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

2024-03-31沈厚华

唯实 2024年2期
关键词:托养助残残疾人

沈厚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群体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江苏残疾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4%,涉及全省五分之一的家庭,是一个数量多、影响大、需要特别关心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是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残疾人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江苏走在前的底色和成色,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具有标志性意义。我们要着眼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更加重视保障残疾人权益,更大力度增进残疾人福祉,更实举措提高残疾人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努力让广大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高质量的生活。

综合集成、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更加广泛更可持续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抗风险能力弱,致贫返贫风险高,总体生活状况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江苏持证的170万残疾人中,涉及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人近30%,重度残疾人76.5万,他们大多无法独立生活和工作,政策托底是其生活的最大保障。要坚持托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既重“普惠”更重“特惠”,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广大残疾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要聚焦社会救助基本面。扎实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残疾人作为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的重点对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要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以及监测帮扶范围,做到发现一个及时帮扶一个,发现一户及时扶好一户。促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互补衔接,推动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特别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加强对残疾人的保护和救助,确保应救尽救,兜牢底线。二要扩大福利保障受益面。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单人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补贴标准城乡一体,及时研究出台更多针对性的特惠政策,着力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在同等条件下,基本住房保障应对残疾人优先安排、倾斜照顾,促进残疾人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三要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在持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的基础上,努力推动更多残疾人康复项目进医保,鼓励残疾人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盲人按摩机构等参加商业保险,支持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残疾人的意外伤害、医疗等商业保险产品、财产信托等服务,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建立健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残疾人就业促进体系。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强自立、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残疾人受身体条件所限,普遍存在就业难、就业不稳定、收入低等问题。据统计,江苏有一定就业能力的中轻度残疾人,未就业人数约占40%。要着力破除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引导全社会消除就业“歧视”,贯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开发、就业指导、供需对接、就业权益维护的各个环节,帮助有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一要加大就业稳岗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完善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等政策,落实好就业、培训等奖励补贴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好支持。实行低保家庭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含报酬和补贴)可不计入家庭收入政策,鼓励残疾人通过辛勤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要促进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严格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府采购支持等扶持政策,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就业保障金杠杆作用,激励用人单位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规定,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对适合残疾人就业特点的网店、直播等新业态,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和扶持,为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提供支持。三要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加强残疾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通过“智志双扶”激发残疾人就业内生动力。健全覆盖城乡各类残疾人的培训体系,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项目公示和培训成效评价制度,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四要持续加强就业服务。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组织和市场主体,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链条精准化服务。目前,江苏现有3000多名残疾大学生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人数还在逐年增加,他们普遍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应通过“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提升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比例。80%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要关注农村残疾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积极扶持残疾人参与发展富民强村相关产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

服务至上、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更加均等更加便捷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公共服务对残疾人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精细化程度还有待加强,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要紧扣残疾人公共服务难点问题,创新思路、持续加强,努力改善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一要做精做优“康复服务”。康复是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和生存状况的基础。一方面,大力推进康复服务“增量化”建设,持续扩大精准康复服务供给,重点抓好儿童关键期抢救性康复治疗、成人社区康复服务保障,推动“人人享有”向“高质量享有”延伸,让更多的残疾人在高水平康复中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残疾人“减量化”问题,加强残疾预防,扩大基因检测、唐氏筛查等先进医学技术普及面、覆盖面,通过加大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残疾缺陷发生。二要补齐补强“托养照护”短板。江苏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已经连续三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分类分层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托养残疾人6.5万人,但是托养照护需求大与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应着眼满足不同类型残疾人的托养需求,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寄宿制托养服务应优先保障无自理能力且家庭无照护能力的困难残疾人;日间照料应依托“残疾人之家”为家庭白天无法照料或有康复、就业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居家托养服务应发挥家庭照护的主体作用,为居家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同时,积极整合医疗、养老机构资源、推动“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等,进一步提升托养服务供给和质效,从而实现“托养一人、惠及全家”。三要扩大残疾人“参与社会圈”。促进残疾人融入发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维护残疾人尊严和发展权、实现残疾人价值的内在要求。加大融合教育力度,健全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有力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接受教育提升素质。深入推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发、推广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康复体育项目,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组织开展自强健身活动,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文体活动走出家门。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促进设施、信息服务无障碍,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融合发展、广泛参与,建立健全更加规范更加多元的残疾人关爱体系。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民生工程,需要统筹多方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社会的真心关爱、真情支持、真诚参与,是残疾人事业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当前,社会助残已进入大众化、數字化新时代,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助残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现代助残、全民助残、阳光助残。一是要大力营造助残文明风尚。扶残助残的社会文明风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残疾人的期盼,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内在要求。要大力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助残理念,搭建平台载体、丰富形式手段,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和助残文化传播,持续推动助残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关切度和参与度,努力将一时一事助残善行善举升华为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二是要大力发展慈善助残事业。慈善是第三次分配制度的重要渠道,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当前,残疾人生存型救助需求和发展型帮扶需要同时存在,在解决好“有没有”的基础上,需更多关注“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更加注重落点的精准,落在残疾人急难愁盼上,落在政府政策暂时没有覆盖的方面,推动传统助残救助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现代助残活动转变,开创示范引领、慈善助残的新局面。三是要大力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社会助残力量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激发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加强对助残社会组织的引导、孵化和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参与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运营,使志愿助残的队伍更壮大、覆盖更全面、机制更健全。要完善社会助残服务机制,注重采取党建引领助残、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助残项目,形成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组织联络处)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托养助残残疾人
贾茹 爱心助残 彰显民企风采
福建助残福利事业拓新局
残疾人托养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选择※
——基于广州市的实证分析
桃源路上绽奇葩 助残扶残人人夸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大溪地诺丽 集善助残
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意涵、建构挑战及政策选择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医院托养模式中医康复治疗痉挛型重度脑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