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康平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3-31邢晓丹

国际公关 2024年2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邢晓丹

摘要:辽宁省康平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美多姿的自然风貌以及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康平县县域经济发展。本文以康平县的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康平县各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康平县在推进县域发展中,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文化振兴,取得了一些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康平县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康平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历史资源

康平县赓续传承自己县区的历史文化,立足厚重的历史资源,打造 “辽金文化、满蒙风情”的文化品牌,讲好康平自己的故事,传播好康平的声音。

康平县郝官屯镇小塔子村有一座千年古塔,此塔为辽代佛塔,这座古塔东几十米,就是历经辽、金、元三个时期的祺州古城遗址,这些古迹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郝官屯镇不断挖掘小塔子村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发挥历史文化的优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文化振兴。

康平县沙金台乡张家窑林场的辽代贵族墓群出土的随葬品达到500多件,随葬品中85%含金量的纯金面具是中国雕塑史上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还有被称为 “海内孤品”的两只梅瓶,这两只梅瓶分别是白釉黑彩、白釉褐彩,梅瓶的出土让中国陶瓷史关于釉下彩瓷的工艺历史提前了100多年。辽墓群让辽金文化成为县域文化产业的响亮品牌。

满绣是满族女子传承的传统手工艺,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满蒙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二牛所口镇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融合了蒙汉特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文化底蕴是康平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坚实基础,流传至今的辽金文化、满蒙风情,传承着千年民族精神,赋能康平县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自然风貌

康平县的卧龙湖是辽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物物种。卧龙湖冬捕节、观鸟节等活动的举办增加了卧龙湖的知名度,再加上各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卧龙湖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依托鲜明的景区优势,卧龙湖成为康平县举办文化活动场地的首选,2023年康平卧龙湖半程马拉松有近5 000名选手参加比赛。

康平县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理念,把生态文化作为康平发展的机遇和重要抓手,利用生态文化的新优势,打造康平发展的新优势。

(三)乡村特色文化

康平县认真贯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着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洲乡是康平县北部的一个乡镇,国家A级旅游景区万亩松就位于海洲乡,因拥有松树过万亩,所以被称为万亩松。万亩松是康平县几十年防风治沙的生态建设成果,是沈阳乃至辽宁省的一道生态屏障,有效阻止了科尔沁沙地的蔓延。

海洲乡在续写绿色奇迹的同时,也兼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海洲乡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温度、环境、土壤等特点,大面积种植花生,并以花生为契机,连续六年举办海洲花生文化节,宣传了海洲的花生文化、地域特色,也提升了这个花生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海洲乡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康平县张强镇的西两家子村,以大扁杏为本村特色,有2 000多亩杏林,从杏花节的推广,到杏核的深加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格局,大扁杏带来的乡村文化推动了张强镇西两家子村的产业发展,为百姓拓宽了收入渠道。

康平县沙金台乡境内的张家窑林场五喇嘛山五彩枫林,是目前沈阳地区面积最大的枫林园。沙金台乡打造 “一花一果一生态”的乡村旅游线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举办 “枫叶节”,集赏枫、品鉴、娱乐等多种体验为一体,让游客乐在其中。“枫叶节”成为沙金台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近年来,康平县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文化振兴,取得了一些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康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康平县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康平县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稳步推进文化建设,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塑精神、增底蕴、强实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所不足

“辽金文化、满蒙风情”是康平县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很大提升,游客慕名而来,领略康平县独特的大辽历史和满蒙风情。从随机选取的100名游客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来看,认为康平县相关的文化资源可以满足自己对辽金文化需求的占45.2%,认为还可以的占35.8%,认为不能的占15%,目前还不明确的占4%。

通过游客满意度调查来看,文化的宣传做到位了,特色牌子打出來了,但是后续的文化的创造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还是不够,不足以完全让 “辽金文化、满蒙风情”走进游客内心深处,还没有完全做到让游客 “来有看点、吃有胃口、走有可买”。

(二)无法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康平县文化产业相对来说较多,目前产品特色鲜明,持续优化以卧龙湖为核心的全域生态环境,坚决筑牢辽沈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康平县旅游资源丰富,众多自然景点分散在全县各地,古城旧址、红色文化资源更是不胜枚举。春天的候鸟云集,夏天的荷花绽放,秋天的枫叶流丹,冬天的冬捕盛事,季节不同,风景不同,这些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风景特色,但多数还没有转换成远近闻名的产业资源,一些景区缺乏游客体验式活动和相关设施,导致游客在游览时走马观花,现有文化资源的发展形式和传承方式还不足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三、推进康平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文化产业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康平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需要从文化自身发展出发,依托人文历史,讲好康平自己的故事,挖掘乡村文化元素,打造乡村特有的文化名品牌,以新媒体助力文化产业,人才赋能文化振兴,让文化产业建设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一)依托人文历史,讲好康平自己的故事

乡愁是文化的根脉,是文化振兴中的重要标志。[1]康平县博物馆和各乡镇建立的民俗馆收录了康平县百姓的乡愁印记。馆内收藏着早期劳动人民的工具,这些看似笨拙、简陋、沉重的农具,是农耕岁月的 “活化石”,记录着农耕的历史和生活的演变,蕴含着人们对民俗风情的传承。康平历史上有三个文化繁荣期:青铜时期、辽金时期、蒙元至清,每个文化繁荣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要注重各时期的市场价值和开发潜力,在体制机制上,各部门、各乡村之间形成合力,加强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及历史人物的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会推介、对外推广、旅游节庆等集群式宣传效应,增加群众对康平历史文化的认知度,让康平人能够讲好康平自己的故事。

乡愁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挥之不去的回忆,乡愁文化在文化建设中起到安定社会、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留住乡愁,守望人文,能够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推动文化振兴实现新突破。

(二)挖掘乡村文化元素,打造乡村特有的文化名品牌

乡村文化可以把悠久的耕读文化和现代的旅游文化有效结合,[2]如乡村的丰收节以及乡村的历史景观等文化元素,让传统的耕读文化更具有时代感。在吸引城市人群旅游参观的基础上,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产业。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乡村地区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风民俗,要传承这些乡村特有的文化,并对其进行创新、转化、发展,让这些地域文化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要加大力度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的村庄,以民间民俗文化助推乡村品牌发展。

围绕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大力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特产之乡等知名品牌。对县域内同质性大的农产品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策略,有效保护整合苹果、花生、地瓜、小米、大葱、羊汤等地理标志,提升产业品牌公信力,打造一批产业企业品牌,提升农业资源效率与价值。做好品牌宣传推介,组织有地域风格的农时季节、民俗节日以及大型旅游活动,借助农博会、广交会、展销会等活动,打开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三)新媒体助力文化产业,人才赋能文化振兴

新媒体技术具有普及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短视频优化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提高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相对于传统的影视剧和纪录片来说,短视频有制作简化、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效果强、传播时效快的特点。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宣传乡村文化方面,对于古建筑、剪纸、刺绣等这些传统建筑、传统手艺,要避免使用单一的、传统的、静态的呈现模式,要深层次挖掘,让游客置身其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美,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合,对人们的视觉、听觉造成冲击力,让人们真切感受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引起共鸣。

可以通过 “云直播”的形式宣传当地的文化产业,借鉴 “云游敦煌”“云游故宫”“云游三星堆”等 “云直播”模式,借助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主播介绍、直播互动的方式将馆藏、文物、景点文化、大型旅游活动展现给大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博物馆、人文景点。

各乡镇、村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条件,遵循县域文化产业功能布局,科学定位文化产业建设方向。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绿色高效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健全科技体系、品牌体系、质控体系,[3]创建具有康平特色、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文化产品优势区。

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让人才走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并且能用得上、留得住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一是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坚持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定位要求,合理调减压缩非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玉米面积,大力发展花生、红薯、谷子、杂粮等高效特色作物,加强提升设施改造,提升种植业特色优势和竞争力。二是促进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挖掘林產业提质增效潜能,推进苹果、榛子、大扁杏、朝天椒、豇豆等经济作物,促进增进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三是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为主攻方向,优化畜禽良种结构,强化牛、羊、猪增栏提质,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创建具有康平特色、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优势区。

在县域发展过程中,发展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实现高效优质的文化供给,能够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新时代,文化产业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文化供给领域,推进文化产业建设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培育更多的 “有效需求”,需要从文化自身发展出发,把当地的特色资源与恰当的文化精神结合在一起,在深化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康平县结合自身文化独特的优势,努力在数字智能、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生态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融入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尝试,谋求先发效应,形成均衡健康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与生态环境。

四、结束语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这些是一个地域文化产业名片上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辽宁省康平县域文化产业的名片上,不仅有千年辽塔、满蒙风情的历史,还有千亩湿地、万亩松涛、大漠风光的生态美景,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康平县注重文化产业的建设,拓展全县文化产业的空间,在县域的空间内构建康平县特色文化,以文化产业提升县域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康平县走上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秦会朵,范建华.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理论月刊,2022,(06):76-82.

[2] 卢春秀.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自信的生态重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4):157-159.

[3] 谢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233-234.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