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4-04-01王翊萱

今日财富 2024年9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能源

王翊萱

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下,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对“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应对策略可以从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能源和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加强与欧洲各国的沟通交流、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布局,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一直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一带一路”已吸引了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与150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以中欧班列建设为标志性工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往来频繁,对共建国家的投资增长迅速。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多项协定。亚投行成员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05个,融投资交流丰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与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实行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同时与多个国家的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也在不断进步。2023年10月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全球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到北京。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意义深远,对于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进一步迈向国际舞台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中国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形成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经济大走廊,中国在这一经济走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之路。“一带一路”有利于增强中国与相关国家和组织之间的政治互信,同时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从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角度来看,“一带一路”还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更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本文旨在结合最新的世界经贸格局变化,通过文献研究探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世界经贸格局新变化及其对“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影响

当前全球粮食、能源问题及其所处的整体国际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受新冠疫情、全球多种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粮食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能源资源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国际市场出现通货膨胀, 全球经济发展更具不稳定性。物流运输体系受阻增加运输成本、生产性原材料短缺的蔓延会增加国际产业链条断裂的风险。“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国际通道和跨境物流都受到影响,不仅海运运费上涨明显,同时货运时间延长,“一带一路”的海运量下跌,贸易额降低。

俄罗斯与美欧等西方大国的矛盾趋向长期化,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将产生多重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在货币金融领域,一方面,美欧等国对俄罗斯的贸易制裁极大地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美国冻结俄罗斯在非本土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禁止俄罗斯用美元作金融交易结算,这一行为动摇了全球资本经济市场的信心,也增大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开启或进一步加强“去美元化”进程,更多使用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了更多机遇与可能。

二、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当下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断、供应链断裂、价格飙升以及运输物流成本提高给全球通货膨胀与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沉重压力。自2022年以来,各类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粮食、能源、重要有色金属、稀有气体等的贸易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也进一步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同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带的冲突、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的冲突等热点事件也对全球能源、粮食、金融等多领域产生了不稳定的影响。

这些年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总量在2021年已接近美国的80%,未来10年有可能实现赶超。因此中美关系的变化有可能成为世界格局变化走向的核心因素。在这一背景下,美对华遏制持续深化,中美关系向以战略竞争为主转变。当前,美国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的策略。此外,推动北约向亚洲扩围以削弱或延缓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从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向以战略竞争为主的质变。

世贸组织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区代表的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是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目前,部分区域贸易安排受到美国的影响,未能发挥对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作用,而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受阻。因此,经济全球化变缓,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2022年,美国联合盟友出台了多项多边合作框架,意图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竞争;同时,不但强化对俄博弈,同时加强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一带一路”的攻击;此外,多次干预非洲、亚太等地区的事务,抹黑中国形象,使得部分国家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这些国家的部分政治势力趁机煽动反华情绪,给“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进展带来不小的压力。

三、当前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一)调整产业链布局

当前,面临国际格局对立长期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目前来看,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各种努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长期向好,无论是从消费市场还是投资方向和出口情况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仍趋于稳定。当前中国正着力推进新基建、新技术、新產品、新商业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并推动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发展,持续发挥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针对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和“一带一路”格局的变化,中国应积极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坚持“双循环”发展格局。未来既要继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努力加强内循环的驱动能力,加强国内应对风险的能力。

世界贸易格局受到较大影响,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各类制裁层出不穷,因此务必需要做好产业链发展调整,降低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压力,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尽最大努力实现产业链发展的短链化、本土化及分散化,最大程度提升内循环的动力,维护好自身的产业发展优势。在这样的时代,“一带一路”作为面向所有国家,不设条件或门槛的合作倡议,将为中国实现产业链布局调整做出切实贡献。

(二)能源和农产品进口多元化

在能源和农产品进口方面,中国应积极推动能源和农产品进口的多元化发展,提高能源和主要农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此外,在国际局势变化莫测的环境下,为保证国内的粮食安全,中国还需加强国际市场监测,提高粮食安全预警能力,调整粮食进口结构,以多元合作提高贸易对象的可替换性。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产品边境贸易和农业投资合作,推动各国产业互补,保证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应。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能源方面的潜在问题。由于欧盟市场受到限制,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市场疲软,能源出口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亟须寻找替代市场,亚洲市场是其重要方向。中国在能源贸易体系中一直处于定价话语权缺失的状态,因此应重视“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定价机制建设,在区域能源合作上占据主动,从而在价格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同时,应鼓励中国的能源企业进入能源期货市场,有序引导国际能源价格。

(三)加強对欧关系

根据欧盟最新的对华战略定位,中国具有三重身份: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在当前中美关系向战略竞争转化的背景下,欧盟各国对中国的政策有着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倾向。近年来欧盟有意把中俄进行政治“捆绑”,在政治层面的对华政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此同时,当今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已经占到了欧洲国家总体数量的六成;追求战略自主的欧盟与其美国盟友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英国脱欧之后也提出了“全球英国”倡议。欧洲“三巨头”英国、法国和德国都竭力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商贸关系,拒绝与中国“脱钩”,因而欧洲将会在中美竞争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欧洲自身角度来讲,当前面临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稳定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在欧洲发展正当其时。中国既要维持与俄罗斯等传统伙伴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建立稳定的中欧关系,二者之间需要把握平衡。

相应地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还需要加强“一带一路”陆海贸易通道建设。其中“中欧班列”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截至2022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6万列,运送货物546.1万标箱,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成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欧班列沿线不少衰落中的老城市得以逐步转型,惠及当地发展,成为物流枢纽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中欧班列途经多个中东欧国家。过去数年间伴随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项目的开展,作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首批参与国,这些中东欧国家为整体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尤其是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在对华合作方面成果亮眼。由此通过有代表性的国家、代表性项目“以点带面”,可以推动中欧贸易的一体化发展。

(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近年来,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等政策的出台,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信用基础遭到削弱。世界“去中心化”进程加速,“经济脱钩”的范围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积极推进构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产业链合作体系,并寻找“一带一路”参与各国的战略利益契合点,从而借机增强人民币及其金融架构的吸引力,并推动跨区域国际合作。

在当前最受关注的数字经济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成为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最具增长潜力的区域之一。健全共建国家数字贸易支付系统,完善数字信息监管体系、构建“一带一路”数字联盟,有助于提升中国对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

同时,需要强化跨境资本监管,防范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依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落实进行相应调整,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积极搭建本币国际化与跨境支付系统,与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互换和结算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构建多元化话语主体,不断拓展话语渠道。

结语:

近年来国际格局发生较大变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关系和贸易往来也面临挑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已经成长为了一个面向全球范围的倡议,成为中国提供给世界的一项公共产品,中国如何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也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需要调整产业链布局、能源和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等具体建议,这些都将影响中国在变局中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影响到中国拓展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重要议题。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取之不尽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