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推进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地区的路径探析

2024-03-28陶树果

党政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会融入流动人口长三角

陶树果

[摘 要]流动人口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分析人口学特征、就业质量和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建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测量其社会融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流动人口在融入长三角地区过程中存在社会融入水平偏低、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偏低、社会交往同质化、公共服务获取不足、政治融入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建议采取建立服务管理联动机制、加强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等措施,协同推进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更好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前来工作和生活,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外来常住人口已经超过3000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且要破除妨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当前,流动人口在融入长三角地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融入水平低、公共服务获取不足等。根据研究需要,作者选取国家卫健委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长三角三省一市数据 ①,并结合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调研结果,分析流动人口在长三角交流交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推进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提出对策建议。

一、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人口学特征

在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中,男性占51.81%,女性占48.19%,男性略多于女性。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平均年龄为35.8岁;新生代流动人口(以下简称“新生代”)占61.25%,老一代流动人口(以下简称“老一代”)占38.75%。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83.721%。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为44.54%;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9.7%,居第二位;大学文化程度的为18.87%,排在第三位。从分代际来看,新生代和老一代中,有50.47%和19.75%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显著较高。从流动特征来看,就流动范围而言,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占比71.69%;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动的比例分别为18.21%和10.00%,流动的主要原因仍以务工经商等经济原因为主。

(二)就业身份以雇员为主,职业类型呈现多元化

长三角流动人口以在私营企业工作和从事个体经营为主,就业身份主要为雇员,占比为71.02%,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比例分别是5.45%和22.56%,就业身份呈现多元化。从代际来看,新生代就业身份是雇员的比例比老一代高13.42%,新生代自营劳动的比例比老一代低11.74%。从职业类型来看,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中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员、经商商贩、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建筑人员和其他职业类型的比例分别为0.37%、12.71%、18.11%、28.45%、35.72%和4.64%。新生代职业类别是生产运输和经商商贩的比例低于老一代,但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员的比例比老一代高10.14%,并且商业服务业的从业比例也高于老一代,流动人口的职业类型呈现多元化状态。

(三)收支比接近一半,住房状况以租房为主

长三角流动人口的个人平均月收入为5017元。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平均月收入为5252元,老一代平均月收入为4645元,新生代的平均月收入比老一代的高607元。从家庭月收入来看,长三角流动人口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9055元。新生代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9306元,老一代的为8658元,新生代的家庭月收入比老一代的高648元。收入决定支出,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家庭平均月消费支出为4267元,新生代的家庭平均月消费支出为4387元,老一代的为4079元,新生代的家庭平均月消费支出比老一代的高308元。但从收支比来看,新生代和老一代的收支比非常接近,在47.12%左右。

收入还会对流动人口的住房支出产生影响。既有研究显示,在流入地有自购房或在城市居民小区居住都有助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②。从住房状况来看,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中租房和已购房的比例分别是60.2%和22.28%,住在单位或雇主提供房子里的占11.60%,住在保障性住房的占1.07%。從代际来看,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已购房和租房居住的比例非常接近,略有区别的是新生代住在单位或雇主提供的住房里的略高于老一代,而住在就业场所的比例则略低于老一代。从住房支出来看,调查显示,去除没有住房消费支出的样本,老一代每月住房支出为1110元,新生代每月住房支出为1358元。可见,住房支出是流动人口在长三角的一项重要支出,达到消费支出的三成左右。

(四)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的意愿较高,但融入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融入意愿是流动人口能够融入流入地社会的重要前提 ③。调查数据显示,91.28%的流动人口都愿意融入长三角,成为本地一员。社会融入水平是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工作或生活,与本地居民互相交流、互相认可彼此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他们对流入地的适应度和参与度。从测量维度来看,杨菊华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应包含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交融和心理认同等四个层面 ④,作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论证,采取4个维度、3级指标这一方案来建构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即长三角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由经济融入、公共服务、政治融入、文化心理融入等4个维度构成。这4个维度共由14个二级指标合成。其中,经济融入维度由就业质量、收入支出水平、住房状况等3个二级指标合成,权重为30%;公共服务维度由卫生计生、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居住证办理等4个二级指标合成,权重为25%;政治融入维度由政治参与、社区参与等两个二级指标构成,权重为15%;心理文化融入维度由居留意愿时长、户口迁入意愿、身份认同、社会网络、生活适应等5个二级指标构成,权重为30%。然后再结合实际数据,本报告选取了26个三级指标来合成二级指标。

对二级指标的权重作如下处理:经济融入维度的二级指标就业质量、收入支出水平、住房状况的权重分别是1/3、1/2和1/6;公共服务维度的卫生计生、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居住证办理等4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是1/5、2/5、1/5和1/5;政治融入维度的两个二级指标政治参与、社区参与的权重采用均值法,即都是1/2;文化心理融入维度的五个二级指标居留意愿时长、户口迁入意愿、身份认同、社会网络、生活适应的权重都是1/5。而构成这14个二级指标的26个三级指标,其权重主要采取均值法 ⑤。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利用stata17.0统计分析软件测量了长三角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

从测量结果来看,长三角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为57.14分,老一代社会融入的平均水平为55.33分,新生代的为58.29分。在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文化心理融入维度62.79分,最低的是政治融入维度24.80分,经济融入维度的得分是54.66分,公共服务维度的得分是57.49分。从分代际来看,新生代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老一代,其中,公共服务和心理文化融入这两个维度都比老一代高出3分左右,经济融入和政治参与维度的得分比较接近。

二、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地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老一代的融入水平低于新生代,且各维度之间差异性较大

在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地区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融入水平偏低,尤其是老一代社会融入总水平及四个融入维度都低于新生代。这表明,老一代在经济融入、公共服务、政治融入、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融入水平都低于新生代流动人口,且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老一代在提高社会融入水平上面临更大的阻力。另外,从四个构成维度来看,四个维度之间差异较大,心理文化融入维度的得分是最高的,政治参与维度的得分最低。这说明流动人口是非常愿意融入长三角地区的,但是他们面临着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社会参与、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融入长三角地区的主要障碍。

(二)就业质量仍然不高,生活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仍然不高,主要以雇员身份存在于劳动力市场,集中分布在生产运输建筑、商业服务业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并且在商业和服务业他们以商贩、服务员、保洁、保安等岗位为主,能使他们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比例较低,虽然新生代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改观,但岗位比例仍有提高的空间。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制约了长三角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其生活水平也有直接影响。生活水平由消费支出和住房情况来体现。在包括房租房贷的情况下,若家庭月消费水平不足4300元,且收支比仅为47.12%,这不仅意味着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不高,而且还能从对立面分析出他们会将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供养流出地的家人或用于提高存款。从住房条件来看,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仍然以租房或住在单位或雇主提供的住房里为主,能够在流入地购买住房的占比不高,还有不少人直接住在就业场所,在长三角地区获得保障性住房的占比也很低。可见,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住房条件和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三)受教育程度不高,社会交往倾向同质化,社会支持网络较弱

长三角区域的流动人口主要以跨省流动为主,在文化程度上,老一代仍以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为主,新生代中虽然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下降了很多,但是仍然以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仅导致流动人口工作稳定性欠佳、经济收入难以提升,还使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发展、社会交往均受到限制,因此他们更倾向与同乡、其他外地人等同质化人群交往,与流入地居民的交流不足。流动人口在长三角区域的社会支持网络仍局限在血缘、地缘层面,除了与其他外地人建立的业缘网络,他们还应与流入地居民建立起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次级关系网络,以获得较强的社会支持网络,顺利融入长三角。

(四)公共服务维度融入水平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尤为不足

公共服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均等化程度将会对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产生重要影响 ⑥。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融入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低,只有三成;二是流动人口获得公共服务的质量比较低,主要通过居住地的村居委或单位发放的纸质、电子宣传资料获得一些职业病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方面的信息,而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公众健康咨询、个体化面对面咨询等方式获得公共卫生服务的比例较低。调查显示,在长三角地区接受过流入地社区提供的随访评估、健康体检等服务的流动人口非常少,占比不足一成。即使生病了,选择不治疗或去药店买点药的调查对象超过半数。这表明,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能享受到的健康教育、咨询、体检等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严重不足。

(五)社会融入程度偏低,流动模式变化对流入地服务管理提出新要求

流动人口在政治融入维度的得分偏低,不仅参与党团、工会等正式组织的比例很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向社区提意见等非正式活动的比例也较低。结合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实地调研来看,流动人口的规模大、文化程度较低、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对长三角地区的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考验,出现了服务管理跟不上的情况。再加上部分流动人口缺乏主人翁意识,更是加大了治理难度。调查还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結构已经开始变化,流动模式出现了从个体化向家庭化转变,流动儿童、随迁老人也在逐步增长,流动人口在子女照护、就医、上学和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对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服务提出新挑战。

三、协同推进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的对策建议

就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中出现的问题,长三角三省一市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作者在结合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经验基础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解决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其融入水平,助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统一理念,建立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联动机制

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口为长三角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应该给予他们和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并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搭建覆盖长三角三省一市流动人口信息的平台,主动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工作,及时收集流动人口的居住地、职业、收入等现状及流动态势等,加强研判,为做好人口统计、预测、公共服务和管理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服务管理内容的联动性。二是长三角应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为流动人口的流动和服务管理提供保障,建议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对流动人口在长三角地区的居住时长实现互相认可,方便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办理积分落户,促进他们从流动者向本地常住居民转化。

(二)对流动人口加强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只有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职业技能得到提升,才能使他们增加收入、缩小与本地居民的差距,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地区社会发展。一是要做好就业信息公布、劳动技能和职业发展培训。二是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鼓励网络教育、夜大学、职业学校、社区学校等平台和机构开展学历教育。只有把新生代作为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才能提高和增强他们融入长三角的能力和意愿。

(三)加大对流动人口住房、子女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

住房、子女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处理流动人口问题的关键,也是保障流动人口融入长三角地区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勇于突破户籍制度的壁垒,在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方面,把流动人口纳入保障对象,实现“租售同权” ⑦。二是要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鼓励公立学校招收流动人口子女,与流入地居民子女共同学习。三是要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为流动人口缴纳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把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预算,加强健康宣讲、咨询和体检等健康服务供给,克服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短板。

(四)支持流动人口成立协会、社团,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流动人口在长三角的政治参与得分较低,不仅参与党政工团等工作的比例较低,而且很少会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中,如参加志愿服务的比例不高,很少给社区提意见、反映问题等。普特南(Putnam)认为民众参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过程就是获得社会资本的过程,而社会资本是移民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支持流动人口成立行业协会、互助团体,充分发挥协会、社团的力量,鼓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其参与社区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还可以在社区基层治理中,在流动人口居住较多的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鼓励他们成立社区志愿者协会,鼓励他们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帮助他们参与社区公益活动。鼓励流动人口成立协会、社团,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还能增加他们与流入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增进互信,亦能有助于他们走出同质化倾向的社会交往圈子,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增加融入长三角地区发展的社会资本,提高融入水平。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

引进社会资本、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将有助于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首先,应当健全社会资本、社会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灵活性、便捷性和高效性,提高社会力量的服务质量。其次,通过税收减免、政府购买及财政支付转移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再次,由于社会服务机构处于为流动人口服务的第一线,应该鼓励社会机构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便于相关部门调整政策措施,促进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形成,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基金项目:上海政法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长三角一体化下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研究》,编号:2019XQN03

注释:

①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09年起一年一度大规模全国性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开数据更新至2018年,但2017年数据关于社会融入的信息更为全面,因此,本文选取2017年数据进行研究。

②明娟、卢小玲、陈丹娜:《广州市流动人口住房状况与城市融入调查分析》,《城市观察》2019年第2期。

③李红娟、杨菊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意愿的族群差异》,《民族论坛》2016年第11期。

④杨菊华:《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⑤限于篇幅,如需长三角流動人口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及权重赋值表,请联系作者。

⑥祝仲坤、郑裕璇、陈淑龙、冷晨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融入》,《财政研究》2022年第7期。

⑦刘英俊:《留而不迁:农民工城市居留与落户意愿分异之谜——基于住房支付能力视角的分析》,《农村经济》2023年第4期。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社会融入流动人口长三角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天津自贸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社会复合治理机制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