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2024-04-02李香月李军国董颖超牛力斌商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颗粒饲料饲粮油脂

李香月 杨 洁,2* 李军国,2 李 俊 姚 婷 董颖超 牛力斌 商方方

(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2.农业农村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饲料源性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100081;3.北京市兽药饲料监测中心,北京 110122)

油脂是畜禽生产中重要的能量来源,油脂的添加不仅能提供动物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以及提高畜禽肠道对饲粮养分的消化吸收能力,还能改善饲粮外观及适口性[1]。但是,当油脂的添加水平过高时,颗粒不易压实、松散易碎,硬度及颗粒耐久性显著降低,粉化率提高,从而影响肉鸡的采食量,进而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2]。因此,在不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油脂添加水平进而满足肉鸡的生长需要十分有必要。

脂肪粉是由油脂和乳化剂加工后再由特殊材料包被或者吸附制得。脂肪粉可以改善油脂的化学特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在添加使用中较为方便[3]。脂肪粉的添加还能够降低血清中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强免疫力,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改善肉色和提高肉品质等[4]。大豆是富含高油脂的饲料原料,经膨化加工后能够消除抗营养因子,增加原料的适口性,且膨化可以破裂细胞壁,最大限度保留脂肪的含量,减少额外添加油脂的工艺环节及成本。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乳化均衡脂肪粉能够改善蛋鸡的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指标[5]。李香月等[6]在肉鸡饲粮中添加全脂膨化大豆发现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以及饲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目前,对于脂肪粉和膨化大豆在肉鸡生长性能方面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然而,同时研究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脂肪粉和膨化大豆对颗粒饲料质量以及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脂肪粉和膨化大豆在肉鸡饲粮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玉米、豆粕等需要粉碎的原料用锤片粉碎机(筛孔直径2.5 mm)进行粉碎,然后将大料(玉米、豆粕和小麦麸等)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再与预混料和不同油脂来源进行混合。针对每种配方,采取相同的加工工艺:制粒机模孔直径为3 mm,长径比为10∶1,调质温度为80 ℃,调质时间为60 s。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960只健康的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饲粮中油脂来源分别为大豆油、膨化大豆和脂肪粉,油脂添加水平为3%和5%。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肉鸡饲粮参照NRC(1994)和《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进行配制,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脂肪粉的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见表2。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表2 脂肪粉的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

1.3 饲养管理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口基地饲料安全评价基准实验室进行。试验方式为笼养,期间自由肉鸡自由采食和饮水,按照常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每周对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1次,保持通风,24 h光照,温度适宜。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颗粒饲料质量

成型率:在制粒机接口处,分别称取3次500 g的饲料样品(m),冷却后过2.5 mm的筛子,称取筛上物重量(m1),计算各样品的成型率。计算公式为:

成型率(%)=100×m1/m。

颗粒耐久性:取500 g颗粒料用2.8 mm的筛子筛分后装入ST-136饲料粉化率测定仪内,以50 r/min回转10 min,过筛后称取筛上颗粒饲料重量(m2),计算颗粒耐久性。计算公式为:

颗粒耐久性(%)=100×m2/500。

硬度:利用质构仪(TA.XT2i,Stable Micro Systems Co.,Ltd.,英国)测定,试验数据为随机采集20个样品的平均值。

1.4.2 生长性能

分别于20和41日龄开始禁饲处理,使肉鸡空腹12 h后,于21和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进行称重,统计各组试验鸡的平均体重,准确记录每天耗料量。计算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

平均日采食量(g/d)=总耗料量/(只数×天数);平均日增重(g/d)=总增重/(只数×天数);料重比=总耗料量/总增重。

1.4.3 屠宰性能

42日龄时,各重复随机选取1只健康肉鸡,称量活体重后颈静脉放血宰杀,测定屠体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和腿肌重,计算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肉鸡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参照我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823—2004《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屠宰率(%)=100×屠体重(g)/宰前体重(g);全净膛率(%)=100×全净膛重(g)/宰前体重(g);胸肌率(%)=100×胸肌重(g)/全净膛重(g);腿肌率(%)=100×腿肌重(g)/全净膛重(g)。

1.4.4 器官指数

42日龄时,各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进行屠宰解剖,采集胰腺、心脏、肝脏、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称重,计算器官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器官指数(%)=器官重量(g)/宰前体重(g)。

1.4.5 肉品质

42日龄时,各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进行屠宰解剖,统一取左侧整块胸肌,去除周围脂肪组织等,用于测定pH、肉色和滴水损失。

pH:屠宰45 min后,利用Cyber Scan pH 310防水笔型pH计测定胸肌pH,每个样品测定3次平行,取平均值。

滴水损失:将胸肌切取为约5 g的肉块并称重(W1),然后将肉样悬吊于倒扣的一次性纸杯中,置于4 ℃冰箱,贮存24 h后取出称重(W2),计算24 h滴水损失,每个样测2次平行,按下式计算:

24 h滴水损失(%)=100×(W1-W2)/W1。

剪切力:将胸肌放置于4 ℃的冰箱存放96 h后,采用C-LM3型数字肌肉嫩度计测定胸肌的剪切力。

1.4.6 血清生化指标

42日龄时,各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颈静脉采血于离心管中,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80 ℃保存待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科华ZY KHB-1280)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三碘甲状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1.5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并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脂肪粉组颗粒饲料成型率、颗粒耐久性和硬度显著高于大豆油组和膨化大豆组(P<0.05);与3%添加水平相比,5%添加水平颗粒饲料成型率、颗粒耐久性和硬度显著降低(P<0.05),但脂肪粉组各添加水平颗粒饲料的成型率和颗粒耐久性均在90%以上。油脂来源与油脂添加水平对前期和后期颗粒饲料成型率和颗粒耐久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对前期硬度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对后期硬度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3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2.2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大豆油组相比,膨化大豆组肉鸡后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脂肪粉组后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但脂肪粉组前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油脂添加水平对肉鸡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油脂来源与油脂添加水平对肉鸡前期、后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4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油脂来源和油脂添加水平对肉鸡前期、后期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5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与大豆油组相比,膨化大豆组肉鸡前期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脂肪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相同添加水平下,5%脂肪粉组前期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脂肪粉组和膨化大豆组后期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但全期料重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不同油脂添加水平对肉鸡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油脂来源与油脂添加水平对肉鸡前期、后期和全期料重比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6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料重比的影响

2.3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7可知,与大豆油组相比,脂肪粉组肉鸡腹脂重显著提高(P<0.05),膨化大豆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油脂添加水平对腹脂重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油脂来源和油脂添加水平对活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7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4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由表8可知,不同油脂来源和油脂添加水平对肉鸡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二者对胰腺指数、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腺胃指数、肌胃指数和空肠指数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对十二指肠指数和回肠指数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8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2.5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由表9可知,与大豆油组相比,脂肪粉组肉鸡胸肌24 h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膨化大豆组胸肌24 h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不同油脂添加水平对胸肌24 h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3%添加水平相比,5%添加水平显著降低了肉鸡胸肌剪切力(P<0.05);不同油脂来源和油脂脂肪添加水平对油脂pH以及亮度、红度和黄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油脂来源与油脂脂肪添加水平对胸肌pH以及红度和黄度值和24 h滴水损失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对亮度值和剪切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9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2.6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10可知,与大豆油组相比,脂肪粉组和膨化大豆组肉鸡血清T3含量和T3/T4值显著提高(P<0.05);脂肪粉组和膨化大豆组血清SOD活性有提高趋势,血清MDA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油脂添加水平以及与油脂来源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清T3含量和T3/T4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油脂来源和油脂添加水平对血清TG、HDLC、LDLC、MDA和T4含量及SOD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二者上对各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10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 论

3.1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Catala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饲粮中添加低含量脂肪会提高颗粒饲料质量。Fairfield[8]发现,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2%以上的脂肪,会显著降低颗粒饲料的颗粒耐久性。

本试验结果中,脂肪粉组颗粒饲料成型率、颗粒耐久性和硬度显著高于大豆油组和膨化大豆组,这说明在加工过程中经预乳化包被而得到的脂肪粉可以替代大豆油,能够保证紧密及稳定的颗粒结构。Moritz等[9]研究在肉仔鸡饲粮中分别添加30和65 g/kg的油脂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脂添加量的提高颗粒耐久性显著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油脂5%添加水平较3%添加水平显著降低颗粒饲料的成型率、颗粒耐久性和硬度,这是因为随着脂肪含量的提高,增加了制粒加工过程中的润滑作用,从而导致颗粒质量下降。

3.2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曹进等[10]研究表明,在肉鸡饲粮中添加脂肪粉可以提高试鸡的平均日增重以及降低料重比。而本试验结果显示,与大豆油组相比,脂肪粉组肉鸡前期料重比和后期平均日增重降低,但全期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无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肉鸡的品种及饲养环境有关。钟丽华等[11]研究发现,在肉鸡饲粮中添加膨化全脂大豆粉可以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本试验中,与大豆油组相比,膨化大豆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且膨化大豆组平均日采食量低于其他2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膨化大豆组颗粒饲料质量下降,降低了颗粒耐久性和硬度,影响肉鸡的采食量,进而影响平均日增重。

3.3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屠宰性能是反映肉鸡产肉性能的重要指标。屠宰性能在80%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则表示肉鸡屠宰性能良好[12]。本试验结果发现,大豆油组、膨化大豆组和脂肪粉组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以及腿肌率无显著差异,且屠宰率均在90%以上,全净膛率均在78%以上。腹部脂肪也是衡量肉鸡屠宰性能的重要指标,腹脂含量的高低反映肉鸡的肥胖程度[13]。本试验中,包被型脂肪粉组肉鸡腹脂重显著高于大豆油组。虽然腹脂沉积会造成额外损失,但一定的脂肪沉积有助于提升肉鸡的肉品质和口感。

3.4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动物内脏器官的发育直接影响动物机体内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脏器指数的高低反映了该器官功能的强弱以及代谢的能力[14]。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是分泌胰液,合成消化酶,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15],胰腺重量的下降,代表消化酶的合成能力不足,消化能力降低[16]。肝脏是重要的脂肪代谢器官,大部分的脂肪都在肝脏中进行[17],动物采食后,脂肪会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运输至血液中,在血液中经水解后沉积于脂肪组织,未经水解的乳糜微粒会返回动物肝脏中,与脂蛋白受体结合沉积于肝脏,增加肝脏的重量[18]。肌胃指数表明食物在通过肌胃速度的快慢,肌胃指数小,则表明食物通过肌胃的速度快,肌胃发育程度低[19]。肠道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肠道指数反映了营养物质的吸收程度。本试验中,不同油脂来源和油脂添加水平均未对肉鸡器官指数造成显著影响,表明肉鸡采食不同油脂和不同油脂添加水平的饲粮均可以正常发育,能够发挥器官的正常功能。

3.5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pH、肉色、滴水损失和剪切力都是评价肉品质的重要指标[20]。pH可以反映肌肉中酸性物质的积累含量,肉鸡鲜肉的pH正常为5.4~7.2[21]。肉色不仅能够反映肌红蛋白的氧化反应[22],也是判断肌肉外观优劣的重要指标。Milczarek等[23]结果表明,在肉鸡饲粮中添加全脂膨化大豆对肌肉肉色没有显著影响,这与本文结果一致。本试验中,各组间肌肉pH均在合理范围内,且肉色也无显著差异。滴水损失能够反映肌肉维持水分的能力,滴水损失越高则表示肌肉的嫩度及多汁性越低。本试验结果显示,与大豆油组相比,膨化大豆组和脂肪粉组肉鸡胸肌24 h滴水损失显著降低,表明膨化大豆和脂肪粉可以提高肌肉的多汁性,利于保存,延长货架期。剪切力是直接评价肌肉嫩度的重要指标,肌肉越嫩,剪切力越小;反之,剪切力越大,则说明肌纤维直径越粗,密度越小,鸡肉风味及口感降低。在本试验结果中可以发现,脂肪粉组胸肌剪切力最低,表明乳化后的脂肪粉更容易提高肉鸡的脂肪代谢,进而降低肌纤维直径,提高鸡肉品质。Bryhni等[24]在商品猪肉的研究发现,随肌内脂肪含量的增加,肉的多汁性及风味有显著提高。本试验结果发现,油脂添加水平为5%时胸肌剪切力最低。这是由于随着脂肪添加水平的提高,肌间脂肪含量增加,使得剪切力降低[25]。

3.6 不同油脂来源及添加水平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TG、HDLC和LDLC含量是机体能否正常发挥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本试验结果中,不同油脂来源对肉鸡血清TG、HDLC和LDL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添加大豆油、膨化大豆和脂肪粉不会对肉鸡脂类的代谢功能产生负面影响。SOD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SOD的活性表明机体内抗氧化能力的高低;MDA是自由基与机体内多聚不饱和脂类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的醛类物质,MDA含量表明机体脂质过氧化的程度[26]。王俊锋等[27]在黑凤鸡的饲粮中添加脂肪粉,结果表明添加脂肪粉可以提高黑凤鸡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本试验中,与大豆油相比,饲粮中添加膨化大豆和脂肪粉有提高肉鸡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趋势,表明膨化大豆和脂肪粉可能会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甲状腺激素主要是T3和T42种,T3和T4能够调节糖类、脂肪的分解和代谢,促进蛋白质和酶的生成。T3/T4值能够表明甲状腺功能的活性,T3/T4值越大表示T4向T3转化的能力越强,甲状腺功能的活性越高。周俊华等[28]在杜长大断奶仔猪中添加脂肪粉,结果显示添加脂肪粉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断奶仔猪血清T3和T4含量。郑荷花等[29]试验表明,在仔猪饲粮中添加脂肪粉可以提高血清T3和T4含量。Taslimi等[30]在肉鸡饲粮中利用膨化大豆替代豆粕,显著提高血清T3含量。本试验中,膨化大豆组和脂肪粉组肉鸡血清T3含量和T3/T4值显著高于大豆油组,这与前人研究结果[3]一致,表明膨化大豆和脂肪粉能够提高甲状腺的功能活性。

4 结 论

① 与大豆油相比,脂肪粉提高了肉鸡颗粒饲料质量、肉品质及甲状腺的功能活性。

② 与大豆油相比,膨化大豆提高了肉鸡肉品质和甲状腺的功能活性,但降低了全期平均日增重。

③ 与油脂3%添加水平相比,5%添加水平提高了肉鸡肉品质,降低了颗粒饲料质量,但脂肪粉组的颗粒饲料质量在正常范围内。

④ 综合来看,添加5%的脂肪粉能够提高肉鸡颗粒饲料质量、肉品质以及甲状腺的功能活性。

猜你喜欢

颗粒饲料饲粮油脂
《中国油脂》征订启事
青贮玉米颗粒饲料用于草鱼饲养的初步探究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A taste of Peking duck
中国油脂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不同物理有效纤维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利用颗粒饲料养鱼好处多
快速检测方法在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中的应用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