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文体把握抒情传统

2024-03-29李学开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黄庭坚节选自抒情

李学开

考点概述

抒情类文言文,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言文。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后者通常表现为寓情于景、寓情于叙、寓情于议中。从文体上来看,抒情类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章被分成四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2.赠序。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3.记。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录国家重大事件。记体文大多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有较强的抒情色彩,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或借事抒情。

4.书信。书信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情状,抒情色彩浓郁。书信对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写信目的都会做交代,方便传递信息、交流感情。

5.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前者较为多见,主要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6.墓志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表达追思之情。

考题连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节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材料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节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而学琴A于友人孙道滋B受宫声C数引D久而E乐之F不知其疾G之H在体也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策扶老以流憩”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

D.俯仰,在文中指“一举一动”;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宾客都有琴瑟之音伴随。

C.材料一中,曾巩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译文:                                                                                    (2)何其煩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译文:

5.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①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其后过李公择②于济南,则见足下之诗文愈多,而得其为人益详。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今者辱书词累幅,执礼恭甚,如见所畏者,何哉?轼方以此求交于足下,而惧其不可得,岂意得此于足下乎?喜愧之怀,殆不可胜!然自入夏以来,家人辈更卧病,忽忽至今,裁答甚缓,想未深讶也。《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聊复次韵,以为一笑。未由会见,万万以时自重。

(节选自苏轼《答黄鲁直③书》)

材料二:辙之不肖,何足以求交于鲁直?然家兄子赡,与鲁直往还甚久,辙与鲁直舅氏公择相知不疏。读君之文,诵其诗,愿一见者久矣。性拙且懒,终不能奉咫尺之书,致殷勤于左右,乃使鲁直以书先之,其为愧恨可量也?自废弃以来,颓然自放,顽鄙愈甚,见者往往嗤笑,而鲁直犹有以取之。观鲁直之书,所以见爱者,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然则书之先后,不君则我,未足以为恨也。比闻鲁直吏事之余,独居而蔬食,陶然自得。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以酒,嵇康以琴。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今鲁直目不求色,口不求味,此其中所有过人远矣,而犹以问人,何也?闻鲁直喜与禅僧语,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渐寒,比日起居甚安,惟以时自重。

(节选自苏辙《答黄庭坚书》)

〔注〕①孙莘老:孙觉,字莘老,苏轼之友,黄庭坚的岳父。②李公择:李常,字公择,苏轼友人,黄庭坚的舅父。③鲁直:黄庭坚,字鲁直。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意其超逸A绝尘B独立C万物之表D驭风E骑气F以与G造物者H游

2.下列对材料中黑体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重,在文中是“保重自己”的意思,表达对黄庭坚的祝福,与现代汉语中的“自尊自重”含义不同。

B.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选文与《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报任安书》都是书信体。

C.友麋鹿,即以麋鹿为友,“友”与《师说》“孔子师郯子”中的“师”用法相同。

D.假,在文中是凭借、借助的意思,与《劝学》“假舟楫者”中的“假”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初次在孙莘老的家里读到了黄庭坚的文章,十分赞赏,惊叹不已。后来又在李公择处读到了黄庭坚更多的文章,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苏轼十分欣赏黄庭坚,想与他结交,就冒昧地给黄庭坚写了一封信,赞赏他所作的两首《古风》诗,称其有“古诗人之风”。

C.苏辙在诵读黄庭坚的诗文后,对黄庭坚十分钦佩;苏辙遭贬之时,颓废不振,被人嘲笑,黄庭坚的来信令他倍感安慰和欣悦。

D.阮籍以酒消愁,嵇康靠琴排忧,颜回不假外物却不改变自己快乐的心情。苏辙举三人之例,是为赞叹黄庭坚做铺垫。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

译文:

(2)观鲁直之书,所以见爱者,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

译文:

5.苏轼評价黄庭坚“如精金美玉”,两则材料中哪些内容能体现黄庭坚的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黄庭坚节选自抒情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十月
简论抒情体
名家写夏天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