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党报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2024-03-28袁舒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全媒体党报转型

摘要:全媒体概念起源于20世纪末的欧美,是信息时代媒体融合趋势下所产生的新概念,即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传统媒体手段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全媒体让新闻媒体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直至2007年,随着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媒体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和研究热情。党报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承担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其信息发布不仅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还对民众认知、舆情走向等有着重要影响,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顺应时代、积极进行创新与变革,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的多元化需求。厦门日报历史悠久,创刊于1949年10月22日,在时代的洪流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在内容上深度挖掘,讲好本地故事的同时,利用全媒体技术丰富文章表现形式,力争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流媒体。文章对全媒体大背景进行简单概括,分析党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以厦门日报为例,从顶层设计、采编流程、平台发展、内容创新四个方面,探索党报转型发展路径,以期为党报战略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党报;转型;发展;厦门日报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2-0110-04

一、引言

作为官方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党报发布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等特点。全媒体视域下,党报若要更好地贴合大众、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必须积极转型。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目前已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运营管理,采编流程实行网络管理办法,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文章基于全媒体背景,结合厦门日报转型案例,重点分析党报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

二、全媒体背景概述

就新闻行业而言,全媒体新闻是指将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化媒体技术相结合,依托新媒体平台生产、发布、传播的新闻,着重强调了新闻形态[1-2]。全媒体背景下党报要对自身的功能、责任等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结合全媒体特征与大众信息获取方式,积极进行创新尝试与变革,以自我转型推动发展[3]。

在厦门,全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新闻宣传系统积极参与甚至发起多样化活动,比如“2023网络全媒体厦门行”,全国三十几家网络媒体到厦门采风,聚焦厦门重点产业、科技成果等,密切关注厦门高质量发展与两岸融合的厦门故事。在此良好发展环境中,厦门日报走在前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中央厨房”式融媒体采编流程,建成具备跨媒体统一指挥调度功能的“超级编辑部”,实现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初步形成了“两微一端”和网络电台、网络视频台的全媒体框架。

三、全媒体视域下党报高质量转型的必要性

互联网环境中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其间不乏谣言等,对舆论舆情造成负面影响,对社会大众的信息知情权造成侵害[4]。党报必须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顺应全媒体发展趋势,精选新闻内容、及时推送新闻信息,确保社会大众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媒体了解精准信息,体现党报价值[5]。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适应用户信息获取需求,目前社会大众信息获取途径多样,报纸报刊已经不再是唯一或主要渠道,新媒体信息传播高效便捷,更符合快节奏的时代需求[6]。党报高质量转型,是以用户为目标群体,依托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新闻传播,使社会大众能快速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此增强用户黏性,及时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新闻信息,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7]。其二,更好地传达党的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等,党报作为与社会大众对接的重要窗口,其发布的信息内容会直接影响大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因此其高质量转型能够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客观、全面的基础上增强时效性,让党报具备与新媒体同台竞技的能力,从而加强正面宣传与正能量引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8]。

四、全媒体视域下党媒党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挑战

(一)信息收集与整合

全媒体视域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限制。报纸作为一种纸质媒体,其在传播范围、传播速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若要在信息化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信息壁垒,深挖新闻信息内容。这就要求党报充分顺应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并整合信息。然而,开放的网络环境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如何精准甄别信息真伪,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是党报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这对于提升党报内容质量,拓展党报内容深度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采编完善与革新

在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需要精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在详细核实新闻来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编辑,形成文本。全媒体时代,互联网让信息传播速度更快,采编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包括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新闻内容形式是否能够创新,是否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阅读需求等,需要党报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完善采编流程,革新内容、形式、技术等。这些都需要技术、财力等的支撑,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平台融合与互动

媒体平台为媒体与大众创造了互动契机,厦门日报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运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创新网站内容、开设多个媒体账号。虽然这些举措均推动了其高质量发展,但互动性仍有待增强。“互动”是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也体现了信息交互的特点,如何实现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常态化,成为厦门日报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注重收集大众意见,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内容创新与精选

党报需要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第一时间传递给社会大众,是对接民众的“窗口”。全媒体视域下,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党报作为传统媒体形式,在时效性方面难以与新媒体相媲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忠诚的受众,成為党报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党报内容与精选方面,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同时,也要反映民生民计,立足本土挖掘当地新闻,只有不断创新、精选内容才能让党报在全媒体时代获得新突破、新发展。

五、全媒体视域下厦门日报的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机制

全媒体视域下,党报必须接受来自市场、环境的挑战,从制度、顶层设计层面推动体制、机制变革[9]。从厦门整体大环境来看,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媒体技术、科技创新更是层出不穷,这些都为厦门日报的高质量转型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条件。

自2014年起,厦门日报开始大力推进媒体转型,率先建设融媒体中央控制平台,以期为媒体融合提供快速通道,在此之后“中央厨房”二期建设完成,信息源、指挥系统、发布终端等开始进行创新尝试。以此为基础开展以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一方面报社党委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媒介资源,拓展媒体发展新渠道,加快推进媒体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新媒体中心与厦门日报子报刊进行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官方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抖音官方账号等相继运行,同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厦门新新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用于统筹运营新媒体平台、拓展业务。

截至2023年12月,厦门日报抖音平台账号粉丝数量101.8万、微博粉丝数量117.6万,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各类新闻信息,阅读量均破万,更是经常出现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厦门日报社视频号也在同步发力,2023年9月投洽会期间,厦门日报社视频号发送的《沙特投资部次大臣:不用翻译,我是厦门大学毕业的!》短视频,短时间内被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环球网等数十家媒体转载,单条视频全网点赞量超过100万,观看量超过1.5亿次,融媒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日报社还开发了官方新闻客户端“潮前智媒”APP,其是从“厦门日报”APP升级而来,于2019年5月在厦门日报社第一届新媒体粉丝节上正式上线。潮前智媒融媒体平台,包含管理后台、APP客户端和小程序端。平台专注于聚合全媒体信息发布资源,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新媒体提供融媒体内容生产与精准分发服务,以期充分发挥厦门日报主流舆论阵地政治可靠、公信权威、深度覆盖的优势,打造一个政务公众号入驻的聚合平台。2023年9月在重庆举行的2023中国报业技术年会上,潮前智媒融媒体平台获“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创新案例奖”。

(二)优化采编流程深度推进

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被弱化,社会大众更喜欢用新媒体检索新闻信息。新媒体传递的新闻内容丰富且时效性强,能满足社会大众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10]。传统报刊需要经历漫长的采编环节,再整合编辑新闻内容才能排刊,虽然传递的内容信息真实可靠,但时效性弱于新媒体[11]。全媒体视域下,党报必须精准锁定自身优势,而后结合新媒体技术、媒体平台等,获取精准的内容信息后再进行编辑,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丰富内容传递形式[12]。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部分内容可能会提前披露,但这些内容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党报作为权威媒体机构,必须秉持对新闻内容负责的态度,不能对内容进行夸张、夸大,不仅要真实还原新闻事件,还要及时辟谣,发表声明,避免出现新闻实际内容被模糊、社会大众被误导等情况,影响舆论导向。

厦门日报所建设的融媒体“中央厨房”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与整合、舆情研判、指挥调度、统筹发布等能力,每逢重要活动、重大突发事件,就会启动全天候直播,厦门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会参与其中,稿件由融媒体平台发布,各媒体再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进行编发,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传播。不同平台受其功能、属性等因素限制,所选择的新闻素材也不尽相同。比如抖音账号多发布日常性的新闻内容,除却重大事件以外,注重体现新闻的趣味性,这是因为抖音自带休闲娱乐属性,用户使用抖音的目的以消遣、娱乐为主;微信公众号主要发布重大新闻内容以及各项官方通知,如银行服务费价格调整、“合胞病毒”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受众关注厦门日报,依托有效的多媒体协同发展链条,构建厦门日报全媒体转型新生态。

(三)媒体平台发展增强用户黏性

媒体平台具有多元性、互动性的特点,党报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创新,协同多个媒体平台发布作品,吸引不同平台的媒体用户[13]。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拉近党报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构建更亲民的媒体服务模式,贯彻“服务并忠诚于人民”的核心思想[14]。全媒体视域下,新媒体平台数量增多,互动性是其基本属性,这要求党报积极与社会大众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民众诉求,动态掌握社会大众对于新闻信息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控新闻舆论导向。不仅如此,民众掌握的一手信息往往能够丰富新闻内容,党报可通过与社会大众互动,掌握更多的新闻信息与资料,在核实其真实性以后,予以采纳并进行采编。随着互动性的增强,党报不再“高高在上”,其对接政府与民众意见的窗口作用进一步得到彰显,改变了党报在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培养了忠诚的受众群体,实现了党报效用最大化。

在發展过程中,厦门日报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均会更新信息,汇集多个媒体平台的用户,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粉丝数量不断增加。不仅如此,媒体平台均设有评论区,可拉近党报与大众的距离。另外,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还具有私信功能,厦门日报的抖音账号签名表示大众可以投稿,这不仅有利于及时为用户答疑解惑,增强用户黏性,还丰富了厦门日报的信息来源渠道。

此外,厦门日报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仍然保留了纸质报刊,通过不同平台的有效宣传,增强用户对于厦门日报以及报刊的黏性与忠诚度,利用全媒体大环境所带来的便利,促进报刊订阅,并形成多个媒体平台相互融合的媒体生态局面。比如,公众号文章《厦门一男子做了个决定,全家都夸太明智!》中,对厦门日报的纸质报刊订购进行宣传,同时给出了具体的订购方式与咨询通道,文章中穿插了精美的纸质报刊页面,灵活运用表情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文章评论区更是有用户给出“好评”,表示已经订了一年的厦门日报,对于评论区提出的问题,官方也积极回应。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下,厦门日报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仅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纸质报刊更好地服务于具有保留纸质刊物习惯的厦门市民提供了机会,多途径增强用户黏性。

(四)创新内容丰富本土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地方党报应将与本地人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政策、民生民计新闻等作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形成特色专栏,加强新闻信息的本土化传播,从而吸引更多受众。形式上图、文、音视频等要相互结合,文章、视频生动,语言上可适度融合一些网络热词、“热梗”。现下,人们更习惯直观的信息传播、接收方式,相较于单一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往往能更加清晰地呈现相应含义,因而在形式上应注重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相结合,以便让党报内容更加亲民,改变党报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印象,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呈现内容信息。其中重点部分可用表情包、趣味图片等进行强调,以便于快速提取关键内容,让党报的信息传递更为高效。

内容上,重点捕捉本地民生新闻等,高度契合大众的阅读、浏览、视频观看兴趣,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15]。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除了要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还应开辟本地板块,根植于地域,积极报道与民生民计相关的新闻,让国家层面的战略能够结合厦门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再传播,同时深化厦门民众对相关政策措施的理解。本地新闻则能够更好地抓住大众眼球,由于厦门日报面向的主要受众是厦门本地人,党报应基于此深入民情民心,报道人们较为关注的新闻内容,充分发挥党报的积极作用。

比如,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太火了!三个人只花了……厦门市民直呼太实惠了!》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了3.2万,文本开篇以“秋天的第一顿火锅”为题吸引读者,然后点明“厦门农行品质生活探享家”特别活动,再配合视频、文字、图片等,说明活动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吸引读者注意,文章内容也是市民较为关注的饮食类内容,让厦门市民能够快速掌握经济实惠的饮食信息,这样的选题在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更贴合民生。

六、结语

全媒体视域下,党报高质量转型发展,可进一步保证新闻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更好地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民生民计等。可见,党报转型迫在眉睫。厦门日报积极适应全媒体环境,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机制、优化采编流程深度推进、媒体平台发展增强用户黏性、创新内容丰富本土化传播等方式进行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发挥党报积极作用,为社会大众及时传播更多的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 周小建,尹亚华,朱福敏,等.城市更新视域下推进大城市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深圳市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探索[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2):49-52,163.

[2] 代志武,关咏霞.融合与转型并重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从荆州日报社“十四五”规划看地市报党媒融合发展路径[J].传媒,2021(10):21-24.

[3] 王珊.融媒时代党媒短视频如何走好创新之路[J].新闻世界,2023(9):24-26.

[4] 郭维.融媒体时代纸媒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7):84-86.

[5] 丁建庭.党媒评论传播力重建路径[J].中国记者,2022(10):56-59.

[6] 郑艳.“私域流量”与党媒集团转型发展路径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9(9):45-47.

[7] 严勤.城市党报网站提升“四力”的有效路径[J].新闻战线,2020(3):74-77.

[8] 张鸣,周连山.全媒体时代党报地方记者站功能再塑造[J].青年记者,2021(7):80-81.

[9] 魏东柱.论全媒体时代党报“柔性传播”的五条路径[J].新闻爱好者,2021(11):48-50.

[10] 赵志敏,李兆聪.全媒体视域下地市级党报的傳播路径分析[J].新闻爱好者,2022(3):91-93.

[11] 郭阳阳.以融媒建设推进党媒转型升级:以菏泽日报社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2(11):78-79.

[12] 刘兰英.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采编的转型创新[J].中国地市报人,2022(7):110-111.

[13] 毕嘉琪.全媒体语境下,党媒文化报道如何“活”起来[J].南方传媒研究,2022(1):16-21.

[14] 陆姝彤.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党刊困境与转型策略[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2(1):61-67.

[15] 覃进,刘紫荣,秦明瑛.媒体融合视域下地市党媒的功能创新:从全国地市党媒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看媒体转型重点方向[J].中国报业,2021(23):29-32.

作者简介 袁舒琪,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学、传播学。

猜你喜欢

全媒体党报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