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道建设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和思考
——以建水县城市更新实施方案项目为例

2024-03-29徐春雨

关键词:绿道城市更新建设

徐春雨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居民健康和社交互动,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绿道建设的可行性,确保绿道的益处能够惠及所有居民,有助于城市更新的发展。所以为了推动城市更新的发展,绿道建设也需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方法,为创建更宜居、可持续和具有活力的城市提供条件。

1 城市更新发展的需求

1.1 产业升级多元发展需求

通过对综合城市体检评估数据分析得知,我国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整体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次转移,这得益于建水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以及悠久绵长的文化历史,助推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发展动能显现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创新活力逐渐露出短板,也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助推城市产业多元化发展[1]。

1.2 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需求

便民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养老设施配套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在医院品质和养老设施覆盖率方面仍有较多不足之处。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未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分担率低;城市绿地覆盖率及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配套不足;人居环境北侧、西侧较好,南侧东侧城郊结合地区品质不高,整体人居环境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城市公交站点不够完善,城市公交服务度薄弱,公交系统有待提升。根据在多地的观察,城镇型绿道(尤其是依托水系、公园绿地等连接城市外围区与中心区的路段)上以游憩、健身为目的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工作日的通勤早高峰前(6:00—7:00)、午休后(14:00—15:30)、夜间(19:00—21:00)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的全天,工作日通勤早晚高峰时段上述目的的使用者寥寥无几,绿道的空间资源在时间上并未被充分利用。

1.3 城市用地集约疏解与优化需求

在当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尚处于高度集聚时期,虽然区域开发强度偏低,但人口密度较大,城市开发蔓延发展趋势比较突出。蓝绿空间本底环境要素环境满足国标,但蓝绿公共空间分布不够均衡,城市绿化覆盖率较高但分布不均。需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基调,构建高水平、高品质的城市骨架网络,优化城市生态体系,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保证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绿道干线、联络线的明确分级和路权保障,沿线设施对近远期需求的逐步满足,以及与周边住区、城市跨江道路网的无缝衔接是提升通勤骑行意愿和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自行车作为低碳、灵活、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与中等规模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小于5km的出行需求高度适应,若能迅速提升其出行环境和服务品质,未来有望吸引更多的通勒出行向自行车交通方式转移,甚至成为中短距离通勤出行的主导方式。

2 绿道建设在城市更新中应遵循的原则

2.1 城市更新目标

全面落实城市更新工作导则,依托建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良的资源禀赋与文旅产业优势,传承城市新名片、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城市更新实施,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城市更新行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融合推进,积极构建高效便利的交通体系、便民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富有韧性的城市基础设施、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网络、数字化的智慧城市[2]。

本次城市更新以实现城市的安全和公平为基本目标,通过对城市进行整体的统筹安排、多元化的城市更新建设,赋予老城区新的功能用途,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游客建设更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实现老城区的二次发展繁荣以及和新城区的融合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合理、土地利用科学高效、人居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衡的城市更新目标。在宏观战略研究、城市体检评估、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等基础上,严格对照城市更新实施工作任务,提出建水县城市更新目标、策略,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并制定城市更新项目库,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2.2 城市道路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为了确保公众和自身的安全,应该将安全作为首位的原则,同时充分利用沿途的多种商贸活动,以实现对景观的优化和改善城市的整体氛围。

生物多样性原则。绿道建设应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重点采用本地植物,通过多层次的植物搭配,营造出柔和的景观,同时也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个性、充满魅力的绿色空间,并将其与人们的需求紧密结合,以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绿道建设与人文艺术相结合原则。绿道建设应当充分考虑人文艺术的元素,让市民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尽情享受自然的美丽。为了营造出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城市环境,应当采用艺术手法,精心设计各种主题景观,使得道路绿化系统更加美观、富有艺术感。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特点,在规划绿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方式和品种,以营造出美丽的景观环境。

3 绿道建设在城市更新中的特点

绿道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更新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还可以通过线性空间的连接,实现逐步的更新,从而实现多维度的综合改善,包括生态恢复、游憩环境改善、社区凝聚力增强,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3.1 灵活度高,投入少,带动力强

城市更新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例如街道重塑、建筑物翻新、电力系统维护和污水处理。尤其是对于人流稠密地区,由于可供维护和维护的空间较小,因此这些项目具有较高的挑战性。然而,绿化则具备独特优势,它们不仅具备维护功能,还具备扩展性,因此它们不仅仅适合于拥挤的地段,还具备很好的美观性。通过促进该地区的城镇化,可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3.2 百姓受益广,幸福感高

线性绿道的存在为城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例如:解决建水不见水的困境,依托五龙湖、广慈湖、沙拉河、泸江河,串联城市内部水系,构建10km功能复合的滨水公园体验空间,打造蓝绿串珠的公园城市系统,以多样、复合功能的滨水空间凝聚城市文化精神。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还能够让他们在这里进行跑步、骑车等活动,而且,这些绿道还能够串联起许多带状公园,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活力。使周围的社区和企业受益。

3.3 实施推进,协调性强

绿道融入城市空间时,需充分考虑各部门和专业的规划需求,如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举例而言,在滨河地区的再开发中,需与水务、道路交通、城市管理和旅游等部门保持协调一致。此外,在建设铁路高架桥时,需协调铁路公司、市政交通以及周边建设用地等相关方面。

4 绿道建设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策略

4.1 以战略、问题、人本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

“提亮点、补短板、强人本”为本次城市更新目标,分别从战略导向、问题导向、人本导向三个层面提出更新策略和专项行动项目清单,并初步判定项目的优先级别以制定分期实施方案,为后续更新实施计划打下基础[4]。

第一,以提亮点为战略导向。根据时代形势、宏观战略需求、上位及相关绿道建设规划要求,将城市更新工作与绿道建设有机地结合,通过对城市全面的认识,提出利于凸显城市特色的更新行动计划和指标,将绿道建设更好地融入城市更新中。

第二,以补短板为问题导向。基于城市体检评估,对标城市更新任务指标,分析绿道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将绿道建设的指标划分为底线约束型、目标对标型和基础标准型三类指标与每项指标不达标可能会引发的城市问题进行分析,划分更新工作的优先等级,同样为后续更新实施方案和计划提供支撑。

第三,以强人本为人本导向。基于城市更新中绿道建设的体验评估工作中的社会满意度调查,筛选绿道建设专项评估中具体指标已经达标但实际体验度和满意度仍然较低,或指标反映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的方面,提出专项的改善策略,使得绿道建设更好地融入城市更新中。

4.2 战略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策略——基于宏观战略研究

第一,对接上位绿道建设规划要求,响应高质量发展新诉求。依托绿道建设要求,给予宏观战略的研究,将绿道建设与城市更新相交融。重视绿道建设与整体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提升具有建水特色的城市风貌,创建多元包容的城市。将风貌特色与绿道建设的提升设定为1级行动计划列入城市更新实施方案中。

第二,紧跟时代步伐,落实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新方向。充分挖掘绿道建设资源,在整体保护与绿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绿道建设与城市更新关系,减少旧城更新改造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可能对历史文化保护造成的不良影响,统筹考虑居住、文化、旅游功能,选择合适的更新微单元,因地制宜选择保护、维修、改善、改造、拆除重建等不同的更新改造方式,建设具有建水人文特色的城市风貌系统。

4.3 问题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策略——基于城市体检评估

第一,打造特色品牌的城市。为了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应该努力恢复其原有的景观,并且大力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改善,同时,要深入调研文物保护、历史建筑以及传统民宅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其实际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分类保护,尽早完成历史建筑的登记、归档、挂牌等手续,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来拯救濒临灭绝的建筑。通过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将建水古城打造为一座具备重要意义、充满生机、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发挥其独具魅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从而使其从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发展为一个拥有众多功能、可供休憩、玩乐、商务服务的综合型景点[5]。

通过绿道建设,可以更好地展示城市的独特风貌。在规划城市时,应该考虑到景观结构的整体性,并且要注意控制景观视野廊道的宽度,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物的高度、颜色和外观。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建立具有建水特色的街区,在重要的公共空间、绿道等区域进行精心规划,营造出独具建水风情的城市空间。

第二,打造交通便捷的城市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应该加强对路网的规划,改善路网内部结构,加大快速路、次干路、支路的数量,弥补路网空缺,增强路网的可达性,改变传统的景观,并努力构筑畅通城市的新型路网。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应该加强对交通的监督和管控,完善和改进交通信号灯的布局,加强内部道路人车混行建设,推进公共汽车的安全使用,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护,推广安全、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

第三,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为了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将大力发展绿道、蓝道、环城生态休闲区,构建均衡分布的公园绿地体系,加强城市绿化景观的美化、多样性的增强、色彩的丰富、香气的浓郁以及本土特色的发挥,以期达到人均绿道建设得更高水准。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应该重点加强对中心区和老城区的绿化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确保绿道建设的优先性。同时,还应该大力提高道路绿化的比例,加强街道树池的管理,使得城市主要道路的绿化率达到100%以上。为了保护的文化遗产,必须严格禁止将任何古老的树木带入城市。应该加强小型绿地、游园和休闲区的建设,并根据当地的情况实施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窗台绿化,以创造出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空间,打造一个美丽宜人的公园城市。

4.4 丰富绿道在城市更新方向的内涵

绿道具有极其重大的自然环境保护、休闲娱乐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为了让这些特色的景观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它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研究表明,绿道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环境,并为抵御海洋暴雨和其他自然灾害提供有效的保障。“隔室”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持久的滨海空间,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从而有效地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通过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灵活地规划相融合,正在进行一项深入的研究。在存量资源紧张的城市中心区,滨水绿道作为连接单中心城市外围居住片区与城市CBD,CAZ的捷径,具有早晚高峰时段作为自行车通勒专用通道的潜力,值得挖掘。绿道干线,联络线的明确分级和路权保障,沿线设施对近远期需求的逐步满足,以及与周边住区、城市跨江道路网的无缝衔接是提升通勒骑行意愿和满意度的重要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要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必须有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和利益协调,以及不同部门的协同治理和共建共享。

4.5 在绿道实施层面的思考

在老城区,由于原有的用地体系无法满足绿道建设和城市更新项目的需求,因此,绿道建设的用地协调变得极为困难。为此,应当借鉴城市更新等实践,加强公众参与,以便更好地满足绿道的串联方式、活动需求和可达性,并且及时反馈建设后的实施效果,以充分利用绿道的灵活性。随时进行微调。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对绿道建设和运营有着极高挑战和要求,尤其是对于处于快速发展的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的局限,无法满足当前绿化和改造需求。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的经验,引入社会各界的力量,提高综合绿道建设水平,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以期获得更好的绿道建设效果。利用其具备极强的可塑性,根据城市更新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以满足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绿道城市更新建设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绿道上的“风景”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TOD/城市更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