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

2024-04-03孙颖妮

财经 2024年7期
关键词:财经信心民营企业

孙颖妮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持续落地显效,中国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3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中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2023年全年为下降0.4%。

1月-2月,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2.6%,比上年全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6%。

分行业看,前两个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0.1%、20.5%、14.8%和14.0%;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6%,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2.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9%,增速高于全部基础设施投资1.6个百分点。

过去两年,民营经济较为低迷,民间投资下降。2023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系列提振民间投资举措。从“民营经济31条”,到“民间投资17条”,再到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民间资本信心有所改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财经》,虽然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民企信心仍待提振。张燕生表示,将这些举措真正地落实才是关键。

《财经》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强调了打通支持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国人大代表、蓝润集团董事长戴学斌建议,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体系,强化精准设计,切实疏通堵点,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聚焦民营企业所思所想所盼,深入企业调研,透彻分析、精准掌握企业真正的难点、堵点、痛点,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聚焦企业“着急办、马上办”的问题,强化支持政策体系的精准设计,切实打通闭环堵点,杜绝政策“留白”。

民间投资仍待提振

近两年来,民间投资数据一直低位徘徊。2023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3544亿元,比上年下降0.4%,降幅比1月-11月收窄0.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从2022年的54.2%下降为2023年的50.4%。近五年,民间投资占比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因此,民间投资成为全国投资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

民间投资为何低迷?《财经》采访多位专家表示,宏观经济复苏相对较慢、内需不足是导致民间投资较为低迷的关键原因。

从投资主体看,房地产投资领域中民营企业占了大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与过去两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投资下降有较大关系。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等专家认为,房地产投资回落是民间投资下滑的重要原因。202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深度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由2022年初的3.7%一路下滑至11月的-9.8%。根据计算,房地产投资在民间第三产业投资中的占比超过60%。因此,民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间房地产开发投资(或民营房企)状况。民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至负区间,与民间第二产业投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回落是拖累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信心不足、预期不稳是影响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一段时间,《财经》记者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调研中了解到,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一方面来自中国经济还未出现强劲的复苏态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幾年内外复杂因素对企业和企业家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企业家缺乏安全感,不敢投资。

《财经》采访的诸多企业家和专家表示,支持民营经济更好发展、让民营企业恢复信心,最根本的还是营造一个良好、公平、稳定、安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有稳定的预期、有安全感,企业才敢去投资、敢去大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和提法很多,最关键的还是解决企业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一位民营企业家说。

据调查了解,民营企业最为关心的首先是法治环境;其次是对政策稳定性的期待,避免对企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渴望公平、平等对待民营企业,给民企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由于民营企业经常与政府合作,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度招商引资,合作中,政府守信至关重要。最后则是对良好舆论环境以及对民营企业态度稳定的渴求。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向《财经》表示,提振民企信心短期来看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供给,但长期来看则需要系列的深入改革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市场准入。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渴望政策等方面的优待,最渴望的是公平对待。相比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给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发力民间投资增长?

全力抓经济的2024年,如何更大力度提振民企信心、促进民间投资回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具体措施来看,要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民间投资持续修复

资料来源:Wind、浙商证券研究所。制图:于宗文

张燕生告诉《财经》,“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的提法,这样的表述对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十分重要。国企、民企和外企要享受同等国民待遇,获得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事实上,2023年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支持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效果成为关键,如何保证政策在实施中“不走形”?

张燕生告诉《财经》,将这些举措真正地落实才是关键。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告诉《财经》,要关注宏观政策改善与企业家经营预期的背离。这种背离反映出当前企业家和企业不仅需要政策的倾斜和帮扶,更需要宏观需求回升、内外部订单改善,只有总需求回升、订单改善、收入增加,才能与其他政策配合推动企业经营状况改善、进一步增加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从未来政策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绝非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从政策、制度、法治和理论层面将民营经济发展内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所有制歧视”问题。一是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以法治手段保障政策稳定。二是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三是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制度。四是通过扩大总需求解决民营企业信心不足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告诉《财经》,还要给地方各级官员传递清晰的信号,让他们明白如何专业地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建立起亲清政商关系。“而不是一谈起民营企业,就不敢打交道,事实上形成对民企的不公平或者歧视,而是要坦荡真诚地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同时也要培育全社会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良好舆论氛围。”

2024年,市场各界寄望,已经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落实好,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民营企业长期投资的信心。

(《财经》记者张明丽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财经信心民营企业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财经日历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财经阅读时代
KX5的耐心与信心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财经神回复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