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优势病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2024-03-28秦鸿宇王玉琳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麦粒电针炎性

刘 佳 曹 阳 马 帅 秦鸿宇 王玉琳 张 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神经康复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针灸一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针灸科门诊,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十门诊,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慢性疼痛指疼痛持续或反复疼痛时间超过3 个月[1],常见于某些慢性疾病、组织损伤和多种以疼痛障碍为主的疾病。其全球发病率为12%~30%,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也出现年轻化趋势[2-3]。慢性炎症性疼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指炎症因子长期浸润器官或关节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疼痛,其病程长,且易伴发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因此,亟须寻找副作用小而镇痛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式。麦粒灸属于中医传统疗法,临床治疗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寒、热、虚、实等多种类型的疾病,可作为治疗慢性炎性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近10 年麦粒灸治疗多种慢性炎性疼痛临床及机制文献加以整理总结,以期对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症的临床及进一步机制探究进行参考。

1 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优势病种的基础研究

作为慢性疼痛的常见因素之一,炎性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软组织长期的慢性劳损或外感寒凉,使局部产生了水肿、渗出及无菌性炎症。而局部血供障碍造成了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除,周围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炎症反应,从而产生疼痛。在炎性痛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1.1 麦粒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rmatold arthritis,RA)动物模型的治疗机制

1.1.1 调整炎症因子水平 麦粒灸可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甘君学团队指出,麦粒灸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屈关节疼痛实验评分、足趾肿胀度、运动评分[5-7];并且血清IL-1β、TNF-α、IL-17、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含量及患侧踝关节IL-17 mRNA 表达量均有所改变[6,8-10];这可能是由于麦粒灸通过降低前炎症因子IL-17 释放,进而降低血清致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 达到抗炎效应,通过调节血清骨破坏因子RANKL 及骨保护因子TGF-β 含量以延缓骨破坏、保护骨组织,并通过抑制IL-17 释放增强κB 抑制蛋白激酶z 抗体的表达。

1.1.2 调整昼夜节律 刘旭光认为麦粒灸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cortex,HPA)轴对昼夜节律进行调整[11-16]。但尚未发现不同时段麦粒灸是否对此类炎症因子水平的昼夜节律调整作用有明显差异[17]。

1.1.3 麦粒灸干预实验性RA 动物模型的其他机制 任继刚等[18-20]发现麦粒灸“肾俞”“足三里”干预实验性RA 大鼠对其血清IFN-γ、IL-10 含量及滑膜组织mPD-1、mPD-L1 表达可产生显著影响,认为该疗法是通过调节滑膜组织程序性死亡分子及其配体的表达,调节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以及Th1 和Th2 细胞的平衡,发挥抗炎作用。

王燚等[21]认为NLRP3 炎症小体可能间接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分泌,从而加速了骨与软骨的破坏,麦粒灸通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过表达降低MMPs 含量从而治疗RA。

1.1.4 麦粒灸干预 实验性RA 动物模型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尚娅男[22]发现麦粒灸能改善RA 大鼠足垫厚度,改善滑膜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增生,认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核因子κβ 抑制激酶β 水平并促进滑膜IκB-α 的表达有关。陆文婷[23]发现,麦粒灸“肾俞”“足三里”能显著降低RA 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 水平,降低关节肿胀度,减少滑膜细胞增生,从而发挥抗炎效应;并且其抗炎机制与升高RA 大鼠滑膜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负调控p38-MAPK 信号通路有关。

此外,赖德利等[24]发现,麦粒灸“肾俞”“足三里”对RA 大鼠PD-1 的负性调控机制与其对TCR 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有关:RA 大鼠脾脏组织中TCR 通路上的激酶Lck 和Fyn 表达量明显升高,而该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且在PD-1 被干扰的情况下,其抑制Lck和Fyn 表达的能力有所下降。

1.2 麦粒灸对CS 动物模型的治疗机制

粟胜勇等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灸量麦粒灸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通过激活JAK-STAT 信号转导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抑制环氧化酶途径起到治疗作用[25-27]。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适度上调Beclin-1 表达,增强细胞自噬,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2 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

2.1 麦粒灸治疗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麦粒灸可改善OA 患者局部微循环,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姜宇琴[28]采用膝关节周围穴组常规针刺结合麦粒灸足三里、膝眼治疗OA,2 周后对评价疼痛、僵硬程度和日常活动能力的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以及评价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观察,发现针刺结合麦粒灸对上述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口服芬必得,但临床疗效统计中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王皓[29]对比了麦粒灸7 壮与艾条灸5 min治疗阳虚寒凝型OA 的效果,发现麦粒灸对VAS 评分和WOMAC 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艾条灸,但未对麦粒灸不同刺激量进行比较研究,不能明确不同刺激量对疗效的影响。

一些研究关注到,麦粒灸改善OA 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与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和多种致痛物质水平有关。杨榕等[30]以针刺患侧膝关节周围穴组,配合同一穴组麦粒灸(5 壮)治疗OA,结果显示,针刺+麦粒灸组在改善WOMAC 各项评分、Lysholm 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VAS 评分和中医症候各项评分均优于单纯针刺组,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啡肽和前列腺素E2水平,随访时间短,对复发情况未进一步研究。孙晓等[31]则观察到麦粒灸内膝眼、血海、梁丘等穴,同时配合每日基础治疗与康复功能训练,相对于单纯的基础治疗与康复功能训练,其VAS 评分及血液TNF-α、IL-6、MMP-1、组织蛋白酶D、MMP-9、MMP 组织抑制因子-1 水平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 评分、血液中IL-10 水平和总有效率较高。

2.2 麦粒灸治疗RA

朱沛荣等[32]采用西药口服+电针+麦粒灸治疗RA,观察到该疗法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口服,但缺少评价指标,无法做到客观化。黄玲芝[33]比较了常规药物和麦粒灸八邪穴+常规药物对寒湿痹阻型RA手功能障碍的效果,发现在改善手功能障碍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和VAS 评分方面,后者优于前者;而在改善关节压痛数、平均握力、红细胞沉降率和C 反应蛋白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胡幼平[34]针对不同分期RA 采用麦粒灸疗法,同时结合针刺八风、八邪等穴,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麦粒灸与针刺相结合,共奏疏风散寒,除湿通络等功效。

2.3 麦粒灸治疗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

狄忠等[35-36]评价了针刺联合麦粒灸治疗CS 颈痛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分为针灸组、针刺组和灸法组,治疗后及随访3 个月时,进行麦吉尔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评分及Northwick Park 颈痛问卷(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NPQ)评分,发现针灸组评分均优于单纯疗法组;并且治疗过程中针灸组颈部压痛阈升高幅度最大、每次干预前后压痛阈差值出现峰值的时间最早。陈丽婷[37]比较麦粒灸与温和灸治疗颈型CS 患者效果,两组均针刺治疗,4 周后观察到两法均能降低NPQ、VAS 评分,但麦粒灸组优于温和灸组。麦粒灸不仅能显著地缓解颈部疼痛,还能改善颈源性眩晕,尹婷[38]以颈三针麦粒灸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CS,治疗2 周后,发现结合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单纯电针。此外,还有一些临床研究[39-41]发现麦粒灸与针刺、刃针放血等疗法联合后,对CS 患者NPQ、MPQ、颈椎活动度等的改善优于单纯针刺。

2.4 麦粒灸治疗肩周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SP)

麦粒灸在改善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郭建坤[42]观察了电针配合麦粒灸疗法与单纯电针疗法治疗SP 的效果,以局部取穴加远端配穴,治疗2 周后两种疗法在改善SP 临床症状和功能方面均有效,且前者在改善患者VAS 评分、关节活动度和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上优于单纯电针。朱燕侠[43]采用同一选穴方案,对针刺联合麦粒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瘀滞型SP 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针刺联合麦粒灸对上述3 个方面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单纯针刺。杨士奇[44]采用针刺联合麦粒灸治疗SP 急性期患者,针刺后行麦粒灸5 壮,对比单纯针刺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6.67%,联合疗法在改善VAS 评分和反应肩关节功能的Melle 评分上优于单纯针刺。

2.5 麦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

麦粒灸可改善LDH 引起的腰腿疼痛症状,配合电针或针刺疗法能更好地达到效果。喻红艳[45]以涌泉穴麦粒灸配合电针治疗LDH,与单纯电针治疗比较,前者VAS 和腰椎功能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相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样刘燕[46]也比较了单纯电针与电针结合麦粒灸治疗LDH 的临床疗效,两组主穴均取背俞穴等,观察组在穴位上施以麦粒灸15 壮,2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PQ 和JOA 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吕侑洁[47]以针刺结合麦粒灸疗法治疗腰痛患者,对照组局部取穴进行针刺治疗。进行四次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表、简式McGill 疼痛问卷表、VAS 和JOA 评分,治疗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在治疗早期出现的效果差异,但两组改善疼痛情绪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与展望

麦粒灸因独特的形态和尺寸,相对于普通艾条灸,具有刺激强、时间短、见效快,仅有轻微灼伤或发泡,不易留下瘢痕,且止痛效果好。但对于操作手法的专业度及熟练度要求很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麦粒灸的使用,故近年来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较少。目前麦粒灸在临床研究方面,尚缺乏大样本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因其操作的特殊性,实现随机、盲法有一定难度,如何保证其临床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从现有临床研究来看,可初步证实麦粒灸疗法在临床治疗慢性炎性痛效果较确切。而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疾病的实验研究开展尚不甚充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除RA 与CR 进行过较多层次的探讨外,仍处于对炎症因子等指标的观察上,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对其抗炎镇痛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技术方面应进一步改良,可更精准控制灸柱大小、形状、重量等问题,未来应着力于此,以便更好地指导麦粒灸治疗慢性炎性痛疾患的临床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麦粒电针炎性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蚂蚁和麦粒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从麦粒到面包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