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布鲁赫室内乐作品音乐审美的多维化
2024-04-02马坚峰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马克斯·布鲁赫室内乐作品音乐审美的多维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464)。
作者简介:马坚峰(1987-),男,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单簧管演奏研究。
摘 要:马克斯·布鲁赫在风起云涌的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相较于当时的瓦格纳、马勒、勃拉姆斯等一系列“大牌”作曲家属于是一个“冷门”作曲家,但是布鲁赫的作品都是质量上乘的佳作,尤其是他创作的室内乐作品更是其作品中的瑰宝。对马克斯·布鲁赫室内乐作品音乐审美上的研究分析,更加能够确切地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多样性、主观性和抒情性。马克斯·布鲁赫的室内乐作品在整体的音乐创作风格上大多采用欧洲民族民间曲调并加以改编,其高超的作曲技巧使作品丰满而迷人,也让广大听众更易接受。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斯·布鲁赫室内乐作品,我们可以为新时代的我国音乐学者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特别是马克斯·布鲁赫作品的研究借鉴。
关键词:布鲁赫;室内乐作品;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2-00-03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德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辉煌时期。门德尔松、布鲁克纳、瓦格纳、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马勒……许多德奥作曲家均给我们带来了经久不衰的音乐作品,时至今日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仍被广为流传,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但是在这一辉煌时代中,也有一些被人遗忘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中也有很多绚丽的技巧和优美的旋律,虽然让人称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不易被回忆起来,马克斯·布鲁赫(Max.Bruch, 1838-1920)就是其中一位。
马克斯·布鲁赫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838年,他出生于德国科隆的一个警官家庭,自幼跟随业余歌唱家的母亲学习音乐,跟很多天才音乐家一样,很早就创作了他的室内乐和歌剧作品,之后又师从著名音乐大师,和很多当时最有名的演奏家成为至交好友并为后者谱写作品首演。
布鲁赫创作的室内乐作品种类繁多,至今布鲁赫室内乐作品在舞台上演奏最多的是《单簧管、中提琴(大提琴)与钢琴八首小品Op.83》《单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双重协奏曲Op.88》《中提琴浪漫曲Op.85》这三首作品。这三首作品无论在旋律叙事性以及作曲技巧创作、乐曲的可听性上布鲁赫都花费大量的心血去创作它,所以这三部作品相较于布鲁赫的其他室内乐作品其作品之优秀可见一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音乐世界的作曲家们把创作的精力大量的投入在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当中,尤其是德国的一些作曲家,布鲁赫就是其中的一位。布鲁赫创作的室内乐在把握传统创作技巧的同时又汲取了各个国家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曲调和歌曲,把旋律叙事性的深度、广度发挥到极致。
一、布鲁赫室内乐作品概述
室内乐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是一种小而精的合奏形式,可以是声乐和器乐,抑或是几种相同或者不同器乐的组合合奏形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室内乐的作品数量非常庞大,西方音乐各个时期中,浪漫主义时期的室内乐作品更是各时期室内乐作品中的璀璨明珠。他一生中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包括一部六重奏,一部钢琴三重奏,两部弦乐四重奏,三部弦乐五重奏和一部晚期的弦乐八重奏。这些室内乐作品创作手法丰富且技巧娴熟,音乐更是引人入胜。其中最富价值的要数1910年创作的《单簧管、中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八首小品Op.83》。年过七旬的布鲁赫将自己的这部作品献给自己时年25岁并且刚刚开启单簧管演奏生涯的儿子。而使其更显特别的是在这部八首小品Op.83诞生前布鲁赫已经有42年之久不曾创作过室内乐作品了,更加突显出这部作品对于布鲁赫而言的厚重而深沉。
《单簧管、中提琴(大提琴)与钢琴八首小品Op.83》每一首都是短小而又独特的小品,布鲁赫在旋律的写作上充分体现了其写作的天赋才能,旋律线条优美而富有歌唱性,各个乐器之间的声部交替进行也是极具浪漫主义特点的和声,曲式结构精致而严谨。这对于布鲁赫创作这首作品时西方音乐世界兴起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表现主义音乐丝毫未受影响,也是其对传统浪漫主义创作的坚守和坚持。在这部室内乐作品中,人们经常听到的是大段落的极富歌唱性的旋律,布鲁赫的旋律写作无可挑剔。同时,在配器方面也是精妙绝伦,在作品中单簧管、中提琴和钢琴三个声部的交替转换中经常能让人们听到一种全新融合的乐器声音,这种声音让每一首小品都显得尤为独特和让人回味。其独特是因为每一首即便都是一个新的材料写作的也能有机结合串联起来,之所以让人回味是其中的歌唱性旋律线条让人久久不能从旋律中挣脱出来回归现实。布鲁赫的创作就是擅长把普通的民族民间曲调“高级化”,创作出明朗开阔、悠扬婉转的“高级”旋律。因为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处于20世纪初期,布鲁赫还是坚持传统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所以这部作品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这部作品也是布鲁赫一生当中创作的所有室内乐作品中最富有价值的。
八首小品Op.83,它的每一首都是结构简明短小却性格鲜明的音乐小品,充满了歌唱的旋律以及浪漫的和声,也有着精致严谨的曲式结构。第一首:行板,a小调。以钢琴缓慢的開头,单簧管与中提琴的加进造就一个舒缓美妙的乐曲。第二首:稍快的快板,b小调。以钢琴的跑动行云流水般地呈现出整首曲目。逐步渐强然后推到最高点,继而又舒缓下来结束。第三首:较快的行板,升c小调。这首曲子较前面两首曲目的小调稍显忧郁,前面一大段基本上是中提琴和单簧管分别演奏,犹如奏鸣曲的感觉。再之后两个独奏乐器合在一起,诉说着一段忧郁的往事。第四首:激动的快板,d小调。一开始的钢琴快速三连音激动地进入主题,而后稍弱下来依然有一种台风即将到来的紧张感,在这个过程中单簧管和中提琴时不时加入一点怪诞的装饰音,让整个曲子的画风显得更加戏谑和紧张。第五首:罗马尼亚风格的行板,f小调。一开始中提琴的咏叹将旋律带进来,之后布鲁赫带我们领略了各种罗马尼亚风的小曲小调的感觉,在最后中提琴和单簧管的合奏回到最开始的旋律,慢慢结束。第六首:夜曲,稍快的行板,g小调。夜幕降临,单簧管开始轻轻地歌唱,接着中提琴的回应把夏季的夜晚描写出来,后来转到大调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再之后回到刚才小调的旋律,再一次将人们带入夜色朦胧之中。第七首:活泼的快板,B大调。这首曲子是整部三重奏作品中唯一一首大调曲目。一直拥有活力的流动感,而且一改之前忧郁的曲风,所有的感觉都是欢快轻盈地表现出来,哪怕中段出现的一点小调也并不是阴暗的色彩。最后速度加快干净利落地结束。第八首:中板,降e小调。这是一首最具浪漫主义时期风格的中板乐章,在行进过程中不免出现较辉煌的段落,又不乏柔和又抒情的弱奏段落。最后柔和又极显浪漫地结束。它充分体现了布鲁赫在以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音乐兴起时对浪漫派作曲技法和审美的坚持。
相较于《单簧管、中提琴(大提琴)与钢琴八首小品Op.83》这部作品布鲁赫创作的精致旋律、优美和声以及真切的爱子之情,《单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双重协奏曲Op.88》这部作品则是布鲁赫室内乐创作和体现其作曲技巧的巅峰之作。布鲁赫在充分了解几件独奏乐器的演奏性能的同时又兼顾各个乐器在最佳演奏音域的统一。
第一乐章中提琴和单簧管在宣叙调的前奏引子中开始,各自竞奏的开始由强到弱让乐曲进入叙事阶段,两件独奏乐器在同样的旋律交织对位,碰撞中产生新的音符,乐曲中不安的情绪在第一乐章中若隐若现,但是第一乐章整体是比较平静的叙事乐章,最后结尾回归平静,乐章开头的紧张不安似乎已经烟消云散,音乐的叙述想要告诉人们这一切似乎都是刚刚好。
第二樂章的开头乐段已经告诉人们这是一个较为平稳安静的开始,中间段落转为两件乐器三连音的互相竞奏,旋律的线条感顺滑而俏皮,这是布鲁赫作品通常的处理方式,没有沉重的情感,也没有“烧脑”的主题动机,只是在旋律的转化交互中展现出明朗华美的乐章。第二乐章最后回到第一乐章的结束形式,乐句在渐弱渐慢中结束,结尾的长音让听众沉浸在无限美好的想象中。
第三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式的最终乐章,单簧管和中提琴开头快速三连音的交互竞奏,乐曲整体都保持着激烈的情绪,旋律在两个独奏乐器之间交替转换进行,整个乐章在华丽而又快速乐句中结束,两件独奏乐器各自都有很多地方能展示出各自最美的音色以及最善于演奏的音型乐段,这充分说明布鲁赫对单簧管和中提琴这两件独奏乐器的了解程度,并且很有说服力地展现出布鲁赫高超的作曲创作才能。
布鲁赫的这两首室内乐作品都有两种演绎形式,第一种是单簧管和中提琴,第二种则是Op.83可以把中提琴换成大提琴,Op.88可以把单簧管换成小提琴。两首室内乐作品创作至今演出形式最多,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是第一种演出形式,单簧管和中提琴这一组合形式也是布鲁赫作品原创最初时的组合,其创作的带有单簧管的所有作品都是为了他的儿子所创作的,他的儿子是德国当时一名专业单簧管演奏家,所以布鲁赫乐于为单簧管这件乐器的创作热情可见一斑。
二、布鲁赫室内乐的创作特征
(一)融入民族情怀
布鲁赫曾经说过:“早在青年时期,我就怀着极大的热情研习了各个国家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歌才是真正的旋律的来源。”[1]
布鲁赫善于将民族民间曲调融入其创作的作品当中,其室内乐作品更是如此,他对旋律的写作简直是无可挑剔的,经常能够听到一些旋律饱含深情但又不拘泥做作,明亮华丽但又不是那种金碧辉煌盛世宫殿,总是会透露出一丝丝雨后空气的清新,以及晴空万里的开朗。不能说清新脱俗,但也是与众不同,让人们体会到一种被需要的听觉感受。他在作品创作中吸收了很多欧洲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曲调作为创作的素材,使其创作的作品在旋律的可听性以及旋律线条的美感方面变得无可挑剔,但是他的和声创作过于保守,没有很激烈的和声对位,尤其是在他的创作后期,当时涌现出很多新音乐新流派的作曲大家,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可谓风靡一时,但是布鲁赫身处当时这样的创作环境下丝毫未受影响,一直坚持自己固有的作曲创作风格,所以布鲁赫作品的和声进行总是非常平稳的和声过渡,缺乏让各个乐器合奏之间的和声碰撞和旋律进行带来更大的张力。总体而言就是比较中庸和保守的在坚持既定的和声规则。
(二)坚守古典传统
布鲁赫在其所有室内乐作品当中贯穿的一个理念就是“坚守传统”,这使他的作品仍然保持着古典性的特征。坚守古典主义理想的浪漫主义创作底线,在布鲁赫创作晚期,马勒、斯特拉文斯基等一系列在新潮流下运用最新作曲创作技法的作曲家已经声名鹊起,布鲁赫坚定地相信民族民间曲调的力量,当然这也是他所有创作的灵感来源。他受到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影响较深,所创作的作品很难受到诸如文学作品或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新潮”音乐的影响,这也使得布鲁赫成为当时音乐界的“独行者”。
布鲁赫在其创作的思想上一直坚持古典音乐创作理念来创作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这一思想或许和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所冲突,甚至格格不入。但是我们从现今时代去审视他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理念、独特创作情怀的作曲家。这不仅仅是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听觉体验,更深层次的是他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不受任何外在“流行”事物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他也算得上是一位“独特”的作曲家[2]。
虽然在后来被人们贴上了“冷门”作曲家的标签,但是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在今天,“冷门”作曲家的标签肯定会被撕掉的。因为布鲁赫的作品确实是很优秀,他的旋律能够用质朴的语言来打动人心,这对于一位作曲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三、结束语
布鲁赫对古典传统的坚守,使得他的音乐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盛行的时期中显得难能可贵。然而,在布鲁赫逝世后的近一个世纪里,他的室内乐作品在音乐会上的演奏频率减少,甚至这位优秀的作曲家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时至今日,很多专业的演奏家在探索更多更好的优秀室内乐作品的同时,也开始发现其作品的优秀之处,布鲁赫的作品逐渐登上了当代音乐舞台。他的作品没有那么歇斯底里的纠结情感抑或“烧脑”的深沉思想性,他的作品旋律总是让人能够过耳不忘、同声共吟,极易让普通听众欣赏和接受,这或许正是布鲁赫作品最具价值的地方。
“冷门”和“热门”作曲家的区别基本上都取决于人们的关注程度。虽然经久不衰的作曲家具有传奇的存在,但是为了深入理解一个时代的音乐,当今学者必须了解并发掘那个时代所有作曲家的代表作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那个时代音乐创作状况。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发掘当中,布鲁赫就成为一位曾经辉煌过,现今被遗忘,最后被发掘的优秀作曲家。他的作品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传世佳作,在很多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日常教学中以及在音乐厅中,人们都能够听到布鲁赫的作品被演奏家们作为日常教学和演出实践搬上舞台去演奏,布鲁赫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熟知。相信不久的将来像布鲁赫这样优秀的作曲家以及作品会被人们挖掘出来,这些作曲家很快都会被撕掉“冷门”作曲家的标签,和经久不衰的“作曲家们”一起变成“热门”作曲家。这是我们现今音乐学者必须去付诸行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胡延仲.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J].音乐爱好者,1988(01):19.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