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探讨
2024-03-29王元安
王元安
摘要:本文简述了再生稻栽培现状,并结合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工作经验,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适当密植、病虫害防治、强化田间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关键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与适当留桩、操作环节及注意事项这几方面入手,分析了再生稻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优化展开策略,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种子供应、组织技术指导、优化技术培训,以期实现再生稻栽培与推广工作的升级。
关键词:再生稻;栽培;技术措施
再生稻栽培属于一次种植收获两茬的水稻栽培模式,在完成头茬的收割后,后茬水稻会在收割后的稻秆上再次生长、抽穗。相比于传统的单季稻种植,进行再生稻种植期间,农户不需要再次展开翻耕、种子处理、插秧播种、二茬病虫草害化学防治等作业,因此实际种植省时省力,且水稻的年亩总产量也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1 再生稻栽培现状分析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再生稻面积较多。再生稻种植实践表明,一粒种子可促进有效分蘖18~22穗左右,每株主穗谷粒数达230~260粒不等,头茬平均产量突破700 kg/667 m2,高产可达750 kg/667 m2,二茬平均产300 kg/667 m2左右,高产330~350 kg/667 m2。再生稻头茬一般生育期120多天收割,再生稻二茬一般60多天收獲,实现全年平均产量轻松突破1 000 kg/667 m2。总体来看,再生稻种植与收成情况良好,也很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2 再生稻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2.1 品种选择
不是所有水稻品种都适合做再生稻品种。选择生育期在130 d左右、再生能力强的单季稻品种为再生稻种植品种。例如“深9优粤禾丝苗”和“欣荣优华占”,也可以选用“隆两优华占”“丰两优香一号”“黄花占”“深两优1988”等。湾沚区以“丰两优香一号”为再生稻主推品种。
再生稻布局要求是在海拔400 m以下,有水源保证的再生稻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气候特点是:温暖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湾沚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纬度处在北纬30~32°之间,水田海拔普遍低于50 m,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500 mm,非常适合种植再生稻。高纬度地区因冷空气入侵较早,该技术推广应用应执行先试验、示范、再推广的过程。
2.2 播期安排
根据湾沚区红杨镇近几年再生稻种植推广情况分析,利用连栋大棚软盘育秧可提前至3月10~15日,选择冷尾暖头天气播种,清明前后安排机插。头季稻收割时间不宜迟于8月20日,这样才能保证9月20日左右再生稻二茬可以安全齐穗。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成熟。若头茬收获过晚,二茬遭受寒露风危害的概率非常大,影响产量,达不到产量300 kg/667 m2预期目标。
2.3 适当密植
用种量1~1.5 kg/667 m2,大田机插不少于1.7万穴/667 m2。
2.4 病虫害防治
再生稻病虫害防治以头茬综合防治为重点,虫害主治二化螟,密切关注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病害方面重点预防稻曲病、稻瘟病、防治纹枯病。
二化螟是钻蛀性害虫,在湾沚区每年一般发生3代,近两年发生趋势逐年加重,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虫害。第1代二化螟孵化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月底至6月上中旬,也是防治重点。7月上旬起,第2代二化螟幼虫便开始为害早稻、单季稻及再生稻田,应注意观察田间蛾量,密切关注区植保站病虫情报发布,抓好防治适期打药。防治二化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在卵孵化高峰期前2~3 d施药)、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等。在区病虫情报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两迁害虫”田间调查,普治与查治相结合,氮肥偏重田块是田间调查重点,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与二化螟防治药剂相同,稻飞虱则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防治。虽然2023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轻发,几乎没进行化学防治,但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稻飞虱。
纹枯病是再生稻的常发性病害,在雨水多、田间郁闭的情况容易发生,若再生稻茎秆上的纹枯病发生重,不仅会影响头季稻抽穗灌浆结实,导致减产,而且会损害稻秆上的休眠芽,影响二季稻的发棵抽穗。再生稻要获得稳产高产,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期要重视纹枯病的防治。防治纹枯病可选用持效期较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噻呋酰胺·己唑醇(纹歼)、苯甲·丙环唑等药进行防治。
稻瘟病、稻曲病等主要是穗期病害,其中稻曲病已成为湾沚区单季稻主要病害之一。重点以预防为主,在再生稻头茬破口前5~7 d施用30%肟菌酯·戊唑醇(鼎穗)、40%氟环唑·稻瘟灵(稻灵丹)等高效对路药剂进行预防。
病虫发生较轻时推荐使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昆虫性信息素应大面积连片应用,重视交替轮换用药,提倡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合理轮用。
同时,应当重点把握再生稻的病虫害高发期、关键管控期,实施对病虫害的及时与强化防控。6—7月份的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再生稻穗期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其间,基层农技人员应当参考地方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情报,结合实际制定“主动预防病害,达标兼治虫害”的技术方案,入户到田,认真调查再生稻苗情、病虫情,指导种植大户于再生稻破口抽穗前5~7 d施药预防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视病情和降雨情况在7 d后再防治1次,同时兼治螟虫、飞虱、蓟马等虫害。种粮大户还应提前联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实植保无人机实施统防统治;自行防控病虫害的要及早检修施药器械,抓住防治适期精准施药,切忌延误防治或防治不当,尽可能减轻病虫危害损失,确保再生稻头季稻丰产丰收,也为再生稻二茬稳产保收夯实基础。
2.5 强化田间水分管理
为了保障头季稻的目标产量和再生稻的管理,在种植方式上采用宽行窄距、机插方式。有水源保证的田块应适时排水晒田,控制有效穗,减少无效分蘖,水稻乳熟期后必须保持浅水层。水稻黄熟期保持湿润状态,提高水稻休眠芽的成活率。蓄留再生稻特别要注意抗旱保苗,争取多发再生芽,防止后期脱水影响再生芽萌发。如果收割前几天稻田出现裂痕且宽度超过1 cm,需要灌跑马水。再生稻头茬收割时,尽量降低田间湿度,降低机械损伤稻桩,为二茬留足再生芽发芽可能。收割后则需及时灌浅水便于早发芽、早孕穗,增加二茬穗粒数。
2.6 施肥管理
保证头季产量,但不能倒伏。施肥原则是控氮、增钾、补硅,N肥不过量且按七分基蘖肥、三分穗粒肥分配,底肥N∶分蘖肥N∶穗肥N比例=5∶2∶3。一般品种施纯氮12~13 kg/667 m2,抗倒性较差的优质稻品种施纯氮8~11 kg/667 m2,N、P、K肥按1∶0.5∶1配施,即:底肥大田施45%复合肥 35~50 kg/667 m2;移栽后5~7 d内结合施用除草剂,追施尿素5~10 kg/667 m2(优质品种5~7.5 kg/667 m2,一般品质7.5~10 kg/667 m2)[1];晒田复水后(6月中旬)施穗肥,一般品种追施尿素
5 kg/667 m2+钾肥10 kg/667 m2或复合肥10 kg/667 m2+钾肥10 kg/667 m2,高档优质品种只追施钾肥。
受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影响,再生稻长势有好有差,部分生长缓慢再生稻田块可因田因苗增施肥料,分蘖较差的可酌情增施尿素3~4 kg/667 m2做穗肥,力争苗足穗大粒重;对于长势旺的田块,适当追氯化钾,或者用磷酸二氢钾0.5 kg/667 m2喷施,增强稻株抗倒性。再生稻促芽肥有不同的施用方法,有的在头季稻收割前10~12 d(或者齐穗后15~20 d),有的等头季稻收割后施肥,从施肥效果看,适当早施有利于高产。
2.7 关键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
再生稻抽穗扬花期为再生稻的重要生长时期,为避免高温热害对再生稻头季结实率和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当在实际的再生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期间,落实对如下几项管理要点的把握:
2.7.1 灌水降温
再生稻头茬抽穗扬花期遇到持续最高气温超过33~35℃时,田间灌深水以降低穗层温度,相关资料显示,田间灌溉8~10 cm的深水层能降低穗部周围温度3℃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升10%左右;有条件的可采用日灌夜排,或实行长流水灌溉,亦可降温保湿。
2.7.2 喷施叶面肥
叶面喷施磷、钾肥,如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强抗逆性,保证植株营养物质的供应,提升干物质转化能力。
2.7.3 灾后管理
若再生稻头茬确实受到高温热害,可通过有效的田间管理降低秕粒,增加粒重来获得较好的收成。一要坚持浅水灌溉;二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三要适时收割,精打细算。
2.8 适时收获与适当留桩
2.8.1 适时收获
头季稻成熟后及时抢晴收割,做到青秆、活秆收割。收获及时对再生发苗有好处。
2.8.2 适当留桩
留桩的原则是早收低割,迟收高割。头季在正常时间成熟(8月10—15日),留桩高度25~30 cm左右;头季超过8月20日以后收获,留桩高度提高(35 cm以上)。
2.9 操作环节及注意事项
(1)要想种好再生稻,则再生稻头茬不能倒伏,可在施肥上合理搭配使用磷酸二氢钾、碧护等叶面肥或微肥,也可在追肥时增施氯化钾。
(2)保护好头季稻的基部,提高再生稻产量;所以需防治好纹枯病和稻飞虱等,同时保护根部和基部节间,确保再生稻二茬的发育。
(3)在头季稻齐穗后坚持采取间歇性灌溉的方法来养根护叶。
(4)在头季稻收割后田块立刻上水,再次追施尿素5~10 kg/667 m2或尿素5 kg/667 m2+45%复合肥
10 kg/667 m2。
(5)再生稻主要有倒三节腋芽,发育宜保留穗子最大,所以收割前茬稻留茬25~30 cm左右,保证再生稻产量。
(6)头季稻成熟就要及时收割,收割过晚秸秆干枯,会影响再生腋芽活力,收割机要具备粉碎抛洒装置,确保稻草全田均匀洒开。
(7)再生稻二茬生育期短(约60 d),病虫害少,头季稻收获后若田间有稻飞虱发生要防治1次。根据当年天气情况,可在再生稻二茬破口10%~20%时,使用优质叶面肥加“920”喷施1次。
3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优化展开策略探究
3.1 統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促进地方优质再生稻种植,县(区)、乡镇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安排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联系动员种粮大户和农民开展“再生稻种植科普”;提高种粮大户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稳住农民“粮袋子”。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积极性
农技人员可以通过发放“再生稻种植科普”、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再生稻种植奖励补贴政策等资料,加大再生稻种植宣传推广,提高再生稻种植积极性。乡镇党政领导根据联系村分工深入各村,督导再生稻生产工作。
3.3 强化种子供应,引导科学种植
应当积极联合种子专卖店,根据市场供求,抓好优质再生稻种子采购及其储备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村积极开展再生稻种植培训指导,引导农户科学种植,保证稳产增收。
3.4 组织技术指导,实施技术示范
常规一季稻产量在800 kg/667 m2以下,而种植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合计产干谷1 000 kg/667 m2,比种植一季稻多增产200 kg/667 m2。能够看出,再生稻的种植有着较高的经济优势,应当强化推广[2]。实践中,可以积极组建科技特派团,深入农村基层,持续加大对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指导,帮助种植户做好稻田水肥管理,做好长期帮扶工作,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确保再生稻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同时,科技特派团还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优质稻项目示范基地,示范带动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益,守牢粮食丰收这道关口,切实端紧端牢“饭碗”。
3.5 优化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
每年组织开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培训班,采取现场观摩机具应用和室内理论知识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农机手现场演示机耕、机械化施肥、机插、机收等作业,无人机的病虫害防治及叶面追肥技术等。在实际的技术培训期间,让与会学员切身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率,见证智慧农机的强大魅力。通过相应培训,对进一步提升地方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及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再生稻是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的重要粮食作物,已连续多年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实践中,通过合理把控品种选择、播期安排、适当密植、病虫害防治、强化田间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关键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与适当留桩等再生稻种植技术要点,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种子供应、组织技术指导、优化技术培训等推广策略的落实,实现了再生稻种植高产稳产,推动着地方种植户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妹,贾琳,虢婷婷,等.安乡县“稻+再生稻+蚕豆”轮作模式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5(3):70-74.
[2] 杨前进,张立平,董伟,等.北纬32°地区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3(8):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