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如何成方圆?
2024-03-28
编辑老师:
您好!
春节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有些纠结。那天晚上,我陪5岁多的女儿玩一款手机游戏,开始说好了玩一次就睡觉。游戏开始后,她又讨价还价,说要玩两次。我觉得大过年的两次就两次,反正时间也没多久,就答应了。
在一旁的先生说我做得不对:“既然说好了的事情,就要按照约定执行,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
我解释道:“规矩也是人定的,当然也可以改。而且毕竟是玩游戏,算不上什么原则问题,也不能太较真。”
先生坚持要从平常抓起、从小事做起,否则会导致孩子将来做事无视规矩。
我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在气头上,我甚至说敢打破规矩也不一定是坏事,比如,墨守成规就会束缚手脚,干事畏首畏尾缺乏创新精神……
我和先生结婚已8年,我俩的性格一个沉稳内向、严苛正直,一个热烈活泼、热爱自由。他是一名退役军人,考学到军校,分配到军营,从军营转业到体制内工作。经过部队的淬炼,他大到为人处事,小到物品摆放,经常强调守规矩、讲条理。而我,读研、北漂;从小到大,性子桀骜不驯,觉得有些条条框框不一定那么合理,也得随机应变。
关于规矩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常有碰撞。当观念产生分歧时,先生会懒得和我“胡搅蛮缠”而沉默,我们之间也会因此闹冷战。
到底什么才算守规矩?平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期待老师帮忙答疑解惑,谢谢。
讀者:人淡如荷
2024年2月16日
人淡如荷:
您好!
从信中我了解到您是一位随和、活泼、热爱自由的年轻妈妈。您在信中提到关于给孩子立规矩,以及夫妻间因为规矩意识引发的分歧,在不少家庭里也会存在。
首先,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从小立规矩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教育问题。有句话说得好: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有这么一段话:“对孩子来说,没有规矩的爱就像是裹着砒霜的糖衣”。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想要给孩子光明的未来,最不能忽视的,便是规矩教育。
其次,给孩子立规矩,大人的态度要一致。有些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之一,是父母只单纯地立规矩,执行时却不坚定。有时为了换取片刻的和谐而对孩子妥协,朝令夕改的情况时常发生,甚至有些家庭大人之间的意见常常相左。“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我们在做出让步的时候,也是需要提高警觉的时候。
再次,给规矩适度的弹性,使之成为积极正向的鼓励,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律。如果孩子已经主动遵守相关规矩半年以上了,可以给予适当的弹性,比如平时每天只能看半个小时电视,周末可以允许多看一小会儿。这一点点的弹性,会带给孩子跳出一味刻板、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懂得尝试适当变通,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将规矩意识转化成自律行为。
最后,给您推荐一个对我很有启发的比喻——火炉原则。在一间冰冷的房子里,火炉的作用和特点有五个。一是带来温暖。它代表好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是对孩子的支持与鼓励。二是给予自由。火炉待在屋内一角,屋子里大多数地方,都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三是底线很低,但不容触犯。屋里虽然自由,但不是没有原则与底线。你怎么折腾都行,但不能碰火炉壁。四是规则要透明公平。屋里不能是黑的,不能让里面的人去猜火炉在哪里,否则大家都不敢动弹了。五是情绪平和稳定。火炉要在固定的位置,有固定的大小,不能忽大忽小,忽左忽右。
爱与规矩并行,对孩子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让我们照着一只火炉来做好妈妈的角色。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别管。管的要少,放的要多,给予充分自由,关注底线就好。但一旦管了,就要态度明确,坚定管下去,没有商量和回旋的余地。
——某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军嫂》杂志社特邀法学专家 李洁
人淡如荷:
你好。
我非常理解你愤怒和茫然的心情,明明一点小事就要吵架,而且在你最生气的时候,丈夫却选择沉默。从心理学上来讲,家庭冲突在生活中一般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如何看待冲突、解决冲突,才更为重要。
首先,要记住,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在冲突中,我们要以家庭和睦为第一目标,照顾自己感受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双方才能放下各自的立场,共同探讨解决冲突的方法。
其次,尊重彼此的规矩,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在遵守法律、制度、规定等社会大规矩的同时,也有各自领域的小规矩。就如你爱人,军营、体制内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万事讲规矩的习惯;而你的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因此更适应灵活多变的生活方式。所以,要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上想问题,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通过有效沟通共同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较为舒适的相处模式。
最后,“当观念产生分歧时,先生会懒得和我‘胡搅蛮缠而沉默,我们之间也会因此闹冷战。”这句话,道出了很多男士在处理冲突中的模式,这一点和女性恰恰相反。女性在情绪中倾向于滔滔不绝地表达,让情绪得到释放;男性则通常保持沉默,选择逃避,但这会让女性更加愤怒。作为女性要意识到,男性的沉默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必做更多的揣测和猜忌。
正所谓,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家人之间需要更多的理解、尊重和爱。愿你们能够正确面对差异,通过不断沟通、调整,找到彼此舒适的相处模式,收获家庭的幸福。
——河北地质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军嫂》杂志社特邀心理专家 朱静敏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