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效能提升途径探索
2024-03-29王帅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白塔镇人民政府
王帅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白塔镇人民政府
引言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层级体系中的最末端,也是基层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保障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建设的完善性,是优化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乡镇政府权力最小,但责任最大,其财政管理工作作为我国在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向前推进,各地乡村振兴也进入了重要阶段,各级财政部门在乡镇地区投入的资金总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保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党的民生政策落实程度息息相关,同时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存在联系,更是对城乡统筹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乡镇财政部门需要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形成问效问责管理机制,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三保”任务,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夯实财力基础[1]。
一、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要求
(一)严控运行成本
每年年初,乡镇财政需确定当前年度的预算编制方案,保障预算编制程序的规范性,并牢牢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实现对资金的统一安排。针对一般性资金支出需要做好减法,进行严格控制和压减,进一步减少乡镇行政运行成本投入;在基本民生支出上需要做好加法,对民生领域的支出做好足额安排。
(二)合理安排进度
深入贯彻落实“部门负责人为预算主体”的基本要求,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的动态管控和分析,针对乡镇地区的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补贴类民生支出需要做好优先保障工作,始终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落实乡镇“三保”工作的重点内容,秉承着“无预算,不支出”的基本原则,履行好预算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对预算追加进行牢牢控制,有效规避超预算和无预算拨款等问题[2]。
(三)注重绩效应用
针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并做好绩效管理,将项目绩效作为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安排的主要参考依据,保证预算编制过程有目标、预算执行过程有监控、预算运行过程有监督,实现预算结果的合理运用。
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四精四化”,强化预算约束
(1)严格落实全口径预算管理,提升“精准化”水平。在乡镇地区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将“三保”预算纳入预算编制范围中去,建立一般性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的协同编制体系,形成全口径式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并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可统筹的部分调入到一般性公共预算中进行统筹使用,加大预算之间的协调和统筹力度,保障预算之间的有效衔接。
(2)规范预算支出标准建设,提升“精确化”水平。始终秉承着“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基本原则,针对没有预算指标的非财政性拨款收入一律不可以支出,保障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一个口子”。并确定预算支出标准按照不同的档次对公共经费定额标准进行审核,确定通用办公设备购置费预算、办公家具配置的具体标准,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进行深入贯彻落实。对非刚性预算、非重点预算、一般性项目支出进行严格压减,例如对于乡镇公共支出预算中,按照15%的幅度,对“三公”经费严格压减。并将资金运用在“三保”、乡村振兴、防范政府部门债务风险等重点领域中去[3]。
(3)加大预算信息全面公开力度,提升“精细化”水平。严格依照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预算法及相关实施条例,秉承着“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做好政府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并印发相关工作通知,除了安全信息要求,财政资金的使用需要做好公开预算,预算公开主体为编制预算的部门和执行部门。除此之外,也需要公开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信息。
(4)推动预算监管信息化,提升“精管化”水平。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工作一体化建设,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核算、预算考核的无缝衔接,保障整个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和电子化,展现出大数据技术具有的作用和优势。依托于科学技术赋能,持续推进财政支出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对预算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达到预算绩效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针对项目的申报、审核、入库、执行等过程,实现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事前阶段有预测,事中阶段有控制,事后阶段有跟踪,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穿透式监管,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4]。
(二)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规范乡镇本级、村级资金和财务的监管
(1)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根据财政部门要求进行账户设置与日常监管。在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上,需要严格依照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提出的账户设置和管理要求。所有的财政支出都需要依托于国库单一账户来进行统一管理,村委会资金也需要依托于镇财政所来进行账户的统一管理。
(2)强化收入征管。针对乡镇地区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及要求做好国库缴入工作,保障资金缴入的及时性和充足性。要把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以及上一年度的结余资金等所有财政部门的收入实现和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综合预算管理机制,并对预算之外的收入做好清理工作,保障基金收入管理严格到位。
(3)深入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要求,不可以出现截留资金、坐支资金、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并完善当前乡镇地区的定员定额管理制度,形成项目库,保障预算报送的及时性,严格依照报送的规定要求,将资金预算报送到人大,做好批复,并做好后续的预算执行及管理。在合作社支出过程中,需要对其支出行为进行牢牢审核,把住资金收支的主要关口,同时每年和三资中心做好对账工作,保障村级资金收支的安全可靠。
(4)要建立健全乡村债务动态监督管理制度,以了解乡镇地区的债务变化趋势、实际情况。为此,需要形成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的关键机制,乡镇财政部门既需要尊重各村在资金安排及使用上的自主权和灵活权,同时也需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好监督和检查,合理运用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方式,实现对专项工作经费的专项核算。并针对其资产做好严格管理,形成资产购建制度、验收制度、保管制度、使用制度和处置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账实相符。
(三)明确重点,强化对补助性资金的监管
(1)明确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的重点。财政性补贴资金是以乡镇地区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购买行为等作为分配基础,对农户进行直接补贴或间接补贴的一种资本。
首先,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进行财政补贴。为此,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公开工作,把补贴的具体政策以及补贴目标弄明白,特别是要与相关站所、单位等建立起良好关系,及时公布补贴政策,并向农户发放公开信,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其次,加强与工作站和单位的交流和联系,通过村务公开等方式,向村民委员会提交的补贴对象、依据、标准、金额等信息进行公示,加强全社会的监督。对于公示中举报的案件,乡镇财务部门要组织人员前往现场核查真实性。要将易变的,诸如住宿生生活补助人数、农村贫困大学生补助人数、五保户人数、优抚对象人数、低保救助人数、农业保险补助面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报,由乡镇财务部门派人到实地进行统计、抽检,最后上报审核结果,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最后,按照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具体需求,结合目前各区域的实际状况,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等手段,将补贴资金拨付和分配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补贴资金的按时到位,保障基金的安全、便利,并将其分配到农户,从而避免出现多卡发放现象。不得以各种原因挪用农户补贴资金,做好补贴资料的基本管理工作。目前,乡镇财务部门要与有关站点和单位配合,对目前的补贴资金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编写报告,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管理,并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5]。
(2)协调做好上级安排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对于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下达的补助资金,由上级财政部门与同级主管机关进行沟通,向乡镇财政提出相关的补贴政策文件,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督。一方面,乡镇财政要结合上级政府的授权,对其进行监管与检查。在这个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相关规定与事项的关键点,特别是财政补贴中的专项经费,其重点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医疗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部门需要针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及可行性进行全面调研,做好实地勘察。另一方面,乡镇财政部门需要针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范围、责任承担人和受益人做好社会公示,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体参与到其中,强化社会层面上的监督和检查,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跟踪。通过对项目开工情况、进展情况的检查,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报告给县级以上的财政部门,并依照县级财政部门的规定及要求,做好对项目支出和拨付两个环节的重点审核,强化项目的评估以及验收,保障项目运转的高效性,给出项目维护管理的专业建议。
(3)注重抽查审核单位经费预算。针对乡镇地区的教育经费和卫生费用支出,需要严格依照乡镇地区的生均、人均标准,对公共费用的支出单位进行严格安排。一是乡镇相关单位要和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做好配合,对资金管理相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针对补助对象的实际人数做好抽查,第一时间发现其中风险和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报告给上级财政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二是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加强内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乡镇内控信息及财务管理标准进行统一开发,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账户使用权限。可以先从其中某个有意愿组织信息化建设的乡镇街道进行试点开发,避免乡镇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重复投入问题。试点单位需要及时反馈信息化建设的体验和改善意见,组织好内控信息化建设的评价和指导,为后续的一体化管理夯实基础。三是后续的推广阶段要深入关注落实差别化政策,支持不同乡镇基于标准版基础条件下进行个性化改造及升级,创造出与实践操作更为贴近、可给财会工作人员带来更好体验感的系统。并始终秉承着节约型和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将内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嵌入到当地的智慧财政体系中,实现用户权限、操作界面、开发维护的统一管理,并搭建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模块,针对财政资金进行全流程、全时段的立体管控,从根源上解决传统软件供应商系统接口存在差异所引发的数据难对接、难共享问题,形成乡镇财政监管的“一张网”“一盘棋”。
(四)健全业务培训机制,落实“问效问责”机制
(1)强化相关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乡镇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可以形成廉洁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大局意识。在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我国颁布的财务方面文件,依照报账手续,对上级下发的各项文件进行严格执行,并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的方式,做好日常的警示及教育。同时,也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业务人员到外地进行参观,了解更为先进和前沿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做法,提高其业务能力,改善思想意识,保障整个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与人员绩效考核的结合。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入贯彻落实问效问责机制。针对编制预算过程中超过100 万元的新增项目,需要做好事前绩效评价和检查,在每年六月份,需要结合绩效设计的目标值,针对项目进行抽查。始终秉承着“谁支出、谁自评”的基本原则,针对年度内的各项预算项目做好自评,结合自评结果为后续的预算编制、政策完善、管理模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其中预算执行效率较低的项目,除了有不可抗力原因,还需要明确问题发生的具体因素,落实好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针对整改过程做好跟踪及检查。合理运用预算绩效管理方法,强化部门之间的联动,与人社部门、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共同联合,依照职能分工的差异性,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和相应的考核问责,保障整个监督行为的规范性,为后续的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进步,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也变得越发完善。为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各个地区都在持续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完善。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各地区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乡镇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改革是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单位,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支出标准的建立健全,做好预算公开工作,强化监督管控,形成更为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乡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