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传承背景下非遗蹴鞠与研学旅行的融合

2024-04-02吕澄薛冰雁颜雪莲王大伟

秀江南 2024年1期
关键词:蹴鞠研学文化遗产

吕澄 薛冰雁 颜雪莲 王大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文化遗产大会,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确立了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借助人的创造性活动得以存在和传承,是一种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具有活态性、原生性、传承性、独特性、多样性、社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非遗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涉及教育和旅游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交融又相互促进,可以让学生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自我,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自然空间中体验感悟,是实现学生知识转化和情感升华的基本途径。

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研学旅游的先例。孔子周游列国,带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李白通过游历祖国河山写下数篇千古传诵的诗作。研学旅行在日本源于明治19年(1886年),而“修学旅行”一词最早出现在1887年发行的《大日本教育杂志54号》期刊上。

由此可见,研学旅行的概念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力量。非遗研学是一个狭义概念,特指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的相关研学活动,目的是在研学旅行的基础上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承。

非遗与研学旅行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非遗研学旅行为研学旅行注入了新的教育内涵。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角度来看,非遗蹴鞠研学旅行能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非遗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系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非遗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从而加强对非遗等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非遗研学旅行可以发挥非遗的育人价值。通过参与非遗蹴鞠的体验和学习,学生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和民族精神的力量,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非遗蹴鞠研学旅行还可以丰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推动高质量、好口碑课程的开发,提升传统文化的日常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非遗蹴鞠研学旅行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和科学育人体系的构建。与传统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方式不同,非遗蹴鞠研学旅行以实践、体验的方式为学校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學方法,开拓了素质教育渠道。同时,非遗蹴鞠研学旅行的规范化课程设计和综合育人目标有助于推动科学育人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非遗蹴鞠研学旅行是一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研学旅行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方式,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社会意义。

非遗蹴鞠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现状

强大的软硬件支撑

非遗蹴鞠拥有课程落地场馆—临淄足球博物馆,并拥有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马国庆先生在内的蹴鞠文化研究专家十余人,他们常年致力于蹴鞠文化的研究和现代化阐释,在非遗蹴鞠与研学旅行融合路径的探索方面贡献了超强智慧。

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课程体系

2018年,临淄齐文化博物院(含临淄足球博物馆)正式被列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此后,先后申报成为山东省、淄博市和临淄区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该研学基地联合地方教研室和研学机构共同设计推出了“齐有此礼”“鞠世无双”“手绣蹴鞠”等蹴鞠主题研学课程,让学生在课堂外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蹴鞠的独特魅力。

临淄蹴鞠表演队多次亮相国际国内舞台

临淄蹴鞠表演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授旗、以复原和创新古代蹴鞠解数的专业蹴鞠表演团队。目前,蹴鞠队拥有包括蹴鞠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在内的十余名专业蹴鞠表演队员。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临淄蹴鞠表演队通过蹴鞠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非遗蹴鞠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非遗文化资源的整合不足

要实现从走马观花到深度研学的转变,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研学旅行供给体系。目前,对非遗蹴鞠的研究和开发都以临淄足球博物馆为主要阵地,对于非遗蹴鞠的挖掘与融合力度都偏弱,没有充分发挥当地非遗传习所及传承人的作用。研学基地的建设定位不够明确,虽然融入了非遗文化,但是不够突出,且主题不够鲜明,导致研学过程中非遗文化渗透力不强且形式化现象严重。

课程体系及质量有待提升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相同课程的难易需求和深度需求不一样。非遗研学旅行产品有别于其他旅游产品,更注重游中有学、学中有游。因此,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对内容的丰富性与层次性要求更高。目前开发的非遗蹴鞠相关研学课程对所有研学群体都使用同样的讲解方式和体验活动,这不仅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难以感受到非遗趣味和魅力,更使非遗蹴鞠变成了一次性体验活动。

博物馆研学服务能力不强

第一,联动机制不完善。在博物馆研学项目中,博物馆虽是主导力量,但其他社会部门也是重要补充力量,如高校、有资质的企业、专业性强的社会团体等。馆内外联动机制不完善导致馆内丰富的文物资源得不到专业开发,推出的博物馆研学项目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难以维持长远发展。

第二,教育服务能力不足,接待服务能力需要提升。馆内研学导师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乏游、教、非遗三方面的综合知识,其研学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缺乏评估和反馈机制

社会评价机制是指长期对比学生参加活动前后在知识习得、情感价值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再将变化与预期目标对比,及时调整博物馆研学项目的内容,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目前开展的非遗蹴鞠研学活动在社会评价机制方面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对参与者进行事后追踪,对参与研学的中小学生还是以一次性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往往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缺少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认知。二是反馈机制不完善,在研学活动结束后并没有对参与学生或者校方做研学评估,不了解学生的参观感受以及对研学课程的期待。

不完善的社会评价机制使当前的非遗蹴鞠研学处于单向输出阶段,推出的项目内容市场满意度不高,社会教育效果不理想。长期的闭环活动不仅不利于非遗研学的可持续发展,还会让非遗研学失去原本的教育价值。

非遗蹴鞠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路径

增强非遗蹴鞠研学旅行课程主体多样性

首先,非遗蹴鞠研学课程与常规研学课程存在很大的不同,非遗研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清楚地了解研学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思路,更要对非遗蹴鞠本身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临淄足球博物馆要以自身为主导,结合各阶段课程标准,与地区教研室、学校等建立良性合作,广泛吸纳蹴鞠文化相关研究专家,合作开发符合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多学科融合的优秀非遗蹴鞠研学课程。

其次,建立非遗蹴鞠研学旅行主题产品谱系,形成模块式课程资源,并针对学生需求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的非遗研学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最后,建立一支专业的非遗蹴鞠研学课程教师队伍。目前,已知登记在册的非遗蹴鞠研学讲师有12人,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非遗蹴鞠研学课程的设计。同时,可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研学旅行实践的教学者。非遗传承人承担教学任务可将理论性知识讲得更加透彻,将实践操作演绎得更加顺畅自然,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固有特色。

优化非遗蹴鞠研学旅行课程项目体验

当前,科技手段日新月异,非遗蹴鞠研学旅行课程亦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VR等进行互动教学、开展主题研讨会等,增强非遺蹴鞠研学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些景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太原古县城以“国潮+科技”为主题,打造区域国潮基地,并建立清明上河图主题馆,借助现代技术复原宋代历史风貌,让参与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博物馆和非遗传习所是展示、传播非遗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研学区别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注重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获得情感价值。在博物馆和非遗传习所的研学空间开展非遗蹴鞠研学旅行活动,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可以走出课堂,系统地、有主题地、有深度地体验非遗蹴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丰富非遗蹴鞠研学旅行文创产品设计

研学旅行配套文创产品的开发应以蹴鞠历史资料为依托,凸显非遗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开放非遗蹴鞠相关元素授权通道,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遗蹴鞠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创新。非遗蹴鞠相关文创的开发不仅可以让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走到学生身边,还可以为相关博物馆、基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非遗蹴鞠的创新和传播,在此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非遗蹴鞠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

相关政策法规是非遗蹴鞠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应在人才配备、资金支持、空间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共同发力、协同创新,为非遗蹴鞠研学旅行课程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通过各类扶持政策,吸引蹴鞠研究和研学旅行相关人才参与非遗蹴鞠研学旅行活动,真正实现非遗蹴鞠的可持续发展,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蹴鞠和研学旅行的融合是一次文化的相遇,也是教育行业和旅行产业的精彩碰撞,只有彼此欣赏才能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享。只有以非遗蹴鞠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以研学旅行带动非遗蹴鞠的传播与传承,才能真正实现从重“量”到重“质”的飞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课题项目:2023年度淄博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研学旅行带动非遗传承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ZBSK1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吕澄,女,山东济南人,齐文化博物院文化产业部主任,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化创新与比较。

薛冰雁,女,山东济南人,齐文化博物院文化产业部科员,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颜雪莲,女,山东淄博人,齐文化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博物馆展览展陈。

王大伟,男,山东淄博人,齐文化博物院后勤部主任,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展览策划和文物。

猜你喜欢

蹴鞠研学文化遗产
蹴鞠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