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天气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探究
2024-04-01王佳琦王梓木谢尚佑
王佳琦,王梓木,谢尚佑
(1.吉林省四平市气象局,吉林 四平 136000;2.广东省汕头市气象局,广东 汕头 515041)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强降雨已经成为全球农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玉米作为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重要作物之一,在面对强降雨天气时,其田间管理技术的探究变得尤为重要[1]。强降雨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浸、病虫害传播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此,深入研究强降雨天气下采用的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不仅有助于确保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农业系统的适应能力,更好地迎接未来不断变化的气候挑战。
1 强降雨过后及时培土排水
在面对强降雨天气对玉米田间管理带来的挑战时,一项关键的措施是强降雨过后的及时培土排水,这项措施旨在减轻因降雨引起的水浸和土壤侵蚀等问题,从而维护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1.1 降低水浸风险
强降雨可能导致土壤过度饱和,造成水浸,从而影响玉米根系的通气性,导致土壤中氧气供应不足,抑制根系发育。及时排水可以降低这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但不过度湿润。
1.2 防范土壤侵蚀
强降雨可能会破坏土壤的保护层,引发严重的土壤侵蚀。通过培土,可以稳定土壤结构,减少水流冲击,从而减轻土壤侵蚀的影响[2]。
1.3 优化排水系统
优化田地排水系统对于应对强降雨天气至关重要。合理设置排水沟、沟渠,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降低发生积水的风险,从而保障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实施步骤:1)排水设施检查。在强降雨后,立即检查田地排水设施的状况,确保排水通畅。2)培土加固。根据田地情况,及时进行培土,修复被冲刷的土壤,提高土壤稳定性。3)清理杂物。清理排水沟、沟渠中的杂物和泥沙,保证排水系统畅通。4)水分监测。使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工具监测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确保土壤湿度在适宜范围内。5)根系保护。强降雨后,可以采取覆盖物保护玉米,避免土壤飞溅和玉米根部暴露。
2 选择优良玉米品种
在应对强降雨天气的玉米田间管理中,选择适应强降雨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至关重要。不同玉米品种对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选择具有抗洪涝特性和耐水浸能力的品种,可以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确保玉米产量的稳定。
2.1 抗洪涝特性
在强降雨天气中,土壤饱和度上升容易导致水浸。选择抗涝性较强的玉米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湿度环境,减少水浸对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3]。
2.2 耐水浸能力
选择耐水浸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即便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其根系依然能够正常呼吸和吸收养分,在强降雨后可更好地保持生长状态。
2.3 病虫害抵抗性
强降雨天气容易导致病虫害传播,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通常具备一定的病虫害抵抗性,能够在环境变化下降低植株的受害程度。实施步骤:1)筛选品种。了解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洪涝、耐水浸和病虫害抵抗等特性,选择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优良品种。2)测试品种适应性。在田间进行小规模试种,观察不同品种在强降雨天气下的表现,选出适应性最强的品种。3)调整种植管理。针对所选品种的特性,调整相应的种植管理措施,确保能够在强降雨天气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优势。
综上,选择优良玉米品种是在强降雨天气中进行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适应性强、抗洪涝和耐水浸能力强的品种,可以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保障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应对当下的气候挑战,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3 如何做强降雨天气预报
强降雨天气对于玉米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的天气预报是保障农作物安全生长的关键。从气象数据采集、模型预测和实时监测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强降雨天气预报,助力农业从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1 气象数据采集
强降雨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收集准确的气象数据。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浮标、探空等设备可以提供丰富的气象信息。气象卫星图像可以揭示云层的演变,气象雷达监测能够捕捉降水强度和范围,浮标和探空能提供高空和海面的气象数据,综合分析这些数据源可以帮助构建全面的天气现状图。
3.2 模型预测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对未来强降雨天气进行预测是关键一步。这些模型基于数学方程和物理原理,利用初始气象条件进行模拟,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模型可以提供降水量、风速、风向等信息,并帮助识别可能的降水模式。然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也受限于初始数据的精确性以及模型本身的复杂性。
综上,强降雨天气预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种数据源的支持和多方面的技术手段。通过不断优化预报模型、加强实时监测以及专家的参与,可以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农作物安全生长。
4 田间管理
4.1 除草
在强降雨天气下,有效的田间管理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除草作为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关乎玉米作物的生长环境,还直接影响着水分的合理利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强降雨天气会造成玉米田间的土壤养分流失,还可能引发水浸、积水等现象,影响玉米生长和根部呼吸。杂草不仅会与玉米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还可能危害农作物,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因此,科学的除草管理能够为玉米创造更有利的生长环境。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玉米田间的除草策略和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定期除草。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定期除草,以确保杂草不会过度竞争养分和水分。有助于维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覆盖保护。利用有机物或植物等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冲刷,防止土壤侵蚀,并抑制杂草生长[4]。除草策略应综合考虑玉米生长阶段、气候条件、杂草种类等因素。过度除草可能会导致土壤裸露,增加水分蒸发和侵蚀风险,应在除草与保土保水之间保持平衡。
4.2 灌溉
在面对强降雨天气的挑战时,科学合理的管理田间尤为重要,灌溉作为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玉米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优化灌溉策略与技术成为确保玉米产量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强降雨天气下,土壤含水量可能会显著增加,但过多的降水也可能导致土壤过度湿润,造成积水和根部窒息。因此,科学的灌溉管理可以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保障玉米根系正常呼吸和吸收水分,从而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策略和技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合理排水。当强降雨造成田地积水时,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可以通过设立排水沟、加高田埂等方法,防止积水影响玉米生长。
2)定量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情况和玉米生长需求,制订合理的定量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防止积累过多水分。
3)滴灌技术。滴灌技术可以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分的蒸发量,提高灌溉效率,对于强降雨天气下的玉米管理尤为适用。适当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帮助玉米更好地应对强降雨天气带来的挑战。
4.3 去除分穗
在应对强降雨天气对玉米产生的不利影响时,田间管理的关键性愈发凸显。其中,去除分穗作为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面对强降雨天气的情况下,优化去除分穗的策略与技术变得尤为关键。强降雨天气容易导致玉米生长期间分穗发育不良,产生空穗或小穗,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因此,科学合理地去除分穗的策略与技术可以帮助玉米植株集中养分,促进主穗健康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去除分穗的策略与技术需要因地制宜。
1)主穗优先。玉米植株应优先保留主穗,因为主穗的产量和品质通常较高。定期检查玉米植株的分穗情况,适时去除较小或异常的分穗,以减少养分消耗量。
2)顶部弱化。在分穗期间,通过适当剪除或弱化玉米植株顶部,促使养分更多地流向主穗,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3)人工去穗。采用人工去穗的方式,精确去除不健康或过多的分穗。这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但能够精细控制去穗过程。
4)调整植株间距。适当调整植株之间的间距,可以减少竞争,使每株玉米植株都能获得更多的养分和生长空间,有利于主穗发育。
综上,去除分穗策略应考虑玉米的生长阶段、植株密度、分穗情况等因素。过于频繁地去除分穗可能会对玉米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确定最佳策略。强降雨天气下的玉米田间管理,合理科学地去除分穗的策略与技术能够合理分配玉米植株的养分,提高主穗的品质。通过精细地去除分穗,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气象环境,为玉米稳定生产作出贡献。
5 病虫害防治
在面对强降雨天气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时,开展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关键。强降雨天气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扩散和发生,对玉米产量造成潜在威胁。强降雨天气容易造成玉米植株受损、病虫害扩散加剧,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保证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病虫害进行综合考虑。
5.1 病虫害监测
利用病虫害监测设备,定期检查玉米田的病虫害情况,及早发现问题,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5.2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或寄生虫等生物控制剂,抑制病虫害的扩散和发生,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
5.3 化学防治
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为害程度选择适当的农药,并在适当时机喷洒。
5.4 病虫害耐受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5.5 间套种植
通过将不同农作物交错种植,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概率。
5.6 草地带防治
清除田间杂草,破坏害虫的栖息地,控制害虫繁殖。病虫害防治策略应考虑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天气情况、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的为害。
6 玉米开花结果阶段的管理工作
在强降雨天气影响下,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开花结果阶段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应对强降雨天气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技术来确保玉米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1)水分管理。强降雨容易导致土壤积水,给玉米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在开花结果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田间水分,避免积水过多。合理构建排水系统、排水沟,将多余积水排出,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但不要过度湿润。2)施肥调控。强降雨天气可能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玉米吸收养分。在开花结果阶段,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进行适量追肥。施用有机肥料和缓释肥料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量,可持续供应养分。3)病虫害防治。强降雨天气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在玉米开花结果阶段,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采取生物防治、药剂喷雾等方法,保护玉米植株健康生长。4)支撑结实。在开花结果阶段,玉米植株的负担较重,容易因强风和雨水导致植株折断。因此应及时设置支撑杆,将植株支撑起来,可以有效减少折损的发生,保障玉米正常生长。5)定期观察。在强降雨天气中,要定期观察田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发现玉米受水涝或病虫害等影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排水、病虫害处理等。在玉米开花结果阶段进行管理时,灵活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合理调整管理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强降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保农田生产的稳定与可持续。同时,合理安排管理工作,确保玉米生长环境的合适性和稳定性,对于保障玉米顺利开花结果至关重要。
7 结束语
通过研究和实践可以逐步积累应对强降雨天气的经验,优化土壤管理、排水系统以及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从而降低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科研合作、知识分享,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