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4-04-0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张秀琴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张秀琴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具备扎实的阅读基础和丰富的阅读量,以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群文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主,将原本碎片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按照一定的主题组文并实施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更加自由、广泛,能够帮助学生由浅至深地掌握具体的阅读知识点,更能引导学生正确迁移所学语文知识。然而,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受客观与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此,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文字表达技巧,深入且全面地理解文本内涵,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拓宽学生文学视野、增加阅读量、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学实践性较强。尤其是在2022 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后,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文字运用和语言阅读能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文学思维审视文本,不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在该阶段,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对此,学生不仅要打好语文知识基础,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语法,还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有新鲜感的词句、经典诗句等,将其灵活应用于写作中,使语文读写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再借助群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拓展学生阅读量
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以往阅读教学中重视讲解一篇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是,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材内的课文,还能接触到教材外的阅读材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理解同一主题下多篇文章的语文知识内涵,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语言知识和技巧,深入感知隐藏在不同词句下的语言语境,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有利。
(二)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小学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更重视文章字义、词句、语法、情感以及阅读技巧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实际阅读速度的提升,这造成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速度缓慢,难以真正把握精读与泛读技巧。而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多篇文章,这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阅读速度缓慢的问题。
(三)强化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除了能够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的文本材料,更能促使学生了解和感悟文本中的精巧语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从内心深处喜爱语文,充实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阅读主题,合理选取阅读材料
要想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明确语文课程阅读教学主题,以此为出发点选取符合教学情况的群文材料。其次,教师在选取文章时应重视对所选阅读材料的分析,以保证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以递进的方式开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再次,教师应充分考虑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最后,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设计具体的授课内容,保证群文阅读主题切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实施阅读教学。例如,在《大象的耳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需求特点确定群文阅读主题,然后基于学生对趣味性文章的好奇,选取本单元课文《小毛虫》和课外文本《不想发出臭味的臭鼬》等阅读材料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借助选取的阅读材料感悟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整合阅读目标,监控学生阅读成果
教师有效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即教学目标,也是教师对学生最终学习行为的描述。教师所有教学活动都要指向教学目标,群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此类教学目标并非单纯累加单篇教学目标,需要在通读整个单元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特征、学情与教学重难点,并制定教学目标。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作者对各民族幸福、和谐、友爱生活的赞美。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花的学校》等文章引入其中,结合学生学情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时,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本中“……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汉族的……还有阿昌族……”与《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眼睛圆溜溜的……”两句话展开对比,了解排比句式。紧接着,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语句创造全新的句子,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基于写作手法,调动阅读积极性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多篇文章,教师便需要不断地向学生输送相关知识,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辅助群文阅读教学,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其阅读积极性,进而实现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四篇不同风格的中外童话,在人物形象、情节、语言方面都极具特征,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充满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奇妙、有趣的童话世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童话阅读经验,并对此类文本体裁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该单元习作任务将四篇课文组合开展群文阅读,并基于习作角度让学生归纳总结童话故事的特征。学生组合文本阅读总结出:童话故事角色生动有趣,动物、植物和人一样都会说话,有喜怒哀乐;童话有多种写作方式,如《那一定会很好》围绕线索展开故事,以角色不断改变愿望为主线形成紧密连贯的情节;《卖火柴的小女孩》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块奶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心理、动作与语言刻画生动;《在牛肚子里旅行》则以童话形式讲述枯燥晦涩的科普常识。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特征开展群文阅读,并对童话的特征和阅读童话的益处进行总结,使学生了解童话类型,再尝试编创童话,实现从阅读过渡到习作,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四)创设生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机械式听课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解决相关的阅读问题。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深入语文内涵,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剖析完具体的教学内容后,还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参与群文阅读学习,维持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情境知识要素,丰富语文阅读经验,提升阅读鉴赏水平以及自主知识建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与鸟》三篇课文,与自然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联系紧密,同时该单元设置的习作任务为“我有一个想法”,对此,教师应以想法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群文阅读,促使课外阅读成为群文阅读辅助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开展“一起阅读小纸条”课堂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毕后将自身的小想法写在纸条上,类型不限,下节课让所有学生随机抽签,每个人都有机会抽到他人的小纸条,借此了解他人的想法。上述教学活动可以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补充,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了解周围人的想法,活跃思维,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此外,教师可以组织《百科全书》《孩子们最想知道什么》《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阅读活动,启发学生挖掘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知识,拓宽阅读视野。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是课外与生活阅读,借此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落实阅读实践,更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积累素材,切实提升语文阅读素养,塑造健全的品格。
(五)设计综合训练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主要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开展同一组多篇文章的阅读活动。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阅读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还要设计相应的综合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训练活动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例如,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认生字和写生字,背诵《传统节日》,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课文《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学词、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开展本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四篇课文,然后依照教学内容,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学习小组。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每个小组查找、收集和整理本小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举行一些趣味活动。比如,负责“传统节日”的小组可以让该组成员按时间顺序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排序,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演一演过节的情景……通过综合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学习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内化文化素养。
(六)链接课外阅读,提高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阅读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仅凭借教学内容很难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主题合理地引入课外阅读材料,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充实知识库,进一步强化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明确探究点,掌握阅读鉴赏与文本分析方式,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阅读活动。提炼探究点是指紧贴文本内容以及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基点,要凸显拓展意识,促使学生理解文本组织方式。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奶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和第四单元中的《总也不倒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均为童话故事,其中部分故事运用反复结构,童话中反复出现情境或完全相同的部分语句呈现独特的文体形式。正是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营造了故事节奏感,并产生形式美感。教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整合课外文本《爱心树》与《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提炼“童话中反复结构”学习专题。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即深度探究本专题,指导学生在课外文本中发现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采用的框架,理性认识童话故事这一文本类型,提升童话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合作的形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降低学习难度。其中,教师负责提供学习单并运用文字描述待完成任务,同时在学习单中预留学生作答空间。例如,针对上述童话单元,学习单任务为“对比阅读课内外文本,并运用符号、文字方式表现课外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学生基于学习单指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结构图式,并结合图式复述童话故事情节。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即童话体裁中一个常用的方式——反复结构,其中涵盖递进结构与并列结构,只有明确作者写作方式,才能梳理文本,提升阅读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作品的文学内涵,掌握文章知识要点,体会语文阅读的魅力,同时契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群文阅读材料,借助学习情境和综合训练活动的设计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群文阅读 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