片面的深刻,尤其是在把韩国经驗普遍化时。具体而言,把汉江奇迹扩而广之到东亚奇迹,把汉江奇迹和东亚奇迹转化为20世纪的奇迹,都会出现过度普遍化或过度简单化的问题。历史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用排除法就可以简单解析的。面对俞正镐过度普遍化的观点,人们还是要问,同样面对规模扩大的世界市场,其他国家,例如无论是工业化基础还是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都比韩国强的菲律宾等,为什么没有像韩国一样形成经济高速增长?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重要领域的分析不能孤立进行,需要放在整体史的框架中进行研究,需要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需要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动力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认识。也只有在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其历史经验和教训才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世界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编辑:许瑶)

猜你喜欢

汉江东亚奇迹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汉江春晓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什么构成了奇迹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汉江之歌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奇迹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