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细秀:福船守艺人的热爱与坚守
2024-03-31原水
原水
造船于闽,向海而兴。制作图纸,敲打船木,定骨涂漆……在“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斧木撞击之间,一批批手艺人用双手守护着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漳湾镇村民刘细秀,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我记事起,就经常在老船厂里看父辈们制作福船,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刘细秀说。出自“福船世家”的刘细秀,19岁便跟随父亲在造船厂当学徒,至今已画了上千份图纸,亲手打造了上千艘福船。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对歼敌古海船的统称。它之所以盛名远播,就在于独特的水密隔舱技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不但方便货物的存放管理,而且能提高船舶的安全性,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安龙骨、打底板、搭肋骨、装牛头,装订隔舱板、盖甲板、搭房、捻缝、修灰、油漆上画……刘细秀每天在重复的工作中感受到不同的乐趣。在刘细秀看来,每一艘福船都像他的孩子。在制作时,刘细秀会仔细端详福船的样子,福船顺利下水后,刘细秀会和工人们一起庆祝。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大约发明于唐代,千百年来,该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水密隔舱,即船舱中以横向隔板分割开的彼此独立且密不透水的各个舱室。水密隔舱不但增加了船体的强度,而且即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也不会危及其他舱位,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水密舱壁作为船壳弯曲的支撑点,也提高了船的坚实度。这一技术对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刘细秀道出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的技艺核心。
蕉城区漳湾镇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由泉州传入宁德,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福船制造技艺正在渐渐走出历史舞台。在漳湾,精准掌握这门技艺的师傅都年岁已高,“传承”是刘细秀这代造船人最常提起的词语,之所以还在坚守,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子孙后代忘记古老福船的样子。
2008年6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消息传来后,刘细秀感到无比振奋,他希望水密隔舱技术能乘上强劲的海洋文化东风,云帆高张,四海驰骋。更让刘细秀感到欣慰的是,2022年上半年漳湾造船厂就接到5份订单,让世界上最后一座依然在做水密隔舱福船实船的工厂焕发出生机。
2022年,福船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基地就设在蕉城区漳湾镇。除了有中国福船文化展示中心之外,该基地还有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基地等保护传承场所,可以开展各类培训,并直观展示福船建造技艺。
“非遺保护重在传承。” 刘细秀希望通过福船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科普活动,并与各级学校共建社会实践科普基地,推动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进校园、进社区,营造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