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据的选择、使用和升格

2024-03-29湖北省天门中学李军霞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4年1期
关键词:苏炳添升格论据

湖北省天门中学 李军霞

近年,在考场作文中,深刻、大气的议论性文章比较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写议论性的文章,恰当使用材料,是作文升格的关键。这就好比家庭主妇,有了好米,如何让它变成香喷喷的米饭,烹调的方法、火候等至关重要。

《考试大纲》中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是“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对于议论文而言,所谓“内容充实”,就有对材料的要求,即要论据充实,这也是对论据的基本要求。而“发展等级”中的“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丰富(材料丰富)”“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等都提到了对材料的要求。

下面我们以“感谢对手”为题的作文分析如何恰当使用材料。

一、论据的选择

先看A片段: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感谢对手,他让我们在磨砺中变得坚强和勇敢,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强大。曾经八国联军侵华告诉我们中国人民要维护主权,守卫国土;红军两万里长征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告诉我们要不畏艰苦、顽强拼搏;日军的南京大屠杀告诉我们要牢记屈辱,重新站起……这一个个对手,不断用他们的挑战磨砺着我们,让我们于逆境中坚持,在苦难中前进,一步步成熟,一步步变强大,渐渐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所以我们要感谢对手。

很明显,此段举例不当,论据选择失误。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理解“对手”的含义。所谓“对手”,就是指本领、水平相当的竞赛的双方。而文中“八国联军”“ 日本”,和中国没有竞争,只有侵略和屠戮;“长征的艰难险阻”,是种境遇,又怎么能与人竞争呢?所以这些都不能称作 “对手”。因此,选择论据一定要先准确而透彻地理解中心论点关键词的含义,再去选择恰当、典型的例子。

归纳1:论据要准,要先准确而透彻地理解中心论点关键词的含义。

议论文中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材料,对文章的等级至关重要。那么在把握关键词内涵的前提下,该如何选择既恰当又典型的论据呢?

如果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里的材料性质单一、重复,那就会使论据显得不够丰富,没有说服力。尤其是自然界的例子尽量少用或不用,因为它毕竟代替不了人类社会。因此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有深刻的内涵,能揭示主题,能透过事物的表象,发掘其深层意义,能给人以警示和启迪。所以我们可以横向从社会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以及纵向从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选择更具典型意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那么文章就会更显深刻,材料就会更丰富了。

A片段补充论据:

中国,古:儒家VS道家、勾践VS夫差、孙膑VS庞涓、张仪VS苏秦、项羽VS刘邦、司马懿VS诸葛亮、周瑜VS诸葛亮、岳飞VS金兀术等;今:华为VS小米、李宁VS鸿星尔克、清华VS北大等。

外国,古:牛顿VS惠更斯、牛顿VS莱布尼茨、萨顿VS摩尔根、拿破仑VS纳尔逊等;今:杰特林VS博尔特、俄美等。

中外:华为VS苹果、芯片竞争、比亚迪VS特斯拉、苏炳添VS黑人运动员、林丹VS李宗伟、中国女篮VS美国女篮、柯洁VS阿尔法狗等。

因此,A片段可以如此升格: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感谢对手,他让我们在磨砺中变得坚强和勇敢,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强大。从“蛟龙潜海”到航母下水,从嫦娥飞天到玉兔登月,从移动支付到5G落地……一项项巨大科技成就的背后,是对手给我们的压力转化的动力。正是对手的飞速发展和重重阻挠,激起了华夏儿女“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感谢对手,是他们不断磨砺着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坚强,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归纳2:多向思维,选择更恰当、更具典型意义的论据。

当然,论据的选择还要新颖,平时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注意多积累一些新鲜的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样能使文章显得更具时代感。如升格后的片段,就紧密联系时事,让人们有更深的认同感和新鲜感。

二、论据的使用

请看B片段:

看,满屏的黑之中,那一道耀眼的黄,如脱缰的骏马,似脱弦的利箭,直奔那令人向往的终点。9秒83!苏炳添凭借多年的努力,在东京奥运会上书写了黄皮肤的奇迹。那一高光时刻,点燃了国人的激情!震天的呐喊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激动,飘扬的五星红旗映照着英雄绯红的脸颊,灿烂的笑容流露出无比自豪之情。他——苏炳添,全力以赴,以永不言弃的冲劲、不服输的干劲和一往无前的拼劲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极限。这是对对手最好的尊重。

首先此段最大的问题就是叙例太详尽,细节描写抒情性语言太多。

记叙文才以记叙生动见长,需要生动、具体、形象;而议论文以论证精辟见长,应以议为主,以例为辅。议论文叙述事例的目的只是为了辅助证明观点,因此叙例需要高度概括,事例只要能证明观点即可,切不可喧宾夺主。所以,要尽量压缩原材料,删除那些详细的描写性和很强的抒情性语言,保留主要信息即可。

第一次升格:

东京奥运会上的苏炳添凭借永不言弃的冲劲、不服输的干劲和勇往直前的拼劲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极限。这是对对手最好的尊重。

归纳1:叙例要简洁,要高度概括,删除描写性和抒情性语句。

升格后的叙例较之先前简短多了,但简则简矣,是否就能证明中心观点呢?显然,升格后的片段根本不能证明“感谢对手”。此段论述与中心不统一,显得很杂乱,强调“挑战极限”“尊重”等,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及 “对手”, 作者只是在最后生拉硬扯地把材料往“对手”上靠。但是不是这个论据完全无用呢。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把想好的材料有侧重点地朝证明中心论点的方向上拉,也能挽救材料。如:

第二次升格:

海明威曾说:“那些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对手看似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但何尝不是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让我们在竞争中不断迸发出强大力量,实现自我突破?在黑皮肤强劲对手的激发下,东京奥运会上的苏炳添凭借永不言弃的冲劲、不服输的干劲和勇往直前的拼劲打败了同场竞技的诸多对手,成就了更好的自己。这是对对手最好的尊重。

归纳2:叙例一定要有侧重点,要紧扣中心论点或论点的关键词 。

再次升格后的片段是否能充分证明中心论点呢?

要知道文章的论点是“感谢对手”,修改后的论据也只是扣住了“对手”却忽略了“感谢”,与中心观点显得若即若离。结尾的议论只谈“尊重”而非“感谢”,与中心论点不一致。这时就需要我们恰当运用说理论证法,对事例进行分析,尽量挖掘材料的深意,使材料和中心论点成为有机的整体,以达到考纲上所说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的效果。

第三次升格:

海明威曾说:“那些杀不死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对手看似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但何尝不是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让我们在竞争中不断迸发出强大力量,实现自我突破?在强劲的黑皮肤对手们的激发下,东京奥运会上的苏炳添凭借永不言弃的冲劲、不服输的干劲和勇往直前的拼劲打败了同场竞技的诸多对手,成就了更好的自己。苏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来自强大对手的压力,这种压力是强心针,在其疲累想放弃的时候,激发其斗志,使其排除万难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想方设法去超越,最终夺取胜利。所以,我们要感谢对手。

归纳3:要尽量挖掘材料深意,使之与中心论点相契合。

议论文引用材料以及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都要和中心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偏离,否则就会偏题,甚至跑题。一定要谨记,材料叙述要有侧重点,叙例、析例和议论都要紧扣论点或论点的关键词。

最后,根据前面“论据的选择”中补充的例子,再简要介绍一下在作文中把想到的论据尽量多地运用到作文中,而不显得重复、累赘的三种巧妙联用材料的方法。

(1)一个事例一句话,选用两三个事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有了对手,才有了儒家与墨家同盛,法家与道家同兴的场面,才有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有了对手,才有了秦皇一统、汉武全兴,才有了他们大展拳脚、江山稳固的全盛时代;有了对手,才显出曹操的雄才伟略、奸雄本色,才衬托出孔明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才有了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有了对手,历史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一个团队若无对手,会变成一盘散沙,不攻自破;一个人若无对手,也会自我膨胀,自我毁灭。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得感谢对手,没有对手,就没有更好的自己。

(2)采用“从……到……”的句式

“生于忧患”,有了对手,我们才能体会到生存的危机,也就有了翻身的动力,所以我们对对手应永远心存感谢。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从天问逐梦到祝融探火,从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一个又一个国之重器,让国人自豪,让世界震惊。这荣光的背后,我们何尝不应感谢我们的对手,是他们“卡脖子”、设障碍,才让中国人更加坚定自主研发的决心,从而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感谢对手,是他们让我们学会了逆风而行,让我们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3)采用“不必说……也不必说……更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感谢对手,因为对手可以让人有更高昂的斗志以及战胜一切的信心。不必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勇气;也不必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魄力;更不必说“收二川,摆八阵,六出七擒”的才智;单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斗志,就警醒着我们要重视对手,更应感谢对手。正是因为对手的存在,才激发了我们的斗志,使我们有了奋进的动力。对手就像助推器,促使我们不断调整自己,永远向前向前。所以,感谢对手吧,感谢他像一颗启明星,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以更饱满的信心和更高昂的斗志去迎接一切挑战。

当然,同学们平时看文章的时候,如果发现其他好的句式,也可以多多积累。

归纳4:联用材料要合逻辑。

材料丰富是好事,但几个事例同时使用时也要注意隐形逻辑。比如先中国后外国或先外国后中国;古今跨越,先古后今,而不能先今后古,或古今古、今古今混乱排列;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等。就像前面的示例(1),先春秋,再秦皇汉武,最后三国;示例(3),先战国勾践,再秦末项羽,接着三国诸葛亮,最后民国孙中山。这两段多材料联用都按时间先后有序排列,使内容有条不紊。

猜你喜欢

苏炳添升格论据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苏炳添:最起码我没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