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4-04-01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黄素平
■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黄素平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核心素养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地应用大单元教学,能够优化教学内容,整体把握单元知识的“前世今生”,建立与旧知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应转变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切入点,提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课程的编排具有结构性,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不能自主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难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组织大单元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串联知识点,更深入地组织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步步地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积攒学习体验,掌握学习方法,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
(二)转变教学模式,实现提质增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问题,作为起始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转变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大单元教学落实了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强劲地冲击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只有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三)教授学习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缺失,不善于总结方法,不利于思维发展。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一)整体性
大单元教学既要从数学整体知识体系出发,又要将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再从这个整体出发分析教材,明晰各个知识点之间蕴含的意义,建立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将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及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与本单元内容结合成为整体进行分析,明确本单元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其次,分析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是对面积计算及其单位的认识,相互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最后,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实施大单元教学。
(二)关联性
以往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备一课上一课,课时教学内容局限在单个知识点,在单元复习时才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建立知识结构。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紧紧围绕主题开展。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大单元教学围绕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解决一些与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认识图形》围绕图形的直观特点进行判断教学;《认识100 以内的数》围绕100以内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和进率进行教学。
(三)生长性
小学数学教材不是将有关的数学知识都编排在一册课本内,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安排。例如,教学“认识图形”相关内容时,一年级上学期进行立体图形的认识,一年级下学期是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角,会进行直观判断,到四年级就是掌握角的特征。这样的安排符合小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重视学习的生长性,助力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结构,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实践性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同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与知识相互印证,教师不可以轻易取消动手操作环节,而是尽可能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例如,组织教学《认识线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线段的特点开展找线段、画线段、猜线段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线段特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常规不扎实
教学常规通常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评价和反思等内容,对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实中教学常规的管理比较松散,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备课和练习设计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备课缺乏深度。教师备课时基本能注重阅览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等材料,但是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年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等设置科学的教学计划,仅仅备课课本内容,缺乏知识的前沿性和整体性,导致备课无深度,大单元教学意识不足,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二,练习设计缺乏创新。数学练习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练习设计上不仅要创新,还要注重分层。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练习的题型平淡无奇,所有学生练习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严重限制了不同水平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教师往往都是先讲例题,再练习课本习题,以达到当堂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一样的习题无法满足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不能帮助他们构建整体思维。
(二)学生的学习力薄弱
学生的学习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到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力薄弱,学习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学习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教师没有根据这一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没有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是感到挫败,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知识根基不牢。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关联性很强,只有数学基础扎实,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那么在学习新识时无法联系旧知进行自学,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迁移能力低下。
数学知识的学习呈螺旋式递进上升,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的,旧知是学习新知的切入点。由此可见,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可以迁移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支点,致使一些学生迁移能力低下。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前单元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双减”政策引导下的大单元教学,课前要注重单元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学情、学习环境、使用的教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也就是说,在单元分析过程中,除了分析学情及教材,关键要分析单元重难点和单元目标,明确单元的整体概念,连接单元的各个知识点,找到重要环节,再依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重组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到课时目标的落实,制定大单元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用分母表示数》时,教师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的关联性,重视结合后续方程的学习,适当启蒙,使学生对代数知识形成初步认识。此外,引导学生认识学习重点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如字母可以表示不变的数量或变化的数量,还可以表示已知数量或未知数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学习难点,如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结果,又可以表示关系,这不是教材编排的问题,而是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递进式的关联导致的。后续教师以字母表示数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迁移到方程,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丰富教学过程,实施深度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小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讲解是没有兴趣的,所以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积极思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有单元整体观念,知道知识的分布情况,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分层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换》时,教师创设剪窗花的情境,比较两张窗花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根据教学内容提炼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学习。问题一:怎样比较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共学,然后汇报,得出“等积转化”的结论。问题二: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再分层展示,全班交流方法,得出“等长转化”的结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周长转化的特点,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问题三:比较面积和周长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讨论小结:转化策略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原有经验,将其代入,引发对“转化”策略的探究学习,从而在教学中实现新旧知识及方法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对已学知识的总结和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开展合作研究。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落实“双减”要求,就要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然而传统的课堂要么授课时间不够,要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多。大单元教学重视重组教学内容,为课堂节省了许多时间,为学生开展合作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合作探究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从合作中学习,使得知识更系统、记忆更深刻,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充分激发了学习动机,达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中,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哪些形状”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试着找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并标注出展开图的相对面;小组内交流想法,并达成共识;学生按要求开展活动,找出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形状。其次,全班汇报,各小组阐述自己的思路。最后,出示3 个错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展开图能拼成正方体吗?”同桌讨论交流。这样的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时间,感受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的相互转换及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
3.强化迁移应用。
数学学习的最大价值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分成两部分:一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知识;二是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迁移应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减负增效。以教学“长方体的展开图”为例,教师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后,可以通过练习将正方体的展开迁移到长方体,强化学生对立体图和展开图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形异神同”中提升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
(三)强调课后重构,延伸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专注力保持时间较短,课堂所学知识很难完全掌握,因此课后复习是不容小觑的。大单元教学的课后重构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环节至关重要,引导学生在知识梳理和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整理和练习”课,重构知识系统,通过设置“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学习自信心,激发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实施大单元教学符合“双减”政策要求,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摆脱固有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用心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