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甲胄的特色

2024-04-02吴文娅刘文

秀江南 2024年1期
关键词:甲片异域样式

吴文娅 刘文

古时,随着战争的出现,具有防护功能的甲胄产生并发展,不仅有实用性,还有欣赏性。唐朝百姓生活富足安定,工匠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更高技术水平的甲胄,甲胄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唐代甲胄具有形制复杂多样、样式独特,色彩华丽、富有异域风情,工艺精湛、实用性与欣赏性并存等特点。

形制复杂多样,样式独特

《唐六典》卷十六记载:“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文山甲、五曰乌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从唐代开始,甲胄的结构变得复杂,从一个整体逐渐分散为多个零件,甲胄的附件物品也越来越多。初唐时期,甲胄多由兜鍪、护项、披膊、明光甲、束甲绊、襦袍、活舌带、扣皮带、缚袴、乌皮六合靴等构成,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入护臂、缺胯袍、大口裤、胫甲、护肩、圆护甲片、抱肚等附件物品。

唐代甲裙多为包裹样式,分为一片式包裹和两片式包裹。初唐的明光甲就是从前到后再到前的一片式包裹。到了中唐,甲裙多为整体式包裹。到了唐中晚期,明光甲发展为两片式包裹,前面单独一片,再从后向前包裹一片。相比于其他时期的单独一片前甲或后甲,唐代的包裹样式能更好地保护身体。

唐代甲胄样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突显身体轮廓,甲身胸前有类似胸肌的胸甲片。在传统观念上,明光甲是胸前带有甲片、类似圆镜的盔甲,在阳光下反射光芒。唐代实行开明政策,佛教传入,也有不少西方來的使者,甲胄受到了西方美学的影响。在希腊文明的雕塑艺术中,肌肉胸甲意在模仿用于保护理想化男性躯体的由金属制成的板甲,胸甲片完美地勾勒出男性胸肌的轮廓。古希腊人不仅使用铜或者青铜制作胸甲,还制作其他甲片用于保护下肢。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传播,唐代甲胄在小腿部增加了胫甲,由前、后两片皮甲片组成,用皮带上下绑住,纵向还系有一条皮带。胫甲主要用于骑兵,不仅有保护小腿的作用,还有凸显小腿肌肉线条美的艺术性(图1)。

甲胄包括甲与胄,甲为铠甲,胄为头盔,古称兜鍪。唐代甲胄兜鍪样式繁多,初唐的兜鍪由兜顶、六块甲片、织物顿项、织物系带组成,兜顶由半球形金属制成,这种独特的一体式兜鍪在唐代得到广泛使用。这一时期,兜鍪形制呈爆发式发展,各种兽首盔、凤翅盔等夸张样式兜鍪出现。根据一些出土的唐三彩俑、天王俑,唐朝中晚期的兜鍪有异兽、凤雀等造型,但这些形制的兜鍪并没有实物出土。日本战国时期出现了兽首型兜鍪;我国河南洛阳出土过戴狻猊兜的唐三彩俑,狻猊兜也属于兽首型兜鍪,俑上的兜鍪脸颊旁边还有两个薄片,用于保护脸颊(图2);晚唐时期出现了凤翅兜鍪,凤翅饰与兜鍪的脊架合为一体,形成兜架并有花纹装饰,造型十分精美(图3)。

唐代兜鍪中还有一种折返顿项盔,由兜顶、兜体、顿项、织物系带组成,顿项可以高高翘起、向上翻卷,起到纳凉作用,放下时起到保护作用,兜鍪的顶部有半球体状兜顶,顿项与兜鍪主体为一体,顿项向两侧斜卷,十分宽大。这种造型的兜鍪为唐代独有,在一些唐代雕塑上可以看到。唐代兜鍪的造型较为复杂、精致,加上形制多样,逐渐形成这个朝代特有的风格。

色彩华丽,富有异域风情

唐时佛教传入并广为流传,唐代服饰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

唐代敦煌壁画和雕塑中的甲胄色彩丰富,有很多金色、红色、孔雀绿等富有异域风情的色彩,如图4所示。比较有名的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玄甲军”,这支军队统一发放黑色战袍铠甲,因此得了“玄甲”之名。但最具标志性的颜色还是红色—朱袍丹帜,火红配色更有燎原之感,可以想象到烈火般的千军万马从远处席卷而来,展现出宏大的气势。

从盛唐时期武士、天王像身上的铠甲可以看出,当时的甲胄繁复华丽(图5)。唐代甲胄中经常出现颇具特色的纹饰,敦煌壁画雕塑中出现的绢甲多绘有缠枝花卉以及宝相花等各种纹饰,这样的纹饰往往要搭配富有异域风情的色彩,五彩斑斓,鲜艳华丽,尽显高贵典雅气质。甲胄上还会涂金漆,在仪仗典礼等重大场合常能看到金盔银甲的浩荡场面。唐太宗李世民还是年轻将领时,曾身披金甲,陈铁骑一万人、甲士三万人,在太庙前举行凯旋礼。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下“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兵士身着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银山一样闪闪发光的壮观场面。

工艺精湛,实用性与欣赏性并存

唐代甲胄在甲片的制作方面有所创新,产生了诸多甲片样式。例如明光甲的甲片演变为乌锤甲片,上面为圆形甲片,下面为长方形甲片(图6)。

目前,学界认为唐代甲胄的甲片有两种类型,一是“山”字形甲片(图7),二是“人”字形甲片(图8),甲片之间相互穿插编缀。

甲片的编缀方式也各有不同,多为以下两种,一是前压后,先横后纵固定;二是后压前,先横后纵,活动编缀(图9)。

甲胄不仅有防护作用,还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唐代甲胄对一些特别脆弱部位的防护做了特别设计,如腹部的腹吞,装饰多种多样,多见兽形。腹吞悬挂于身甲腹部,保护人体柔软的腹部。腹吞虽然来自西域,但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甲胄配件,巨大的圆形兽头腹吞口中含着腰带,因此,也被称为兽吞。

肩吞与腹吞类似,多为兽形。肩吞是保护肩部的零件,通常与甲身相连。唐代初期,肩吞分为上、下两部分,兽的上颌用手臂两侧的绑带固定,下颌倒立包裹住手臂。到了中晚唐时期,吞肩兽的工艺更加精湛,结构更加科学稳固,在具有装饰性、艺术性的同时保留了坚固性和保护作用。

郭沫若先生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甲胄是唐代的一种衣裳体现,甲胄的款式、制式、色彩都可以体现出当时平安繁荣的社会形态。唐代甲胄形制多样且复杂,附件物品繁多且有唐代独特的风格,融入了艳丽的异域色彩,同时兼顾工艺性、实用防护性。总体而言,唐代甲胄在形制、样式、色彩、工艺等方面都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不仅体现了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审美水平。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0354064X)

作者简介:吴文娅,女,浙江丽水人,嘉兴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刘文,女,吉林通化人,嘉兴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服饰文化与设计。

猜你喜欢

甲片异域样式
俏奶奶
俏奶奶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异域寻踪
异域寻踪
异域寻踪⑦
异域寻踪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