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涞源县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4-03-30项在耿杨霄月
项在耿 杨霄月
(1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2 河北省审计厅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涞源县地处河北省西部、拒马河与唐河上游,坐落于太行山北端,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汇,涞水、易水、拒马三源同脉流淌。在2020 年2 月29 日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前,涞源县曾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经济形势特别严峻。近年来,涞源依托县域内丰富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为实现旅游全县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1 涞源县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1.1 发展效益。涞源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京津冀区域性微中心城市和生态环境支撑区重点县的定位,梳理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力打造旅游城市和中心景区,实现“景城融合”,全力打造涞源旅游的龙头品牌和旅游名片,县域内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后劲十足。截止到2018 年10 月底,全县入境游客173.1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85 亿元。仅2019 年“五一”期间,白石山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48.7%,收入同比增长31.4%。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3 月底,全县接待游客量高达60 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2 亿多元,其中“冰雪+旅游”特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2021 ~2022 年雪季,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带动影响下,冰雪旅游的“龙头”产业七山滑雪度假区游客接待量达到20 余万人,营业额达到6 000 多万元,是2017 ~2018 年雪季开业之初接待人次的4 倍,营业额的5 倍多。涞源县旅游产业的强势崛起,加快了全县产业由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探索出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1.2 产业规划。涞源县拥有雁宿崖、黄土岭战役旧址、王二小故居、黄土岭和东团堡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还有南屯仰韶文化遗址等历史古迹,以及白石山十瀑峡、仙人峪风景区、横岭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在总体战略上,涞源县以白石山5A 级景区旅游品牌和首届旅发大会奠定的坚实基础为支撑,加大龙头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华中白石山温泉度假区、白石山大剧院等一大批新业态项目横空出世。在做大做强夏季游的同时,该县瞄准温泉康养、冰雪运动等冬季旅游项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由夏季游向全年游的转变,依托涞源独有的气候条件和海拔优势,打造出华中白桦林温泉谷、七山滑雪度假区等冬季游旅游名片。在基础设施上,涞源县建立了白石山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北京—涞源”白石山文化旅游班列、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中国雪上运动学院,预计到2019 年底,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全县各界各景区改扩建旅游厕所28 座,完成旅游扶贫政策和技能培训不少于5 000 人次。此外,涞源县还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使旅游信息高效、精准地触达游客,提升特色文旅资源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成立了石家庄宣传推广中心,启动了“山里DOU 是好风光”白石山抖音挑战赛,吸引更多游客到当地“打卡”,购买当地农副产品,实现当地特色产业全面发展。
2 涞源县旅游业的SWOT 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涞源县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涞源西汉时置县,先后有广昌、广屏、飞狐之称,1914 年取涞水源头之意,更名为涞源,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境内有明代乌龙沟长城自东北至西南绵延数百公里,还有宋辽交兵古战场遗址和义和团最后一支力量“红灯照”活动过的云盘古洞遗迹等27 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禀赋十分优越。此外,涞源还是革命老区,1937 年就成立了中共涞源县委,是八路军开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解放的第一座县城,先后两次被晋察冀边区政府评为“对敌斗争模范县”。平型关大战第一枪—驿马岭阻击战在这里打响,百团大战的东团堡战役全歼日军士官教导大队,黄土岭战役击毙了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中将阿部规秀。近代以来,涞源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1.2 涞源县旅游与自然资源独特。涞源境内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涞水源、易水源、拒马源三水同源,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涞源的核心景区白石山,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多项桂冠。涞源夏季气候特别凉爽,暑期平均气温仅有21.7 ℃,比北戴河海滨低3.8 ℃,比承德避暑山庄低2.7 ℃,白石山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以上,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大空调”,被誉为“京西夏都·生态凉城”。
2.2 劣势分析
2.2.1 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制约着服务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涞源县拨付大量专项资金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的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但由于旅游业是县域内的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周期较短,加上多数生态旅游资源集中于地理位置偏僻的深山、乡村或革命老区,因此交通、通信及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尚不完善,制约着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县域及景区内文旅休闲、商务交流等服务设施比较滞后,接待服务水平及配套延伸产业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
2.2.2 地域特色缺乏,开发模式单一。当前,涞源县的旅游产业开发多集中在自然生态旅游和冰雪旅游两个方面,而对蕴含着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却重视不够、挖掘不足。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旅游文化内涵不丰富,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缺少特色文旅产品。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游客对旅行活动参与度、知识性和文化性的需求会日益普遍,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涞源的旅游内容仍以景观观赏为主,缺少参与度和文化性等,难以提供给游客雅俗共赏与身临其境的双重体验。
2.2.3 专业化旅游人才短缺,经营管理混乱。涞源县的生态旅游产业多集中在深山区、乡村及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吸引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难度很大,导致旅游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及规范化程度不高,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农民作为当地生态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因其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技能培训,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形象塑造和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大多数从业者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旅游专业教育,在知识和技能上难以满足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即使涞源县有着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但达到的旅游效果却仍不太理想。
2.3 机遇分析
2.3.1 后疫情时代,全国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2023 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业迎来“开门红”,其中国内旅游出游3.08 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 758.43 亿元,同比增长30%。2023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 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 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 万亿元,增长95.9%。刚刚过去的暑假旅游旺季,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 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 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消费订单(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较2019 年同期实现较大增长,抖音用户旅游打卡数超4 亿,主动搜索旅游相关内容5 亿余次,同比增长147%。由此可以看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旅游需求开始快速释放,国内旅游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旅游业即将迎来强势复苏的春天。
2.3.2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雄安新区的设立,涞源县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涞源县地处京津冀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内,在京津冀区域中旅游资源突出,是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 个重点县之一,是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地理位置上,近邻“京津保三角形”,位于“京石同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能够满足200 公里范围内自驾游的需求,形成了能够辐射京津冀的庞大客源市场。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影响带动下,休闲度假旅游和冰雪运动成为京津冀游客的消费热点。涞源县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山地为主的地形条件,成为京津冀休闲旅游和冰雪运动的首选地区,使得县域内的旅游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产业振兴中,实现了全县旅游产业的腾飞。
2.3.3 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涞源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享受到很多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帮扶与支持。一是涞源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产品宣传推广、人才技能培训、特色品牌塑造等领域优先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解决。二是脱贫过渡期的政策保障,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在已脱贫地区设置五年过渡期,从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涞源县把握这一政策机遇期,重点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和冰雪旅游,走旅游扶贫的路子,打造涞源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构建“造血型”扶贫模式,为涞源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三是各级政府的顶层设计为涞源县生态旅游发展指引前进方向,河北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旅游强省行动方案为涞源县旅游业发展提供新契机, 《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 《涞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的实施为涞源县旅游业发展带来强大推力。
2.4 挑战分析。涞源县的旅游业发展呈现明显的淡旺季,其中夏秋为旺季,冬春为淡季。2017 年以前,每年的10 月份一过,县域内的白石山等景区就进入封山期,村民创办的各种农家院等住宿和餐饮场所纷纷歇业,全县的旅游业处于半年闲的困局,当地的旅游从业者,虽在旺季可以收获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到了淡季只能出门打工、自谋生路,制约着县域内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在旅游旺季,由于游客数量短促且庞大,涞源县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不足,住宿、餐饮、通信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转,游客的体验感下降。此外,某些素质不高的旅游产业经营者,出现“趁机捞一把”的错误思想,缺斤短两、强买强卖、以次充好等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给当地旅游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涞源县的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一些原生植被和生物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退化,因此旺季大批游客的涌入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也提出巨大挑战。在旅游淡季,大批旅游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无形中增加了旅游从业者的经营成本,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淡旺季明显的特征就要求涞源县在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探索全季、全域旅游的新路径,尝试破解半年游的困局,依托县域内丰富的冰雪资源,在冰雪旅游上发力,开启涞源旅游新篇章。
3 涞源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供需匹配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从游客的视角出发,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满足游客多方面的体验与需求,而生态旅游作为提供旅游活动的主体,能否满足游客的目的和需求,就成为他们选择旅游地点的主导因素。因此,建构供需匹配的旅游产业体系,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就成为涞源能否走旅游致富道路,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实现旅游要素的融合式发展。在旅游要素中,“游”和“娱”主要依托于地域化的自然资源,是吸引游客来访的关键。而“食”作为吸引游客的另一重要因素,其独特性更多取决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习俗。因此要把握“游”“娱”“食”三个重点要素,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在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发展“游”和“娱”,在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占优势的地区,将“食”作为努力方向,并相应地匹配“住”“行”“购”等基础延伸要素,从而实现旅游要素的最优配置,使游客享受到最佳的游览体验。二是增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供给。由于游客的年龄、审美、喜好、观念和消费能力等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各行业应推出针对性和定制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产品门类,优化产品的定价规则,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三是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实现深层次发展。随着游客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游客除了单纯的游览参观景点外,还有了“商、养、学、闲、情、奇”等深层次旅游目的,因此在游览参观的基础上,增加“商务旅游、养生健康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情感旅游及猎奇旅游”,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差异化发展。
3.2 整合多方面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效益的最大化。只有整合多方面旅游资源,才能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一是结合涞源的发展实际对县域内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配套设施实施重新整合,实现文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挖掘丰厚的文化底蕴、特色的风土人情、多样的旅游产品、生动的民间故事,塑造旅游品牌,增强涞源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旅游数据统计平台、电子支付渠道、医疗卫生和安全监管系统进行全方位整合,提供给旅游消费者一站化的线上服务。三是引入大数据、AI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旅游业的服务、宣传及推广等领域,使游客更加便捷、高效的掌握相关旅游信息。在资源整合中,基层乡村、各级政府和企业等整合主体的作用更不容忽视。首先,基层乡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量,能够充分调动基层社会各群体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成为旅游产业的参与者和经营主体,从而为旅游业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其次,各级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可以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调动起各旅游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对资源配置、市场秩序等开展行政监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
3.3 培养专业化旅游人才,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研发多元化的旅游产业,提供高标准的游览体验,塑造特色性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旅游人才的智力支持,人才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专业化旅游人才的培养要遵循科学合理人才成长机制,以问题、目标和绩效为导向,一方面坚持自主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和留住机制,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在培养路径上,一是同专业性院校和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坚持“少而精”的培训模式,对真正有从事旅游工作意愿和经验的群体进行专门化培训,讲授专业的旅游知识、基本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旅游理念等,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增强专业人才的岗位黏性,此外要进一步扩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完善人才服务机制、释放产业红利吸引人才等举措,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将真正优秀的专业旅游人才吸纳过来,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4 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推动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强化各级旅游监管部门的领导力,提升监管人员对旅游业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将其作为他们业绩考核的关键指标,从而推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旅游监管部门设置专门化的旅游从业者监督管理小组,完善并创新考核机制,拓展考核的范围,做到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二是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旅游监管部门对旅游从业者的经营活动实施动态性监管,对严格遵循市场的经营者实施奖励,对违反市场规则,坑害消费者的经营者进行严厉处罚,并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不间断地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三是制定专门的法律规章,在法律层面为旅游从业者规范化经营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健全完善旅游业经营的相关内容,使那些不法经营者不再有可乘之机。
3.5 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机制,加速产业的融合式发展。新时代条件下,要走旅游脱贫的路子,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就需要推动旅游业发展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具体实施中,严格遵循“第一产业提供初级产品、第二产业提供深加工精品产品、第三产业补充提供核心产品”的模式。一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吸引力,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多方力量,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吸引大量投资资金,持续增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力度。二是创新旅游全产业链模式,充分发挥不同产业间的特色与优势,打造创新性产业形式,不断挖掘新的旅游亮点,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
4 结语
县域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载体,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将其开发好、利用好,全力推进涞源县旅游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紧紧把握构建供需匹配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合多方面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效益的最大化;培养专业化旅游人才,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推动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机制,加速产业的融合式发展这五条发展策略,涞源县旅游业必将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推动涞源县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