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2024-03-30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叶蜂结茧针叶

张 欢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调查规划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落叶松叶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这种害虫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叶蜂科的一种昆虫,能够对落叶松的针叶造成极大的损害,尤其是叶蜂幼虫的主要食物就是落叶松的针叶、嫩芽、嫩枝等。这种虫害主要分布在远东、北亚、东亚等地区,而在我国则广泛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华北等地区。落叶松叶蜂主要寄生在落叶松上,当落叶松种植区内出现大量的落叶松叶蜂时,这些害虫会在较短的时期内将落叶松林区的大量松树针叶啃食光。特别是一些幼树苗,如果寄生有落叶松叶蜂,那么其枝条会弯曲,并且逐渐干枯,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大量的落叶松死亡,难以发展成树林。单一性的落叶松林区更易发生落叶松叶蜂,并且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

1 落叶松叶蜂的生活习性

1.1 形态特征。落叶松叶蜂属于叶蜂科的一种,该害虫拥有多个生长发育阶段,并且不同阶段的形态也不同。落叶松叶蜂的生长发育一共需要经历卵—幼虫—茧—蛹—成虫5 个阶段。其中幼虫期的主要食物就是落叶松的针叶、嫩枝、嫩芽等,这个阶段会对落叶松造成严重的危害。落叶松叶蜂的成虫雌虫的体长可达到8.5 ~10 mm,颜色为黑色,并且有光泽;头、唇基是黑色的,触角为茶褐色,上唇为黄色。叶蜂卵的长度为1.3 mm,宽度为0.4 mm,初产时呈现为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呈暗色。幼虫的体长可达到12~16 mm,颜色为黑褐色,幼虫的胸部及腹部的背面呈墨绿色,腹面呈灰白色,胸足呈黑褐色;蛹的长度为9 ~10 mm,颜色由淡青色逐渐变为黑褐色,虫茧的长度为12 ~13 mm,白色,3 ~5 d 后逐渐变为棕黄色至暗褐色[1]。

1.2 生活习性。每年落叶松叶蜂均会产卵1 次,老熟幼虫会在石块、土地的缝隙及枯萎掉落的枝叶间结茧越冬,每个洞穴中可以存活超过100 只的虫茧。待来年的春季气温上升、植物复苏时,虫茧逐渐开始化蛹,比如我国的小陇山地区,通常4 月中旬天气开始回暖,落叶松叶蜂虫茧化蛹,并且虫蛹期的时间可以达到18 ~30 d。到了5 月上旬,落叶松叶蜂逐渐进入羽化的高峰期,完成羽化后,成虫可在3 ~4 d 内陆续产卵,虫卵期的时间一般保持在10 ~20 d。落叶松叶蜂通常会将卵产到落叶松的嫩枝顶端,成虫会在嫩枝上刻槽,并把虫卵产到槽内,一般每个嫩枝上产10~60 颗卵,呈2 行排列。落叶松叶蜂的卵会对树叶的嫩枝正常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枝条逐渐弯曲,甚至可能会导致枝条慢慢枯萎死亡;5 月下旬,虫卵会逐渐孵化为幼虫,而幼虫期主要分5 龄,1 ~4 龄幼虫主要的食物就是落叶松的针叶,幼虫会将产卵区周围的落叶松针叶全面啃食光,然后再转移到其它区域继续啃食。当地的温度超过15 ℃后,幼虫的食量会很大。遇到阴雨天或气温低于12 ℃时,落叶松叶蜂的幼虫会附着于松树针叶的背面,并且食量也会变小。幼虫生长至5 龄时,老熟幼虫会移动至松树的下面寻找适宜的地方结茧越冬,我国的山西、东北地区各省的落叶松叶蜂的结茧期比秦岭地区要晚1 个月的时间。

2 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原因

2.1 盲目引种,忽略对本土树种的培育。将一些外来树种引入本地区内,由于改变了这些树种的生长环境,导致苗木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抗逆性较薄弱,如此就为害虫包括落叶松叶蜂的大量繁殖与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还会出现多种病虫害交替发生。而本土的松树种在本地区内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逐渐适应了环境,具备极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忽略对本土松树品种的培育,盲目引进外来的落叶松,势必会导致地区内的松林爆发落叶松叶蜂等多种病虫害[2]。

2.2 疏于管理,未做好林木的抚育工作。过于追求植树造林,却又疏于管理,没有做好落叶松林的抚育工作,导致落叶松林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而没有进行及时治理,这样会使得落叶松的虫害越来越严重,并且树种单一也为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与生存空间。

2.3 没有对苗木进行有效监管。没有对落叶松苗木进行有效监管,也是引发落叶松叶蜂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林木苗木的采购途径越来越多元,苗木的检验检疫工作量明显增加,如此势必会出现监管不力的问题,从而导致落叶松叶蜂轻松逃过检查,随着落叶松苗木一同引入,加之缺少天敌,导致它们能够安全地生长与发展。

2.4 缺乏虫害防治的专业人员。目前,致使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落叶松叶蜂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虫害防治的专业人员,无法及时精准地预测与上报落叶松叶蜂虫害的爆发规律与时间,从而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理虫害的时机,难以获得良好的虫害防治效果,无法对本地区的落叶松叶蜂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还存在着人力、物力过度浪费的现象。

2.5 化学防治法破坏了地区的生态平衡。近年来,一些地区的落叶松林管理人员盲目选用化学防治方法对落叶松叶蜂虫害进行消杀,如此势必会对本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致使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与平衡受到影响,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杀死落叶松叶蜂,但是同时也可能会杀死它们的天敌,长此以往,可能会使落叶松叶蜂逐渐具备一定的抗药性,如果携带药性的害虫被鸟类等天敌误食,可能会导致鸟类等出现二次中毒的情况,为病虫害的再次爆发积累基数。

3 落叶松叶蜂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落叶松叶蜂的虫害高峰期与落叶松的生长高峰期恰好重叠,如此必然会对落叶松林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导致落叶松的枝条出现大面积的枯萎,进而导致落叶松死亡。落叶松叶蜂的繁殖速度较快,往往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的蔓延与传播,使这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难以将其完全消灭,有些地区的落叶松林甚至存在长达十年的落叶松叶蜂虫害。落叶松叶蜂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当地区的气温较高时,落叶松叶蜂的幼虫食量较大,因此所造成的破坏也很大。此外,这些害虫会在林中不均匀地分布,所以破坏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落叶松林边缘区域的害虫分布明显多于内部,阳面多于阴面,单一树种的树林多于混交林。

4 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

4.1 物理防治措施。各地区可以根据落叶松叶蜂的生长周期采取物理防治措施,比如,在小陇山地区8 月上旬落叶松叶蜂进入结茧期,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石块、土壤缝隙中结茧休眠,所以在每年的8 月中旬~第2 年春季,对林区地面的枯枝落叶进行清扫,并实施焚烧处理,可以有效杀死落叶松叶蜂的茧蛹。在落叶松叶蜂结茧期对林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保持在25 ~30 cm,这样可使潜藏于地下的茧蛹完全显露,借助冬季气温极低的优势有效杀死茧蛹。此外还可根据落叶松叶蜂幼虫在松树针叶上群居的特点开展人工捕捉。

4.2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就是依靠落叶松叶蜂的天敌进行虫害防治。因为落叶松叶蜂的天敌较多,其中最常见的几种包括:七星瓢虫、寄生蝇、波姬蜂及赤眼蜂等。各地区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应重视维护当地生态的平衡,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等,这样能够给落叶松叶蜂的天敌七星瓢虫、赤眼蜂等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借助天敌来消灭落叶松叶蜂,有效降低其对落叶松林的破坏。另外,还有一些鸟类,如红腹角雉、啄木鸟及山雀等也是叶蜂的天敌,这些鸟类能够有效地控制落叶松叶蜂的种群数量。

4.3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是现阶段治理落叶松叶蜂的一种最常见的措施,可以使用741 烟剂或林丹烟剂对林分密度大于0.6 的落叶松林进行熏杀,杀虫的效率能够达到70%~83%。但需注意的是,使用烟剂熏杀应选择在叶蜂幼虫期的2 ~3 龄期内开展。通常情况下应在8 月上旬前完成。采用烟熏需选择在天气晴朗、没有风的情况下。此外,还可以使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500 ~1 000 倍液对1 ~2 龄期的落叶松叶蜂进行喷雾消杀,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必须注意尽量选择低毒、无污染、高效的化学药物,严禁使用污染生态环境的农药。

4.4 营林技术防治措施。除了上述几种防治措施外,各地区还可采用营林技术,以此有效防止落叶松叶蜂的发生。由于落叶松叶蜂通常寄生在落叶松上,单一种植落叶松爆发落叶松叶蜂的概率会较高,所以,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用多种林木混合栽种的模式,其中马褂木、山地杨等树种和落叶松的生长速度相近,因此,可以考虑将这几种树木进行混交,可有效预防落叶松叶蜂虫害的爆发[3]。

总之,要想有效防治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就必须注重对林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正确选用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对林区的管理与抚育,林区管理人员应尽量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技术措施等有效防治叶蜂虫害,尽量不采取化学防治措施,这样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化,生态环境也能保持平衡,并可有效防止落叶松叶蜂的发生。

猜你喜欢

叶蜂结茧针叶
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
蚕宝宝的魔法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更 正
趣味问答
沂源县飞机施药防治松阿扁叶蜂技术研究
风雨海棠
麦叶蜂的破绽
日记一则
今年1季度德国针叶材出口量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