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4-04-02晁忠强

天津教育·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深度初中语文绿色

晁忠强

“绿色课堂”教学理念在现行教学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其教学内容、方式、环境等多元要素具有明显的人文化和科学化特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特征与“绿色课堂”理念部分重合。因此,以“绿色课堂”理念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凸显语文课堂学科教育优势,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更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重视“绿色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绿色课堂”构建原则

初中语文绿色课堂以人本主义和教育生态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五维原则,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一)人文性原则

初中语文“绿色课堂”的人文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文教育要素,将培养学生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其次,课程建设需要展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和教学实施环节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感受和发展价值,将培养人、关照人作为“绿色课堂”建设的基本准则。

(二)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是“绿色课堂”必须遵守的原则。无论是学生实用语言技能的培养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包含丰富的情感要素,学生要深刻体会语境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才能“情动而辞发”,深度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注重绿色课堂的体验性设计,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初中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

(三)健康性原则

健康性原则要求课堂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感受,使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健康的学习状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融入趣味要素,在教学环境方面营造积极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秉承尊重、理解、开放、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多元教学要素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具备健康性原则的“绿色课堂”。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正本清源,理清语文学科的本质,深度把握学生当前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学情、教学内容、材料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课堂探究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教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课堂上设计可以延伸于课后的趣味教学活动,为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和自主探究提供可行性思路和方法指导。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绿色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绿色课堂教学环境,激发体验之趣

创造符合“绿色课堂”教育理念的教学环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第一步,也是丰富学生课堂体验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重要环节。“绿色课堂”环境包含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富有感召力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前期,教师可以在教学空间布置主题环境,以增强环境的感召力,营造符合教学情境的课堂氛围;运用多元化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教学情境,以声境结合的情境深化学生感官体验,唤醒学生感性阅读经验;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类体验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堂情境,获得体验之趣。多元化教学环境的设计能够达到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的教育效果,为“绿色课堂”创造良好开端。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活动中,本诗为李白在扬州漫游时,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官的不幸消息后,寄给友人的抒怀之作,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和共情。为了使学生感受诗句哀婉的氛围和作者安慰友人的真挚情意,教师在备课时找到歌曲《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课前导入环节播放,以优美哀伤的旋律营造诗句蕴含的“愁情”氛围。学生在听觉感官的作用下初步体会诗句凄清哀婉的氛围,感受古人“鸿雁传书,不尽依依”的相惜之情。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月下杨花”的摄影作品,通过优美的画面搭建古诗模型,帮助学生拓宽联想渠道,深度感悟诗词中的景色之美。多元化教学材料构成声境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对古诗情感意蕴和动态画面的深度体验。学生能够从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中获得古诗探究兴趣,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引展开深度学习。如此,能够初步構建体验式教学环境,为“绿色课堂”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二)构建绿色课堂管理模式,叩响科学之门

教师可以将教学管理分为课前设计和课堂实施两个模块。在课前设计环节,教师要就每一教学环节或活动教学目标制定师生互动规则,以确切的规则规范学生课堂参与行为,促使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育人优势;在课堂管理环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调整管理策略,因地制宜地实施管理措施,使课堂教学进程始终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如此,将对绿色课堂的客观认知和主观思考相结合,提升“绿色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内容为一篇文言文,语句精炼,意义隽永。教材预习部分指出:让学生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尝试翻译,并将不懂的语句画出来,再进一步结合注释阅读理解,细化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与作为,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急于弄清文言文大意,容易丧失深度探究兴趣,忽视了对字词含义、文言文蕴含思想和行文结构的深度解读,因此课堂思维停留于浅层,难以深入。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制定课堂活动规则,并在课堂上坚决执行,重视学生每一学习细节的落实。如在课前自读与注释助读环节,为了使学生按照教材指定要求展开阅读探索,切实感知自读与注释助读的差异,提升对文言文字词注释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导学规则:“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卖油翁》原文,并请学生合上教材观看演示文稿,尝试解读文言文的含义。”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按照教材的指示,在阅读过程中深度思考,猜测“自矜”“家圃”“颔之”“酌油”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达成教学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维持自学秩序,制止学生自主翻阅注释的行为,使学生学习进度与教学设计保持一致。如此,能够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使“绿色课堂”教学效果符合预期。

(三)优化绿色课堂教学指导,彰显人文之美

课堂指导是影响课堂最终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以“绿色课堂”教学理念落实教学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配合程度,拓展学生课堂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凸显语文课堂的人文之美。课堂教学指导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统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细化观察学生学习表现,把握即兴教育的机会,通过简单的语言启发、课堂提问或思路点拨引领学生的探究思维,促使学生思维向着教师预想的方向发散。学生以教师的教学指导为思考支架,借助教学指导深化阅读理解,由浅层次学习逐步迁移至深度学习状态。

例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活动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体会作者秉烛夜游的乐观精神、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借月抒怀的开阔心境,深度体味“闲人”蕴含的情感意蕴。在“绿色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的最终目标,借助问题、即兴点拨、语言描述等方式启迪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关怀,对道德精神的感悟,对人生哲学的解读。在文言文释义环节,教师可以就学生存在争议的字词进行巧妙点拨,帮助学生深化词句理解。如学生对“念无与为乐者”中的“为乐”一词存在歧义,教师可以进行思路点拨:“‘为乐是一个词汇还是两个词汇?两个字代表的是一个动作还是两个动作?”学生由此跳出“取乐”和“玩乐”两个含义的争议,延展想象,深度解析语境中“为乐”的含义为“共同感受快乐,分享快乐,创造快乐”。作者需要的不仅是一件乐事,还需要一个分享乐事的人。经过深度解读,文言文蕴含的作者的细腻情感获得深度解析。巧妙的思路点拨能够为学生保留自主思考空间,使学生透过文本表象深层次感受人文精神的存在形式。以“绿色课堂”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落实人文精神培育目标,凸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征。

(四)实施绿色课堂教学过程,启迪发展之思

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体现“绿色课堂”的发展性特征。教师要注意活动环节的发展性设计,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予以学生发展性启示,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深度探究教学活动,维持对课堂探究活动的兴趣,将活动延伸至课后自主学习环节,成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渗透整本书高效阅读方法,并将方法作用于整本书的部分章节,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深度掌握阅读技法,并对该书目内容产生自主阅读兴趣。

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格物致知”的内涵,领会作者探究“格物致知精神”的目的,进而跳出教学内容,感知课文的文体特征、语言风格和行文结构之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本课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落点放在激发自读兴趣、内化精神意蕴、把握阅读技法三个层面。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格物致知”探究活动,向学生细致介绍与“格物致知”有關的古代学说,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寻找相关典籍展开深度探究,实现阅读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师就作者角度设计“作者意图”探究活动,使学生深度了解作者对读者的期许,为学生厚植格物致知精神,促使其将格物致知精神运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实现思想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从短篇阅读角度为学生设计“文体结构”探究活动,通过活动教学使学生深度把握同类文体短篇材料的高效阅读方式,使学生举一反三,高效阅读同类作品,并提炼核心思想,实现学习方法的可持续发展。

(五)应用绿色课堂评价方式,构筑健康之基

“绿色课堂”评价方式包含“动态评价过程”和“多元评价方法”两个显著特征。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鉴赏环节,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并鼓励学生个性评价、创意表达,营造自由开放的评价教学氛围。学生在小组内动态生成评价过程,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层层递进、自然发展,体现“绿色课堂”的健康性教育原则;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制定评价项目、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依照评价材料展开自主评价。学生在持续性评价教学环节增强反思意识,自觉调整课堂学习状态,修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围绕“敬业乐群”展开,启发学生将“敬业心”与“乐业趣”相融合,将二者在现实中“实现与调和”,以此获得作者所述的“人类理想的生活”,该观点在实际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学生对“乐业”“敬业”的解读思路有所差异,教师要遵循“健康性”原则,营造和谐、开放、自由的课堂评价氛围,开展课堂评价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就“乐业”和“敬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评价观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如此,学生能够在自然、平和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提升个人审美评价能力,动态构建评价过程;在课堂尾声,教师可以组织自主评价环节,让学生就本课教学中的个人表现进行多元评价,学生在小组内为自己打分,并说明扣分的原因和改进意见。为了提升学生自主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评价表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的评价思路。多元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过程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绿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语文“绿色课堂”需要教师从“绿色课堂”的五维教学原则出发,将绿色课堂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境、管理模式、教学指导、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五维要素中,使多元课堂要素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兼具人文性、科学性、健康性、体验性、发展性特征于一体的语文课程。先进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充分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特征,为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发展做好前瞻性准备。

猜你喜欢

深度初中语文绿色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绿色低碳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