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加州鲈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4-04-01廖荣才刘洪岩钟立强王明华陈校辉张世勇
廖荣才,刘洪岩,钟立强,王明华,陈校辉,张世勇*
(1 .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综合保障中心,江苏 常州 213200;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洲,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现已被引入世界各地养殖。我国台湾地区于20 世纪7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加州鲈,并于1983年实现人工繁殖。同年,广东省从台湾引入加州鲈,1985年首次在大陆实现人工繁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加州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 世纪80年代末,苏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引入加州鲈进行养殖,90年代末,南京市规模化加州鲈养殖产业开始形成。
目前,江苏省加州鲈养殖主要在苏州、南京、连云港等地区,“十三五”以来,苏北地区加州鲈养殖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苏南地区养殖户探索开展陆基圆筒养殖加州鲈。目前全省加州鲈养殖面积接近5 300 hm2,其中苏州、南京两地养殖面积分别超过2 300 和1 000 hm2,成鱼年产量约4.5 万t。近年来,苏州地区由于受到“退渔还湖”、城市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养殖面积逐年萎缩,但加州鲈苗种生产仍然集中在苏州地区。随着加州鲈行情的不断看涨,苏北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苗种繁育。现对江苏省加州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 苗种产业
随着江苏省加州鲈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苗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加州鲈水花苗年需求量40 多亿尾,但苗种场数量相对较少,且规模有限,多数育苗场以生产标粗苗为主,不能够满足全省加州鲈养殖产业对苗种的需求。目前,加州鲈苗种繁育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吴江区和相城区,此外南京市高淳区、盐城市射阳县等地也有少量企业开展苗种繁育,全省苗种年产量18 亿~20 亿尾,总产值约1 200 万元。苏州市持证苗场8 家,年生产苗种16 亿尾左右,其中吴江区内有加州鲈规模化苗种繁育场3 家,每年繁育水花苗近12 亿尾。
加州鲈的繁育多采用土塘产卵、孵化与培育的方式。一般而言,年底(12月)亲本进入温棚土池强化培育,次年3月中下旬开始出苗。但由于池塘育苗易受气温、水体中天然饵料丰度及自身食性的影响,苗种标粗阶段成活率较低,一般为10%~20%。近年来,部分育苗场逐步开始采用工厂化循环水育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氧气供应与水质问题,且投喂方便、可控性强,使苗种的成活率达30%~40%,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厂化循环水育苗技术的推广。此外,反季节育苗技术已取得成功,通过温度与营养调控,实现全季节繁殖和苗种培育,可满足全年部分养殖户的需求,但产能仍然有限。
2 养殖模式
加州鲈养殖模式以池塘精养为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和集装箱养殖加州鲈也逐步开始实施,但均处于试验阶段,并未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十三五”期间,加州鲈的冰鲜鱼投喂方式逐渐被取代,颗粒配方饲料养殖已成为主流。传统的加州鲈养殖,大量使用冰鲜鱼作为饵料,由于饵料利用率低、质量不可控,大量捕捞饵料鱼,不仅破坏自然水域渔业资源和食物链,导致生态失衡,同时冰鲜鱼还容易携带和传播各类疾病,不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全程配合饲料喂养,是健康养殖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全省基本实现全程配合饲料养殖加州鲈,覆盖率超过95%。
目前,加州鲈水花苗自给率不足50%,其余主要来源于广东和浙江等地,水花苗价格约70~80 元/万尾。通常3月下旬开始放养加州鲈水花,培育至体长2.5 cm 后,开始使用颗粒饲料进行驯化,5月底其规格一般可达120~160 尾/kg。每667 m2放养3 000~5 000 尾(苗种规格6~7 cm/尾,价格约1.0 元/尾),并套养鲫、鲢、鳙等,一般鲫100 尾、鲢50 尾、鳙10 尾,全程投喂颗粒饲料。养至次年3月中旬,开始逐步销售,到7月份结束。养殖周期12~15 个月,收获规格400 g/尾以上,每667 m2平均产量1 500~2 500 kg。
3 病害类型
病害是影响加州鲈养殖成功与否的制约性因素。加州鲈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3.1 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溃疡病、脾肾坏死病和弹状病毒病等种类。病毒性溃疡病由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水温为25~30 ℃,主要危害成鱼,病程较长,一般不会出现暴发性死亡现象。脾肾坏死病由肿大病毒属的虹彩病毒引起,水温28~30 ℃时最易流行,主要危害成鱼,感染发病时,呈暴发性死亡。弹状病毒病由弹状病毒感染引起,水温在25~28 ℃时最易发病,特别是在水温骤变时,该病主要危害鱼苗,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目前,加州鲈的各种类型病毒病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3.2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柱状黄杆菌病、气单胞菌病、诺卡氏菌病等种类。柱状黄杆菌病由柱状黄杆菌感染引起,发病水温25~28 ℃,对鱼种和成鱼均有危害,4—5月为疾病高发期,病死率可达60%。肠炎出血病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发病水温在30 ℃左右,养殖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病,一旦感染发病,可导致暴发性死亡,死亡率较高。诺卡氏菌病由诺卡氏菌感染引起,发病水温25~28 ℃,主要危害成鱼,该病为慢性疾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因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现阶段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3.3 寄生虫病害
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累枝虫、锚头鳋等种类。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对苗种危害较大,可造成鳃丝损伤,引起苗种大量死亡。累枝虫、锚头鳋等主要危害成鱼,其附着于宿主体表、鳃和口腔等处,严重寄生时可导致死亡。
4 经济效益
养殖过程中,饲料费、苗种费、塘租费和人工费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占总成本67.35%,2.04%,5.61%和6.12%,水电费、渔药费、捕捞费、折旧费和其他费用分别占总成本的4.59%,4.08%,1.53%,4.08%和4.59%。饲料费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近2年加州鲈配合饲料市售价格10 000~15 000 元/t,饵料系数1.2~1.5,饲料成本约11.7~14.7 元/kg,加上塘租、水电、人工、渔药等项,养殖成本为19~21 元/kg。苏南地区由于塘租、人工等成本较高,养殖成本总体上高于苏北地区。
2019—2023年,加州鲈年平均塘口价分别为29.0,31.5,32.0,33.0,34.0 元/kg 左右,整体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塘口价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价格保持相对稳定,5—9月价格逐渐上升至全年最高价,最高可达50 元/kg 左右。其主要的原因是高温季节,广东地区成鱼较难运至江苏。10月份后,由于年底收获集中上市,价格开始下跌至次年初。
5 建议
5.1 加强苗种选育与监督
渔业主管部门要重视保种工作,提高苗种繁育准入门槛,并加强市级以上种苗场监督管理,同时做好苗种来源的质量监管,建立全方面苗种管理体系,有效减少质量较差的苗种进入市场。
5.2 强化商品鱼生产监管
当前的水产市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管与查处难度大和违法成本较低的问题。水产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企业或个体户的监管,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其安全养殖意识。制定严格的商品鱼养殖行业标准,包括鱼种选择、消毒处理、管理模式、饵料选择、投喂方式和病害防治等。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体系信息平台的试点建设。强化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信誉不佳的企业实施贸易限制与一定的处罚,以促使特色淡水鱼产业健康发展。
5.3 落实政策引导与扶持
渔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养殖户健康养殖,控制产量,提高质量,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积极探索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养殖模式。定期对成鱼价格提供预测和报告,同时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加州鲈产业发展。结合渔业养殖保险,提高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