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4-04-01甄思语
甄思语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迅速发展,数字与经济逐步结合,诞生了全新的经济贸易形态。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逐渐成为全球发展的核心主题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在对外贸易领域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列举了数字经济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总结了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防范风险挑战,对我国提升国际贸易地位,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随之到来,数字经济应运而生。Tapscott(1996)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详细讨论了互联网对商业世界的改变;Negroponte(1977)用原子向比特的转变解释了数字化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Mesenbourg(2001)将数字经济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数字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商务网络与组织、电子商务中交易的产品,划定了数字经济的范围。2016年,G20杭州峰会《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反战与合作倡议》一文中对数字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讯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近年来,数字化概念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贸易往来的新模式。在跨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跨国贸易融合数字技术,从而诞生了数字贸易。Weber(2010)作为最早论述数字贸易概念的学者之一,认为数字贸易是指通过互联网等电子化手段传输有价值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活动。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USBEA)在《数字化服务贸易的趋势》一文(2012)中對“数字化服务贸易”概念进行了阐述:由于信息通信技术进步而实现的服务的跨境贸易,并对其分类为:版权和许可费,金融和保险产品,长途通信,商业、专业和技术服务等。而在201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Ⅱ》中对“数字贸易”重新定义为: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订购、生产以及递送产品和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2018年,马述忠等人结合G20杭州峰会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解读美版定义中的合理部分,进一步提出:数字贸易的发展将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并将实现制造业智能化作为最终目标。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超过美国年度贸易赤字的3倍。数字经济异军突起,通过数字经济实现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纵观全球,各国数字化发展战略也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如美国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德国的工业4.0(Industry4.0)、日本的新机器人战略(New Robot Strategy)等。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为41.5%,在中国经济发展全局中作用巨大。如何赶上时代新兴经济浪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性。当前,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对外贸易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数字贸易与我国建设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经济战略相吻合,或有助于我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本文基于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了数字经济在中国的最新的发展概况,着眼于我国对外贸易领域,论述了数字经济给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价值与风险。本文在新的时间节点上整合了学界重大理论与创新研究,有助于未来学者对数字经济研究的继续深入,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政策建议对于中国对外贸易领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一、数字经济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一)新兴贸易方式产生
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宣传”在中国社会掀起热潮,极大地拓展了各领域的商业市场,扩大了消费群体,成为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人。可见,中国具有大规模的数字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个性化推荐与完备的售前售后服务能够更加高效清晰地锁定目标人群,带来简洁智能的购物体验,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促进了平台经济和电商领域的发展。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的调查报告,京东网、苏宁易购、唯品会已名列全球B2C交易平台前20名。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5年 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积极倡导通过互联网载体实现传统产业在数字架构之上的转型升级。目前,中国互联网在第三产业中已实现全面应用,生成了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兴产业形态。而面对一、二产业,数字经济将诸如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相互连通,实现了各传统行业的融合,促进了产业转型及价值链攀升。麦肯锡(2014)指出,数字经济下,中国生产制造正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变革,催生了按需定制的柔性化制造系统,改变了过去中国互联网以消费者为主,而忽略企业的发展导向。同时,我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也正实现着不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等要素而继续保持全球竞争力的目标。
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新冠疫情倒逼数字经济发展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线上交流比重大大提升,以减少面对面的社交活动。企业也加快了生产、销售、管理方式上的数字化转型。李晓梅(2022)在基于中国30省(区、市)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的月度面板数据OLS回归分析后,得出新冠疫情冲击后数字经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复苏和推动作用显著而正向。新冠疫情结束之后,政府管理和国际外交等公共事务也加快了数字化进程。视频会议、虚拟办公、数字管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5G通信助力数字经济领域扩展
根据TDIA测算,2022年中国5G通信市场整体规模达1.89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8万亿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5G基站共开通231.2万个,占全球总开通数的63.5%。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推动5G技术面向电力、医疗、工业、车联网行业开展标准研究及立项工作,推进互联网产业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其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自动驾驶”等项目落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三)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及科技水平的迅速上升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了威胁。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了包括行政手段、司法手段,以及外交手段的“全政府”对华打压政策,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在国际上结成联盟抵制中国科技产品。目前,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固化使中国在传统产业领域超越美国面临的难度较大。李征(2021)将该政策对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冲击分为四个程度不同的维度:一是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受到冲击,我国数字经济创新速度减慢;二是给中国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带来挑战;三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元件和装备研发制造具有断供风险;四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应用所受影响较小。然而,在美国全方位打压的宏观背景下,数字经济创新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应对美国遏制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三、数字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提升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
首先,数字经济能够极大提升出口贸易规模与质量。王玉(2021)通过对长三角41个城市数字经济指标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出口规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贸易摩擦中数字经济优势作用更明显,数字经济对城市出口的正效应存在贸易方式的异质性。其次,得益于信息技术跨时空的便利性,数字经济将极大地减小贸易成本。马述忠等人(2018)在对数字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中指出,数字经济带来的贸易中间环节大幅度减少,贸易成本大大降低,为中国中小企业加入国际市场出口竞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数字交易方式和数字产品的传播也大大缩小了地理条件带来的限制,扩大了交易市场。最后,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的客观要求,也将双向促进数字产业的高效发展。姚战琪(2022)指出,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促使企业对员工受教育水平的要求相应提高,而高技术人才对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可见,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国际贸易环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业结构创新型发展,对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目前,数字经济尚在发展阶段,数字化给各领域产业带来极大变革,国际贸易新业态也必将重建。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经济市场之一,前景广阔,独具优势。孙浦阳等(2017) 提出互联网和 ICT 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贸易中的信息壁垒;潘家栋和肖文(2018)提出,互联网能够促进全球专业化分工;裴长洪等人(2019)指出,互联网和跨境电商重构了全球价值链体系的组织结构、要素结构和网络关系,同时改变了全球价值链中的微观主体及其组织结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机遇。数字经济的出现,挑战了传统国际贸易话语体系与全球市场分工格局,中国学者对于数字领域的率先深入研究,有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贸易话语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数字贸易领域话语权。同时,信息技术带来的交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有助于我国打破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壁垒,缩小诸多方面的客观差距,在全新的赛道上凸显创新活力,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三)增加了对外贸易的不稳定性
数字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渗透也带来一定风险。
一是,贸易成本的降低加剧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了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数字经济为国际贸易创造了一个更为公平的环境,使更多便利惠及中低收入国家。在我国出口贸易效率提高的同时,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成本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同质化竞争严重。
二是,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尚不完备,核心数据跨境传输的不确定性也会加剧基于数字技术的出口贸易的风险。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网络数据保护统一规范尚未出台,数字领域跨境合作仍有风险,各国合作深度仍有保留。
三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使我国高度融入全球经济市场,同时受到来自世界市场波动的影響也会加大,从而带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稳定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全世界各领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当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目前在数字经济贸易领域,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随之而来的贸易不稳定性也不应忽略。国内众多研究人员也在重点关注数字化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数字贸易给世界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抓住数字贸易发展方向对中国实现全面开放、打造贸易强国具有战略性意义,值得各界关注。
基于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仍有待加强,深入数字化转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管理、销售、宣传等领域。培养数字化创新人才,将会为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第二,推动东西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政策引领,促进东西部数字人才与技术流动,发挥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建设作用,利用数字技术助推西部经济产业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西部各种优势、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弥补自然资源短板,打造地区经济新动能。
第三,努力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克服技术短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把握核心技术,抓住经济发展新优势,提高我国进出口企业多方面竞争力。
第四,加大与世界各国数字贸易合作力度。积极倡导建立数字领域合作协定与组织,利用“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平台,搭建全球价值链伙伴关系并形成区域价值链,促进建立起有助于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球经济贸易规则。
第五,明确与规范数字对外贸易领域法律条例。防范数字贸易过程中的合作风险,及时制定财务赋税、数据安全等领域的行为规范及保护措施,警惕技术入侵与平台垄断。
本文侧重于文献整理与论述,并未进行具体的定量分析,实为遗憾。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更深一步进行数据搜集与模型搭建,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更为具体有效的结论,进而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同时,希望本文能予以更多学者启发,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与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为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及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