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4-01刘英杰邢瑞梅
刘英杰,邢瑞梅
(潍坊市寒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潍坊 261100)
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需要将玉米与大豆种植方式相融合,以带状复合种植形式为主,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在实践阶段,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引发各种病虫害或者其他类型的农业种植问题,若短时间内未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将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因此种植户应了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间作种植模式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产出目标不相同
传统间作模式更加看重农作物的产量,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土壤肥力,土地当量比为1.0~1.2,但实际产量却不尽如人意。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促进作物协同生长,保障作物年产量,具体体现为玉米产量较为稳定,且能多收一季大豆,同时种植任务减少,种植成本较低,土地当量比超过1.6。
1.2 田间配置不同
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需遵守高低协同、高位柱体的原则,种植2~4 行玉米、2~6 行大豆,该技术属于一种带间轮作方法。同时,农作物带间距较大,不受荫蔽的影响,作物种植密度更加科学。大豆与玉米植株间距适宜,可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1]。
1.3 机械化程度不同
传统种植模式下行间距小,不符合机械收割条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实现机械化收割,做到同时播种、施肥,机械化程度较高。根据大豆行数和玉米植株距离,调整作业速度,其中机械作业宽度不应超过带间距。
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点
2.1 选种
为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效果,应做好选种工作,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便于后期生产管理,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种植户效益。在选种过程中,应考虑地理条件、气候、土壤质量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品种,并着重分析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特征以及病虫害抵御能力。若种植于低洼区域,遇到强降水天气,排水不及时极易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对此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抗涝能力较强的种子。大豆和玉米在生长期常常受到病虫害、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故此应重点检测种子的抗病能力,并增设二次选种环节,优中选优[2]。二次选种阶段,应精准剔除外表面损伤或者不饱满的种子,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之后晒种,增强玉米和大豆种子的活力,并且可以产生较多的生长酶,保障种子发芽率。晒种环节,种子直接接触紫外线,杀灭表皮细菌和病毒,预防病害。拌种环节,加入适量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均匀搅拌,强化种子的抗病能力。
2.2 整理土地
整理土地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点之一,选择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土块,为植株生长提供充分的水分和养分,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选择土地时,应参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点,从多个角度入手展开分析和研究,选用水源充足的土地。同时,合理整地,全面翻耕土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氧量,保证土壤养分供给充足。通过合理疏松土壤,有助于提升其疏水性,加快积水排出速度,避免出现洪涝灾害。耕深、耙细、压实、整平土壤,翻耕期间需投入适量的肥料,科学调配土壤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并严格管控翻耕时间。
2.3 确定种植密度
在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综合种植效益。对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科学确定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具体而言,明确大豆和玉米生长期间的差异点和相同点,以单作种植密度80%为标准确定大豆种植密度,再依据单作模式,确定玉米播种密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若两种植株共生期较短,应按照单株密度确定大豆播种密度;若两种植株共生期大于60 d,则参考单作80%确定作物种植密度。另外,大豆行数2~3 行时,参考单作75%确定大豆播种密度;大豆行数4~6 行时,参考单作85%确定大豆播种密度。不仅如此,若种植区域光照资源良好,且土壤肥沃,可增加种植密度,反之则减少。
若玉米种植行数为2 行,玉米穴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2 cm,采取单粒种植方法,当选择双粒种植,玉米穴之间距离为25 cm,播种量67 600 粒/hm2。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单粒播种模式穴间距为8 cm,双粒播种穴间距为17 cm,最佳播种量14 600 粒/hm2。
2.4 机械化播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为减少人力资源、资金的投入成本以及实现科学播种的目的,应优先选择机械化播种方法,引进多功能的现代化种植机械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按照作业标准有序完成作业。对于覆膜区域,选择一体化覆膜播种机械,采用先进的播种技术,若种植地平整,则可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播种机械设备,减轻种植户的作业压力,真正做到适时播种,防止由于错过最佳播种时间而影响作物发芽率。利用大型农业播种机械设备作业时,需根据土壤肥力和性质,选择可行性较高的播种技术,杜绝出现无效播种的情况。
现如今,农业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根据具体种植要求和标准,选择和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及现代化种植机械设备。实际种植时,可采用2 种不同类型的播种机械设备种植玉米和大豆,先种植玉米再播种大豆。同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使用要求,使播种机械设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正常情况下,常规式播种机械设备作业效率为3.5 km/h,气力式播种机械设备作业效率为6~8 km/h。不仅如此,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播种机械设备时,种植户应仔细检查种子是否埋入土壤内,使其在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
2.5 田间管理
需参考玉米与大豆生长特征,做好苗期、水分、施肥等管理工作,确定有效植株的数量,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农作物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
1)苗期管理。玉米出苗后种植户应及时查漏补缺,剔除生长状况不良的玉米苗,并补种、移栽,保证玉米种植产量。当玉米植株出现3~4 片叶时进行间苗,当玉米植株出现5~6 叶片时定苗。选择晴朗天气仔细观察玉米苗,若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应立刻施入肥料。种植户可根据大豆植株生长状况完成间苗、补苗作业,采用带土移栽方法,并结合大豆苗生长状况,追施适量的肥料。正常情况下,出花5 d 前或中耕时,采用沟施方法施入复合肥,若当地降水量正常,不存在干旱天气,不需要额外加水。另外,苗期中耕次数为2~3 次,第1 次中耕时间为定苗后,耕深2~3 cm;种苗高度超过10 cm 时进行第2 次中耕,耕深4~5 cm;第3 次中耕时间为封垄前,耕深2 cm。开展中耕作业时,应充分融合培土,以强化提温、抗旱效果[3]。
2)施肥管理。在玉米和大豆生长期需要保证土壤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为植株供给充足的养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鉴于此,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需做好施肥管理工作,科学增施氮肥、磷肥、钾肥,提高种植效益。种植户需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查阅相关资料,科学配制肥料,并选择恰当的施肥时间。由于玉米、大豆生育期不相同,为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可采用叶面喷施、追施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前期种苗壮、中期生长稳定、后期不早衰的效果。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施入一定量的尿素;进入中后期施入叶面肥。选择底肥时,优先选用发酵的农家肥,减少土壤内化学药剂的残留量。
3)水分管理。采用渠灌或者井灌的方法。当玉米和大豆植株进入生长后期,叶片面积较大,加快了水分消耗速度,对水分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对此,需定期浇水,能为作物供给充足的水分,提高作物产量。
4)增加有效植株的数量。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为增加大豆和玉米有效植株的数量,需结合种植地的地理条件,针对性选择最佳的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普遍为2:4、2:3 模式,而对于无畦播种地块,可依据机械设备储备情况,采用2:(3~6)模式。具体而言,2:4 模式为种植单元畦宽为2.7~2.8 m,种植4 行大豆、2 行玉米,其中大豆植株间距11 cm、行距35 cm,玉米植株间距11 cm、行距40 cm。2:3 模式为种植单元畦宽为2.3~2.4 m,种植3 行大豆、2 行玉米,其中大豆植株间距10 cm、行距35 cm,玉米植株间距11 cm、行距40 cm。2:(3~6)模式,若无畦田,每个种植单元包含3~6 行大豆、2~3 行玉米,其中2 行玉米间距40 cm,3 行玉米间距50 cm。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种子处理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应从种子选择、处理方面入手,优先选用抗病能力、抗逆性、抗病性良好、根系发达、产量高、适应能力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低的品种,以预防病虫害。通过机械设备或人工筛选方法去除虫粒、病粒,做好晒种工作。包衣剂需选择毒性低、效能良好的杀虫剂,以便更好地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治玉米害虫时,选用包衣剂兑水处理种子。防治大豆疫病或根腐病时,选择精甲·咯菌腈等药剂处理种子。
3.2 苗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灵活运用多种防治技术,重点防治蚜虫、玉米螟、叶斑病、大豆锈病、蜗牛、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利用物理防治技术,放置杀虫灯诱杀。2)针对金龟子、斜纹夜蛾等害虫,根据害虫生长习性和出现时间,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喷洒适量的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抑制剂。3)针对蚜虫、红蜘蛛、桃蛀螟等害虫,若害虫规模庞大,应在幼虫期利用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等杀虫剂防治。
3.3 开花期至成熟期病虫害防治
开花期至成熟期防治病虫害是玉米保穗、大豆保荚的关键,该时期所发生的病虫害直接影响作物产量,需从多层面防治。前期病虫害防治阶段,应重点调查玉米褐斑病、大豆锈病、食心虫、棉铃虫、大斑病的生长特征,选择最适宜的药剂、防治技术等。生长中后期玉米植株高大,此时可采用无人机药剂喷洒的方式,并遵守相关注意事项,发挥药剂抑制作用。具体而言,利用无人机大面积喷洒药剂时,需加入沉降剂、增效剂,施用量22.5~30.0 L/hm2。重点和全面防治病虫害,使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不受影响。
3.4 合理轮作倒茬
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种植效益,应避免玉米重茬连年种植。重茬连年种植不仅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减少,还会增加黏虫、玉米螟等虫害的发生概率,降低玉米产量。种植过程中,应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经济损失,轮番耕种作物,有效防治病虫害,避免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佳的防治方法。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轮作倒茬方法时,不仅可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还可以使玉米增产10%,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收益。
3.5 采用物理与化学综合防治方法
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应科学防治病虫害,种植户应选择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LED 集成波段太阳能杀虫灯,防治桃蛀螟、金龟科类害虫时可利用其趋光性集中杀灭。在具体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在果实未成熟前大规模暴发虫害,为有效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需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利用多种药剂进行防治,若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要严格控制药剂施用量。喷洒药剂时需均匀喷洒,全面覆盖各个区域。另外,若土壤含水量低,应适量灌溉,在抑制病虫害的同时,提高土壤含水量。禁止施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等药剂,避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此外,还可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行远程动态化监控,监测并记录各个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并结合大豆与玉米生长状况,制订可行性较高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若病虫害出现于作物关键生长阶段,应优先选用无人机、定向分带式喷杆喷雾机、高杆喷雾机等新型机械设备,具有低风险、高效率的优势。
3.6 采用多样化的除草方法
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应采用常规防治方法,还应重点去除杂草,因为杂草会与植株抢夺营养物质,导致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鉴于此,需要根据种植地基本情况选择封闭式和化学除草方法,如播种后,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实行封闭式除草,若土壤墒情较差则会影响除草效果,可在降水后或喷水后除草。同时,选择安全性良好的除草剂,防止影响大豆和玉米植株生长。若封闭除草效果较差,则在玉米3~5 叶期,观察并计算杂草生长面积和状态,选择专用除草剂。
4 结束语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领域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种植模式不断更新和优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等优势,可以显著提高种植效益。种植过程中,应掌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做好整地、水肥管理等工作,通过多样化除草方式、物理与化学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倒茬以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凸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促进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