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悦博物馆匾额文史探源:说童生需要相应的资格

2024-04-02李海珉

秀江南 2024年1期
关键词:童生柳亚子秀才

李海珉

我国古代儿童从六七岁起,即使是贫苦人家,一般都要送入私塾进行启蒙教学,所用读物称“蒙学”,最著名的要数“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蒙之后,再学《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和《增广贤文》等课本。读完这些初级读物,已经十三四岁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寿终正寝,废科举,办学校。“民国”年间,小学分初小(四年)、高小(二到三年)两部。黎里镇的庙桥弄小学(现为黎里镇中心小学),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分前期部(一至四年级)、后期部(五、六年级)。一个学童,初小毕业,十一二岁;高小毕业,十三四岁。这时,摆在蒙童面前主要有两条路,一条继续学业,走科举之路,当时称为“习举业”;另一条主要是务农或者学手艺、当学徒。贫寒之家的孩子能够识几字、写写书信、记记账目,足够了,多数不会继续攻读四书五经、习举业。应考科举,在外国人眼里,是中国富人的游戏。

家有读书阿官,要想考上秀才,启蒙教学后非得再有十年寒窗苦读不可。启蒙六年,再加十年,差不多已20岁。黎里镇乾隆年间的周元理,19岁考中秀才,不算晚;柳亚子,16虚岁考上秀才,算是少年早慧的。曾国藩23岁考得秀才,其父则到43岁才成为官学生员。不少人甚至考到年近花甲,仍旧没有考中秀才。童生也叫文童、儒童,并不是一读书就是童生,童生也是需要一定资格的。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没有考取秀才之前,并非都可称为童生。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学子只有通过县试、府试两场考试,才能称为童生。只有成为童生才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进学,成为县、州、府学的生员,俗称秀才。毫不夸张地说,考上秀才的那真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儒林外史》第二回写到周进,出场时已是60多岁的老翁,头发、胡子都已经花白,还只是个童生。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是运气不好,一直没有进学成为秀才。据专家统计分析,十九世纪平均一个县的童生数少则一千,多则大几千,然而生员(秀才)的学额是个定数,廪生为20名,增生是20名,附生可以多一些,四五十名也就差不多了。换句话说,一个县的学额大多在百名上下。童生多、学额少,摒除在外的童生总是多数,周进就是这多数中的一个。

周进早年考过一次县案首(县试第一名),可是接下来考了20多次,一直无法进学。一般来说,县案首通过府试没有什么难度,试想下属一个县的第一名一下子就被淘汰了,太说不过去了吧。照例,县案首通过学政的院试,录取为秀才,也不会太困难,可是周进就是卡在院试了。其实,考场上自有潜规则,更有其他各种因素的干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柳亚子(16虚岁)与小舅舅费仲深(19虚岁)一起参加县试,共考三场,“考试结果,头场是韦斋舅舅第一,我第二;二场是我第一,舅氏第二;三场却又是舅氏第一,我第二了”。主持县试的是宗能述县长,对柳亚子说:“为了你是他的外甥,你还得让他一下。这一次的案首,已经决定取他,你只好屈居第二了。”(柳亚子《五十七年四从戊戌到癸卯》)县试以后,舅甥二人又应府考与道考(院试),最后舅舅排名第五被录取,柳亚子也被录取了,位居榜单最后一名,柳亚子诙谐地自称“背榜秀才”。按照考场潜规则,列为县案首的考生院试一般不会落第,就如费仲深—吴江县(今吴江区)的案首,取在第五名,柳亚子这个县试亚军,最后还是录取的,只不过名次不佳而已。

照例,周进县试和府试早已通过,此后的秀才考试可以免去县、府二试,直接应考院试就行,可是周进就是突破不了院试这道关卡。周进从少年童生到老童生,40多年来一直让人瞧不起。一次,周进受聘为塾师,东家为他接风,请了个年轻的读书人梅玖来作陪。梅比周小30多岁,不过梅玖考中了秀才,因而在饭桌上谈笑风生,不时拿话调侃周进。入座时,梅玖向众人道:“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朋友”,称童生“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老友”;若是不进学,就是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就如女儿嫁人,嫁时称“新娘”,后来称“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若是嫁与人家做妾,就是到头发白了,还要唤作“新娘”。说得周进坐立不安。自古以来,敬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梅玖一个小青年,为什么敢当面调侃老先生,就因为周进只是个童生,而梅玖却是秀才!在科举等级面前,传统道德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描写了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他所穿的长衫不是朝廷规定的褴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补。孔乙己应该是多次应考秀才,就是没有考取,因此,人家常常開他的玩笑,问他怎么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每当这时,孔乙己面孔涨得通红,满口“之乎者也”“君子固穷”……其实,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书生通过县试和府试是不难的。当时孔乙己五十多岁了,少说得考过二十多次,但是止步于最关键的院试,因为院试录取是有名额限制的。孔乙己直到胡子已经花白了还只是童生,就差这一步,无法享受秀才待遇,不能免除赋税和徭役,假如进了县学,即使一直处于附生阶段,不能享有补廪,至少可以得到救济性补助,平时戴方巾、穿褴衫,见官不必下跪,平头百姓别说嘲讽了,一定会恭恭敬敬,以礼相待。

猜你喜欢

童生柳亚子秀才
柳亚子书法
一句台词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趣读篇
柳亚子故居
会说话的窗户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柳亚子:面责蒋介石
韩童生 陶慧敏(下)
人情大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