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4-04-02梁泉江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单元微课情境

梁泉江

大单元教学是指围绕某一主题与核心开展的整体教学模式,在此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和学科性原则。分析对应内涵可知,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整体数学知识框架创造条件,还能够为学生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基于此,本文以“大单元”为基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价值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小学数学大单元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的数学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大单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一)帮助学生整合碎片化知识,構建整体数学知识体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按照章节划分的,学生只能学习零散的知识点,缺乏整体性的认识。而“大单元”教学模式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主题,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学习几何时,可以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坐标几何等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二)打破浅层知识学习的怪圈,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对知识点的表面理解和记忆,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计算和应用,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而“大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性活动,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这种深度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和核心概念。数学眼光是指学生对数学符号、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和几何直观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符号和概念,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和空间意识。数学思维是指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对问题的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数学语言是指学生对数学模型和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增强模型意识和数据意识。核心概念是指学生对数学应用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改善教师的数学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而“大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伙伴。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大单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重构知识体系

传统数学教学虽然能够通过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存在着教学枯燥和知识碎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还会阻碍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结合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可知,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在这些特征的引导下开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重新围绕某一主题构建大单元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基于此,教师应该结合单元主题和教材内容重构知识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第一,重构知识是否与大单元教学主题相关;第二,重构知识是否以课内教材为基础,以课外教材为补充;第三,重构知识是否完成了“自然单元”向“教学单元”的转换。第四,重构知识是否具有联系性和整体性。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为例,教师应该从以上四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重构知识体系。分析教材可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含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教师可以确定单元教学主题为“分数乘法”,以此为核心,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教学单元。通过重构知识,教师可以将分数乘法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如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关系。联系教材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课外教材,如分数乘法的游戏、绘本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此,围绕单元核心主题,从教学内外重构的大单元知识就能完成“自然单元”向“教学单元”的有效转变。此外,这样的大单元知识能够增强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教学内容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初步构建系统的分数乘法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数学眼光和数学思维。

(二)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表示,当处于真实、趣味、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中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激发好奇心。由此可知,单元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整体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该在重构大单元知识之后围绕单元核心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游戏化教学情境、问题教学情境、生活故事化教学情境。在创设单元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思考:第一,情境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第三,情境创设资源的选择是否丰富;第四,情境创设是否与大单元教学核心内容相符。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师就应该从以上四点出发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生单元知识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分析可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相关知识。了解核心内容之后,教师应该通过线上调查和面对面聊天等方式来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班级大部分学生对建筑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建造摩天大楼”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建筑师,使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来设计摩天大楼。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将不同的圆柱和圆锥进行组合,体验建筑设计的乐趣。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创设单元教学情境时应该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创设合适的单元教学情境。例如,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制作冰淇淋锥”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制作符合要求的冰淇淋锥;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出圆柱和圆锥的特点”的情境,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共同特点。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解能力。

除了角色演绎情境、故事导向情境以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情境资源,解决一些陈旧教学情境对单元教学造成阻碍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和图片来展示不同形状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它们的特点。同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圆柱形的铅笔盒和圆锥形的铁锥,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感受,增加情境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三)利用微课平台,引导学生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微课教学平台逐渐进入学生视野。微课教学主要是指利用短小的单元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自主理解知识的教学方式,一般被运用于课前预习。但是微课除了在预习上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外,还能够推动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和线上交流。因此,教师在开展大单元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应用微课平台的视频播放、问题设置、线上交流和线上反馈等功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微课平台开展大单元课堂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第一,课堂微课视频是否与预习阶段的视频具有联系性;第二,微课平台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层次性,适合每一个学生思考;第三,微课平台能否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思路。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为例,教师就应该结合以上三点,利用微课平台引导学生思考大单元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预习阶段的视频和设置的问题创设具有联系性的小视频和课堂自主学习任务。例如,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含义”等基础知识,那么,课堂教学的微课视频就可以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综合知识的任务。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在微课平台上传两个学生自主思考的课堂学习任务,如“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比例知识的相关例子吗?”“我们应该怎么计算比值?”

在学生自主思考并完成以上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持续利用微课平台的互动功能,设置一系列层次性的问题,以适应每一个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老师的身高是173cm,影子的长度是70cm,那么我的影子与身高的比例是多少呢?”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计算得出答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我的身高是162cm,结合刚才的比例,我的影子的长度是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反思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微课平台进行讨论,发布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比例的应用非常广泛,你认为哪些地方还可以利用比例解决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比例的概念與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比例的理解,提高其应用能力。

以上微课平台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综合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外,微课平台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合作,推动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大单元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环节教学方式的选择。结合分析可知,小组合作教学是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大单元知识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在学生深入探究知识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第一,小组合作成员数量的选择是否科学;第二,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否能够推动彼此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第三,小组任务设置是否具有层次性以及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第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是否通畅,任务完成进度是否合理。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为例,教师就可以从以上四点出发设置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大单元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负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结合此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5人一小组,这样的小组规模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在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态度来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例如,将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但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任务的设置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负数的概念;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任务,如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负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可以设置共同讨论的小组任务,以推动学生之间交流。例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与温度变化、海拔等与负数相关的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与负数有关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以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任务完成进度上,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时间,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同时,教师还要定期检查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确保任务安排合理,不拖延时间。如果发现某个小组进度较慢,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

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负数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其他小组的成果中获得启发,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课堂教学。基于此,本文从重整教学内容、创设单元情境、利用微课平台、引导学生合作等方面对“大单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解决传统数学课堂知识零碎化和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促进整体教学与时俱进。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大单元微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