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4-04-01陈建强

今日财富 2024年9期
关键词:动产存货金融机构

陈建强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然而,其在融资信贷方面有时会遇到困境。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接着阐述供应链金融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优势,并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发展模型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传统的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存在准入门槛高、担保要求严格、融资周期长等问题,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无法稳定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关系的金融活动,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各方的信用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服务。这种模式将中小企业的信用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信用进行关联,通过供应链的流动性满足融资需要。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一)融资风险意识淡薄

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对融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企业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忽视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以及行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乐观主义使得他们对融资的需求和融资后可能面临的风险缺乏清醒认识,盲目追求融资扩张,从而增加了融资风险。

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较为淡漠。他们可能过分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缺乏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方法,对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等方面的风险容忍度偏高,导致他们在融资时没有采取足够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也减弱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另外,一些中小企业在融资决策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进而影响了融资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可能出现信息造假、违约等行为,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不愿意向其提供融资支持。

(二)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中小企业无法在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轻松获取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信用评级较低、缺乏抵押品和担保物,传统银行认定其融资风险较高,因此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提供贷款,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股权融资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仍然较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的准入门槛也较高,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权融资获取资金支持。此外,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的准入门槛也较高。发行债券需要较高的信用评级和丰富的经营历史,这对于许多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不过,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的问题正在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如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建立科技创新板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些新的融资途径。

(三)金融服务供给不完善

金融机构在许多情况下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是因为这些企业通常拥有更高的信用评级和更多的抵押品,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相比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信用评级较低和抵押品不足的问题,使其在寻求融资时面临更大的困难。并且,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往往不符合中小企业的需求。传统的贷款产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利率较高、期限较短,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而新兴的融资方式,如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对中小企业而言也存在门槛高、程序复杂等问题,使得它们难以从这些融资渠道获得支持。此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认知和管理能力也存在不足。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披露不足,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决策上更为保守。

二、供应链金融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難的优势

(一)为中小企业减少融资限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供应链金融能够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限制。传统的融资方式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品或担保,而中小企业会因存在资产规模较小或信用状况不佳等问题,难以满足这些条件。而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中的订单和应收账款作为抵押物,将风险分散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使其能够更容易地获取融资支持。

供应链金融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等方式快速获取资金,将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支付供应商款项等经营活动,从而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减少资金的闲置时间,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供应链金融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中小企业会面临订单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无法按时支付供应商或无法满足订单需求。而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提前融资、垫付款项等方式,及时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支持,确保供应链的畅通,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

供应链金融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支持,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同时,供应链金融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帮助其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二)为银行开辟新通道,降低贷款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为传统银行开拓了新的融资通道。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而供应链金融以企业的交易订单和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为银行提供了更为直接和可靠的信贷依据,因此吸引了更多的银行机构参与其中,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且,传统的融资模式下,银行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因此存在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的可能。而供应链金融通过加强对企业的交易背景和信用状况的监控,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使银行更加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由于供应链金融建立在企业的订单和应收账款上,这些实际资产作为抵押能有效降低违约风险,从而减少银行的资金成本,贷款利率得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发展模型

(一)采购环节预付款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优化资金流动和风险分担,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金融模式。在供应链金融中,采购环节预付款融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型,它通过对中小企业的采购订单进行融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稳健发展。

采购环节预付款融资模式的核心是以采购订单作为基础为中小企业提供预付款融资支持。在这种模式下,当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达成采购协议,可以将采购订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预付款融资。金融机构根据采购订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及时支付原材料或货款,顺利完成交易。一旦交易完成,中小企业即可收回订单款项,用于偿还融资款项,从而实现资金循环。

采购环节预付款融资模式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因此很难承担长期等待交易完成后才能获得款项的压力,而预付款融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其次,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交易信誉。通过及时履行采购合同并偿还融资款项,中小企业能够逐步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提升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最后,采购环节预付款融资模式有助于推动供应链高效、稳定运行。通过优化资金流动和降低交易风险,整个供应链能够更加顺畅地运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生产环节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1.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

在供应链金融中,生产环节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尤其是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是指企业将生产中的存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此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同时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和提高资金周转率。

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在传统的生产经营中,企业常常因为存货占用资金过多导致资金周转不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而通过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企业可以将存货变现,释放资金压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

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相比于传统的信用贷款,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可以减少信用风险,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由于存货具有明确的价值和变现能力,金融机构对存货抵押贷款更具信心,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优惠的融资条件,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

此外,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有助于优化供应链金融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通过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存货资产,提高资金周转率,缓解资金压力,进而加速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作用,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然而,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例如,存货价值波动带来的抵押物价值不足、存货质量问题等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因此,在实施存货抵质押融资模式时,企业需要加强对存货管理和质量控制,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和监管,减少潜在的风险。

2.质押担保融资模式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生产环节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这种模式通过将生产环节中的动产作为质押物,为生产环节中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缓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压力,推动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发展。

生产环节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核心在于将生产过程中的动产作为质押进行融资。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环节中的原材料、在产品和半成品等动产可以被用作质押物,从而获取相应的融资支持。生产环节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拥有的动产资源,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对接,促进生产环节的稳定运行。

生产环节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实施,需要金融机构与生产环节中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对生产环节中的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确定其动产质押融资的资格。其次,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质押协议,明确质押物种类、价值、期限等相关条款。然后,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动产进行质押,并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申请。最后,金融机构對质押物进行鉴定估值,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支持。

(三)营销环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营销环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企业将自身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可以借助自身的销售业绩和信用,获得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支持,减轻直接向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压力。同时,这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形的抵押物,降低了融资风险,促进了融资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营销环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发展离不开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支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将自身的应收账款信息上传至平台,通过平台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实现融资需求的快速匹配。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获取更加全面和真实的交易数据和企业信用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提高了融资的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

营销环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强融资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提高融资的效率和便利程度;企业则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的信用和透明度,增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能力。

营销环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发展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赢。通过这种模式,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销售业绩和信用优势,获取融资支持,解决经营中的资金周转问题,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这也将增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结语:

在实施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信贷。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合理的融资方案和风险保障措施。最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融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更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动产存货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个别动产的转让担保
日本的集合动产让与担保
韩国集合动产让与担保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