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2024-03-29王华周国华赵万民吴国华

重庆建筑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架山地格局

(王华,周国华,赵万民,吴国华)

(张立诚,严永红,李彤)

(干灵锋,杨芳乙,李力克,石国兵,王鹏)

“山—水—城”空间格局的分析框架与研究展望

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快速扩张与无序生长造成的自然山水环境破坏、山水人文特色渐失与人地矛盾加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需要,也是城市空间重构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空间生长与山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探讨要求采取融贯的综合研究范式,即将城市物质空间形态、自然山水生态网络与山水人文空间秩序的组织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探讨。“山—水—城”空间格局是指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环境交互适应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关系,强调城市空间、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综合作用。基于此,本文试图探明“山—水—城”空间格局研究的理论脉络与现实需求,从空间、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综合视角,解析“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概念内涵,阐明“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构成因素、层级尺度与形成机制,进而探索“山—水—城”空间格局的分析框架并进行研究展望。“山—水—城”空间格局研究,应重点分析“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时空过程、主控要素与演化规律,阐释“山—水—城”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的驱动机制、组织模式及综合效应,探索“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治理方式与调控路径,以期促进“山—水—城”空间格局的共生发展。

(王华,周国华,赵万民,吴国华)

山地住宅遮阳采光系统选取方法

山地建筑受复杂地形影响而较普遍地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而用采光系统以改善室内光环境是常见的做法。为探索不同地形关系下的山地建筑采光系统选取方式,本文以重庆市李子坝片区住宅建筑为例,选取朝向、楼层、间距、堡坎高度、堡坎长度等为变量进行模拟计算及数据分析。正交实验与皮尔森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采光面和堡坎的间距与堡坎高度的比值“D/H”能较好反应不同地形环境下建筑各层的采光特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1套基于“D/H”指标来快速选取山地建筑适宜遮阳采光系统的方法,并进行了效果测试。

(张立诚,严永红,李彤)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列车引起环境振动实测研究

对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的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和10号线高架段列车运行所引起周围地面振动进行实测,将测得的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数据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线路高架段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主要频率分布区域基本一致,1号线主要频率分布在52 Hz附近,9号线主要频率分布在25 Hz附近,10号线主要频率分布在37 Hz附近;随着距离的增加,高频振动衰减速度大于低频振动;高架段列车所引起地面振动的衰减规律总体趋势是随着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振动在近场衰减较快,在距离桥梁中心线15 m范围外,振动衰减逐渐平缓,9号线在距离中心线12 m位置出现一定程度的振动放大现象,10号线在距离中心线25 m位置出现振动放大的现象,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衰减趋势有所不同;不同线路高架段引起振动大小存在较大差异,1号线振动源强为74.9 dB,9号线振动源强为53.6 dB,10号线振动源强为59.3 dB,1号线高架段列车运行引起地面振动大于10号线,由于车速较低且采取了梯形轨枕减振措施,9号线引起的振动最小。

(干灵锋,杨芳乙,李力克,石国兵,王鹏)

基于改进条分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

为了研究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及稳定性演化规律,在传统条分法基础上引入两种土体本构模型,将变形与受力结合建立新型条分法,并提出一种新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从滑面点、滑面和滑体进行多维度描述,有效地展现滑坡渐进破坏过程。对卡子湾滑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稳定性方法计算的稳定系数为1.0659,即滑坡为欠稳定状态,结合滑坡的点面体评价指标分析,滑坡在临界状态前移过程中,条分法计算的第29条块出现突变,证明滑坡在临界状态点移动至第29条块后可能会突然发生整体破坏,并且将理想弹塑性模型与剪应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基于剪应力本构模型的条分法更加接近滑坡受力情况,此类方法可以为滑坡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高架山地格局
山地草甸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桥式起重机高架及轨道变形测量方法探讨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