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西南林区以水灭火分队建设的探讨

2024-04-02谭银彬

今日消防 2024年2期

谭银彬

摘要:为充分发挥以水灭火效能,基于对龙岩市森林消防支队以水灭火战法运用的调研结果,结合当前队伍人员装备实际以及管护区林情、交通、水源等特点,提出建设以水灭火分队的对策。重点围绕力量编成、组织指挥、行动展开等内容研究构建分队;采取灭火模拟实战推演、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比以水灭火分队、常规灭火分队、水泵分队灭火效能,得出以水灭火分队优于传统灭火模式的结论,并就进一步提升以水灭火分队作战效能提出设想。

关键词:以水灭火;灭火效能;力量编成;组织指挥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2-0135-04

森林防灭火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1],是森林消防队伍的主责主业。队伍转制以来,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森林防灭火工作,始终将其作为提质强能重大任务来抓,在灭火课题训练、防火专项行动、水灭装备体系升级拓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但因近两年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加剧,全国森林火灾起数、森林受灾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2],火灾事故亡人案例时有发生。龙岩市森林消防支队管护区覆盖龙岩、漳州、厦门三市,地属闽西南,其年平均降水量3654.2mm,地表水资源量为124.37亿m?,境内包含九龙江、汀江等河流,河网密度约0.2km/km?,水资源丰沛[3],在闽西南林区运用以水灭火战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如何吸收借鉴森林消防队伍地震灾害救援轻型队建设模式,探索以水灭火分队新路子,实现人员装备资源有效整合,安全高效灭火,持续巩固专业队优势、强化国家队属性,成为队伍紧前破解灭火救援难题的重要研究课题。

1 以水灭火分队建设的必要性

以水灭火分队是在统一指挥下共同执行以水灭火任务的分队,能够有效融合水泵、水罐车、远程供水系统、班组突击车、运兵车、装备车等车辆装备,具备高效灭火、灭大火以及跨区增援灭火的能力。

1.1  森林消防队伍承担应急救援国家队专业队的必然要求

森林消防队伍作为一支从林火中走出来的战斗力量,要聚焦跨区域综合救援机动力量新职责使命,不断提质强能,就应在救援专业力量建設特别是在森林灭火战斗力升级上,更加注重充分运用先进作战机理[4]、发挥以水灭火最大效益,提升灭火作战效能。但是聚焦队伍现状,据灭火作战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支队常规手段灭火51起占比近84%,以水灭火战法运用不够充分,暴露出依赖地方力量打辅助,扑灭明火、实现火场“三无”耗时长,灭火整体效能普遍偏低等问题,对标国家队专业队存在不小差距。深入基层调研,查明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指战员存在惯性思维,普遍认为闽西南林区火小易扑,火场清理工作有地方力量配合完成,无必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体力架设水泵实施以水灭火;二是现有以水灭火行动模式(即水泵分队)滞后,只能较好适用于火场近地有水源的情形,通常以水泵汲水或依靠地方力量供水,但如出现水源距离过远或地方无可用供水力量情形时,则队伍行动将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法展开,难以发挥以水灭火优势。因此,只有建设以水灭火分队,充分发挥其组织指挥高效、水体远距输送等优势,充分运用以水灭火战法,提升队伍灭大火、高效灭火能力,才能真正担起应急救援国家队专业队的重任。

1.2  成为巩固森林灭火主力军的迫切需求

转制以来支队共遂行灭火作战61起,跨区增援15起(含广东驻防灭火11起),管护区内作战46起,是闽西南林区森林灭火的中坚力量。近三年,队伍遂行灭火任务起数逐年下降,管护区内年平均任务量不足10起;起火原因主要为民事用火,多发于白天,而队伍夜间18时后接警占比近60%,林火扑救呈现出介入时间晚的特点。赴管护区应急、林业主管部门走访调研,查明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近年来闽西南林区实施森林防灭火网格化管理效果显著,森林火情能早发现早处置,火灾起数逐年下降;二是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日渐成熟,专业培训、比武竞赛、演习演练工作扎实,灭火能力逐步提升,加之“小快灵”特点,易实现“打早打小打了”,越来越受地方重用;三是调用森林消防队伍,相关火情须逐级呈报消防救援局、应急管理部,相关政府部门不到万不得已不愿调用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以水灭火分队,立足安全高效灭火、灭大火、跨区增援灭火的高标准定位,有着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无可比拟的专业优势。同时,辅以“灭火紧要期前置备勤”战备机制,能够弥补队伍机动距离远、投入战斗慢的劣势,是巩固森林灭火主力军地位的迫切之举。

1.3  发挥现有以水灭火装备效能的现实需要

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历来重视以水灭火战法运用,早在总队组建之初就大胆提出借鉴“管线大队”快速架设管线、远距离输油的工作机制和战法模式,实现远距离供水的设想。虽然,因硬件成本过高未能付诸实践,但总队始终奉行以水灭火理念,持续更新升级以水灭火装备,各支队现有各类水枪、水泵、水罐车等水灭主战车辆装备均已达到360台(件套)以上。同时,支队坚持满足当前、适度超前原则推进装备研发,在上级配发基础上,与企业合作研发森林消防远程供水系统,并协调市政府划拨专项经费购置列装,队伍水灭装备体系更加完备,队伍已完全具备灭大火、打恶仗的硬件条件。但是,从基层实地调研情况看,多数水灭装备效益发挥不够理想,水泵训练频率较高,但实战使用率较低,水罐车、远程供水系统则在训练、实战中使用率都极低,各级指挥员以水灭火理念扎得不牢,灭火任务不饱和,训练内容、组训形式滞后是主要原因。因此,围绕建设以水灭火分队,搞好分队行动找水、输水、用水三个重点环节组训设计,以训强能促战,进入“训练—任务—训练”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管护区乃至周边灭火任务参与度,成为最大限度发挥队伍现有以水灭火装备效益的现实之举。

2 以水灭火分队建设的具体设计

立足现有人员编制及水灭装备体系,结合闽西南林区灭火特点,融入指挥扁平化机制理念[5],实地推演设计以水灭火分队。

2.1  分队编组

参照森林消防队伍地震灾害救援轻型队能力建设,以水灭火分队总人数为一个战斗梯队编成24人,设置找水、输水、用水三个功能模块组。找水模块组3人,指挥员由1名班长担任,成员由1名无人机操作手和1名驾驶员组成;主要担负寻找火场附近河流、水塘等水源,并将水源位置通报给输水模块组、用水模块组指挥员的任务;应配备超短波手持台3部、手持导航终端3部、无人机1台、指挥车1辆(或就便机动车辆)。输水模块组6人,指挥员由1名干部或者班长骨干担任,成员由3名远程供水系统操作手、2名驾驶员组成;主要担负前往找水模块组发现的水源,通过远程供水系统、水罐车等协同作业将水运输至用水模块组接应点位置的任务;应配备超短波手持台6部、远程供水系统1套、水罐车1台、2m?储水池3个。用水模块组15人,指挥员由1名中队主官担任(分队指挥员兼任),成员由11名水泵操作手和3名驾驶员组成;主要担负架设水泵实施以水灭火的任务;应配备水泵6台、水龙带100条、水泵配件6套、超短波手持台15部、班组突击车1台、运兵车1台、装备车1台、无人机1部。

2.2  行动展开

当队伍接到管护区火情通报或跨区增援命令后,迅速向火场地域投送力量。到达火场后,分队指挥员加入联指,运用无人机探明火场态势、地形林情,找水模块组乘坐指挥车或就便机动车辆,通过“指挥作战平台”定位、无人机侦察、向导指引等方式,探明水源位置、最佳取水路径并通报输水模块组。用水模块组研究制定水泵架设方案,明确水泵、水池架设位置,而后利用班组突击车装载人员装备助力水泵架设。输水模块组运用远程供水系统将水输送至路边接应点水池,等待水罐车汲水前送;水罐车完成首次用水模块组起点水池充水后,立即向路边接应点机动,往返接应点与用水模块组起点水池之间,实现水的持续补充;消防救援水车、地方洒水车等载水车辆均可直接编入输水模块组,由输水模块组统一指挥,提高输水效率。以上行动模式针对水源距离用水模块组起点水池2km以上等极限条件,实战中应结合实际灵活应对,如水源距离小于2km,远程供水系统可直接作业,则输水组无需增派水罐车。

2.3  效能分析

对常规灭火分队、以水灭火分队效能进行对比分析。常规灭火分队,主要使用风力灭火机、水枪、2号工具、组合工具等装备,通常适用于扑打火焰高度1.5m以下的中低强度地表火。闽西南林区植被多以马尾松、茅草、灌木等植被为主,植被易燃、火势发展迅猛,白天火焰高度多在1.5m以上,常规灭火分队难以发挥作用,通常须等待至19时后,抓住林区昼夜温差大、植被冷凝作用下湿度增大、火焰强度下降有利时机,再实施扑打。据2018年以来灭火作战数据统计,常规手段灭火任务共54起,灭火用时(不含机动时间),最短约为1h(只执行火场清理任务),最长约为23h,平均扑灭火线约1.6km,平均用时约7.6h,时间多消耗在携装接近火线、等待灭火最佳时机、人员休整、清理火场等环节,耗时8h以上的灭火任务占比约41%。以水灭火分队无需考虑火焰高度,可直接展开作业。以1套森林消防远程供水(灭火)系统、1辆东风天锦消防水罐车、6台FYR-PAK水泵并串联架设(3km)作为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整体供水效率决定于效率最低装备(水泵供水效率)、水源距离(水罐车供水效率与水源距离成反比)两大因素。实验证明[6],当水源补给在10km时,水罐车供水能力与水泵相当,约为8000L/h,而当水源地超出20km时,其供水能力显著偏低,甚至不及水泵。由此可得,以水灭火分队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3km至20km。建立分队灭火效能简化公式①,假设一条长500m、宽1m的模拟火线,水源距离用水模块组接应点10km,扑灭需用水量为1250L(理想情况下,扑灭1㎡的火线需要用水1~2.5L)[7];用水模块组最快能在40min内完成3km的水泵架设。以上条件代入公式可得,扑灭火线总耗时理论值约为0.7h。在新罗地区设置长500m、宽1m的低强度地表火模拟火线,其他条件不变,进行实地推演,扑灭火线耗时约1.33h,粗略推算扑灭1.6km火线耗时为2.65h。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以水灭火分队作战覆盖面大,效能远高于常规灭火分队。

3 提升以水灭火分队效能的设想

以水灭火分队灭火效能虽然远高于常规灭火分队,但受分队力量建设不成熟、个别地域水源获取难等因素影响,难以充分发挥应有效能。为解决瓶颈问题,发挥分队最佳效能,在分队力量建设、人装前送运载效能、水源渠道拓宽、行动预备以及力量融合上提出优化改进的设想。

3.1  探索分队力量建设方案

当前以水灭火分队力量建设尚在初步探索阶段,分队編组设计合理性、行动模式运用熟练度还须在实战中不断改进磨合,分队日常训练组织方法、综合能力考核评估办法还有待研究设计。加强分队能力建设,首先要转变灭火作战理念赢得森林灭火主导地位,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兵”思想,把小火当大火打,想尽一切办法用水灭,最大限度积累实战经验,为不断优化分队编组、行动模式提供可靠依据。持续研究创新分队训练组织方法、综合能力考核评估方式。坚持系统思维建立分队训练体系提升能力,明确单兵、功能模块、分队训练内容:单兵训练,主要围绕体能、业务理论、作业技能等内容展开;功能模块训练,围绕找水、输水、用水三大课题,进山入林开展实战化训练;分队训练,构建森林火灾真实场景,训练提升单兵技术综合应用和功能模块协同作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分类设计具体考评办法,形成力量建设“训考评”闭环。

3.2  提高人装前送运载效能

水泵架设与撤收是以水灭火分队整个灭火行动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环节,通常以消防员背负水泵、水龙带沿山地铺设方式进行。那么,如何保存人员体能,提高人装前送运载能力成为提升以水灭火效能的关键。建立装备研发机制,与优质(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7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围绕提高人装前送运载效能研发或改进一批装备器材。当前,可立足现有,对地震救援使用的班组突击车进行改造或创新研发全地形电动车,着力提升人员装备前送效率;对于机动车辆难以通过的山路,可借助单兵外骨骼、重载无人机前送,最大限度减少体力消耗,释放更强战斗力。

3.3  拓宽水源获取渠道

能否高效获取水源是以水灭火分队能否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因此拓宽水源获取渠道成为提升分队效能的优先选项。闽西南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淡水总储存量约48.55万亿m3,约占全省地下水存储量的20%。基于此实际,与地方应急、林业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参照“建设森林应急消防站”[8]新办法,共同研讨推进在重点林区、重点部位,以及水源密度小、易发生火灾林区,搭建深水井、潜水泵、开顶水池等相关设施,有效解决设施占地协调难、施工维护费用高、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实现水源常态化存储,以最优方式为分队遂行任务提供就近水补给,进一步拓宽分队作战覆盖面。

3.4  绘制分队作战地图

围绕管护区内河流、水库、池塘等水源中心,以水灭火分队有效作战范围为半径,运用指挥作战平台,提前绘制分队作战地图,预先制定包括水源汲取、水补给前送、水泵架设等行动在内的行动路线。具体实践中,对于以水灭火分队可覆盖范围,平时可通过防火执勤、战场勘察等行动,结合指挥作战平台运用,对重点区域林区林情、交通等情况展开研究,纸面推演分队灭火行动,绘制作战地图、建立作战图库,做到心中有数,战时可大幅提升队伍响应速度、灭火效率;对于以水灭火分队未覆盖的范围,系因缺少水源,可考虑推动所处地域,特别是重点林区、重要部位,建设森林应急消防站,以增加以水灭火分队作战覆盖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Z].

[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

[3]福建省水利厅.2021年度福建省水资源公报[S].

[4]闫鹏,赵彦飞.论新时代我国森林灭火制胜机理[J].消防救援学术研究,2023(1):1-7.

[5]祝小超.扁平化指揮在消防救援领域的探讨[J].消防救援学术研究,2023(2):39-43.

[6]石宽,白夜,郭赞权,等.森林灭火实战能力探究及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1):12-15.

[7]陈鹏宇,舒立福,文东新,等.国内外森林火灾扑救中以水灭火技术与设备研发[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4(1):9-12.

[8]图宏森防.以水灭火,水源为先![EB/OL].https://mp.weixin.qq.com/s/TaoFYt1emb8XvBOWPwCo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