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福田区老年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4-03-31张细銮吴楚辉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福田区长青老龄

□ 张细銮 吴楚辉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教育逐步成为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印发,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出台,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2022年,国家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践行积极老龄化观念,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由此可见,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老年教育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重要途径。因此,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的创新模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是适应当代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的必然要求。

一、福田区老年教育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福田区围绕建设“老有颐养”幸福标杆城区目标,按照离退休干部工作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要求,坚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长青老龄大学体系标准化建设,持续探索具有福田特色的老年教育创新模式。

(一)党建引领,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等具体工作要求,福田区长青老龄大学先行示范,通过“四化”模式不断深化党建和老年教育工作相融互促,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一是组织建设规范化。在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等部门以及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由党委班子专人分管,在各级学校成立临时党支部近50个,并成立督导小分队开展督学工作,基本形成“党委统筹、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课堂教育特色化。除常态化开展固定学习日、总结活动外,采用“开学第一课”“首善长青大讲堂”“课前10分钟学习”、联动街道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开展长青思政课活动等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年参与人数逾两万人次。三是参与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区校临时党支部与街道社区的“共建互融”模式,创新开展支部联建活动200余次,进一步夯实老年教育根基,提升组织凝聚力。四是宣传引导常态化。定期更新海报、党建墙,打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展区,主动贴近老同志的学习需求,引导老同志全面系统学习、及时跟进学习,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多元联动,促进老年教育品牌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福田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有10万左右,其中候鸟型老人约占三分之一。结合老年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代发展特点,按照“区级作示范、街社强服务”的思路,坚持层层带动、上下联动抓好推进落实,全面推进老年教育阵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级长青老龄大学100所,实现三级办学网络100%全覆盖,提供学位约1.7万个。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商圈联动之下,联动街道社区长青老龄大学举办“福享银龄巡回秀”“福享银龄校园荟”主题活动、非遗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其中2023年“福享银龄巡回秀”项目吸引了2600多名学员参与表演,线下互动和影响居民群众超15万人次,线上直播相册总观看量突破125万人次,“福田长青”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体系办校的基础上,福田区充分整合相关资源,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三大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老年教育的多元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学用融合。与深圳农科培训中心等合作,一方面创新开发“盆景树艺”“无人机航拍摄影”等特色课程,另一方面在全市率先探索“课证融通”新模式,学员经学习并考核合格,可以取得“无人机飞行员证”“园艺花卉工资格证”,把教学内容与技能认证有效融合。二是学养融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中医药博物馆等合作,开发中医药识别、中医保健课程,同时依托社区“颐康之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机构,聚力打造“15分钟长青服务圈”,实现医学养融合。三是学教融合。在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捐助中心的共同参与下,以“学无止境 教学相长”为出发点,创建了福田区首个长青老龄大学教师孵化基地,为优秀学员蜕变成为优秀教师提供孵化平台。

深圳市福田区长青老龄大学首个“课证融通”无人机航拍摄影班开班仪式

(三)智慧赋能,打造老年数字教育新生态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更是赋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福田区积极整合现有信息建设资源,全力推进“互联网+老年教育”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全过程。目前,区校已逐步实现了三大数智化建设工作。一是设备智能化升级。逐步对校内智能监控、智能设备等现有设备进行升级,对教室等校园空间开展了智能化改造,确保硬件设施与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二是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携手区政数局,在“i福田”微信小程序上开发了长青老龄大学“微主页”,实现“在线报名”“活动发布”“风采展示”“场地预约”“数据分析”等功能,有效满足老同志对于个性化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三是实用技能“云课堂”打造。为帮助老同志跨越“数字鸿沟”,提升智慧资源的使用效率,学校紧扣当下热点,推出安卓手机班、短视频制作、手机智慧生活等课程,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体验。

(四)搭建平台,激发银发队伍活力

为引导老同志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福田区精心搭建三大平台,打造老同志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新阵地。一是“风采展示”平台。根据老同志的特长爱好,定期开展手工作品展、摄影展、书画展等活动,累计展出长青学员优秀作品超500件,线上浏览量超3万人次,多渠道、多方位向社会展示福田老同志的精神风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银发先锋”平台。从“五老”骨干队伍中挖掘人才参与基层教学工作,老同志主动走进学校、社区等,为青少年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展现“银发先锋”风采同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三是“志愿服务”平台。围绕加强基层治理,福田区长青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培训,让老同志参与到学校建设和班级管理、社区治理等工作中去,助力福田高质量发展。

二、福田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困境分析

按照“区级作示范、街社强服务”的思路,福田区坚持层层带动、上下联动抓好推进落实,体系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教学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亟待破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老年教育课程存在“一座难求”“冷热不均”现象

对福田区有老年教育学习经历的3137名老年人所作的调研结果显示,55.5%的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是为了发展兴趣爱好,他们更倾向于参加健身运动类、音乐曲艺类和文化艺术类等娱乐性课程,而对实用技能类、法律财商类、家庭教育类等课程兴趣不高。受老年教育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场地等资源限制,致使老年教育课程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热门课程“一座难求”。

(二)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机遇亦是挑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60岁及以上群体规模达1.53亿人,占比达14.3%。传统的老年教育因此升级“蝶变”,同时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发展也给老年人学习生活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没有线上学习经历,由此产生了畏难情绪;诸如舞蹈、太极、球类、乐器类等部分课程因无法全方位展示教学细节、实现现场教学指正,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受限;受网络信号延迟或卡顿、线上师生互动形式单一等的影响,学员线上学习体验感普遍不佳。

(三)优秀教学成果孵化培育不足

老年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素质教育和发展性教育提升老年群体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实现老年人的“文化康养”和“继续社会化”。教师作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决定了老年人的学习进程、水平与成效,可有效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型。区校拥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两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超六成,拥有22年教龄的教师占比7.6%。但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加强教学中涉及的技能性和认知性提高内容的授课成效,促进老年人力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三、老年教育模式创新的意见及建议

(一)优化老年教育供给结构,推动老年教育“赋能型”转变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合理化解热门课程“一座难求”的矛盾。按照层级式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老年人构建分层式、分类式的“金字塔”教学结构,可有效提升老年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师教学和老年人学习的成效。强化老年大学与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社会机构等在老年教育资源上的互通共享,构建老年教育资源库,有效提升老年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缓解老年教育供给紧张局面。与此同时,基于老年人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帮助老年人不断接受新信息,汲取新营养,以科学理智和乐观的态度认识自己所处年龄的独特性,调整和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在充分利用老年人的政治、经验和威望优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帮助老年人充分展示个体的社会价值,推动老年教育由“休闲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变,从根本上实现“老有所为”的发展目标。

(二)强化数智融合深度,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福田区3137名老年人的调研结果显示,97.7%的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因此,聚焦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编制智慧助老学习手册,帮助老年群体学会如何使用智能化产品,充分享受数智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跨越“数字鸿沟”,是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基于此,积极搭建线上老年教育和沟通交流平台,打造“云课堂”“云展演”“智慧校园”“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教学方式,并结合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利用3D建模、VR技术等信息技术创设智慧生活学习场景,完善线上课程效果的同时,将生活与教学融通,帮助老年群体消除“怕用”心理,建立“会用”信心,增加“乐用”体验,以进一步促进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混合式研修”模式,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孵化培育

教师是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主体,要通过“混合式研修”方式,有效引导教师理解并运用优秀教学成果的核心经验,增强专业成就感和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优秀教学成果效益的最大化;老年群体是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作用对象,要立足于老年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结合优秀教学成果的成功经验,让知识信息流和情感信息流畅通无阻,加快老年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建设“进阶式、多模块、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引导老年人积极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打造老年群体社会服务特色品牌,打通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通道,拓展老年人的人际网络,切实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福田区长青老龄
蛋黄与蛋白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多变的雨
钓鱼达人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探讨福田区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