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修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3-28◎文/岳

中国信用 2024年1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市场监管惩戒

◎文/岳 倩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比亚迪、苏宁易购、青岛海信、唯品会(中国)、科大讯飞等十余户大型企业的信用修复。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开展企业信用修复,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信用监管格局,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助力,维护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障了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将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失信约束惩戒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经营主体愈发感受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制度威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目的是警示经营主体珍视自身信用,并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更不是要影响其参与市场竞争。正因此,失信主体大都愿意尽快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但由于不知道正确的信用修复方式,甚至“病急乱投医”,由此产生了一些信用修复骗局。这凸显了建立清晰明了、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机制,给失信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机会的必要性。如何更加有效开展信用修复,鼓励和支持失信主体进行自我纠错,对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意义重大。

更好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离不开制度的不断完善。2023年5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管理程序规定(试行)》,进一步明确有关司局职责分工、规范信用修复流程,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运行顺畅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在官网发布了信用修复指南和信用修复申请书、守信承诺书、送达地址确认书等信用修复申请文书样本。清晰规范的修复路径,让失信经营主体明白“污点”是可以光明正大修复的,应避免被五花八门的信用修复骗局所忽悠。

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往,信用修复需要经营主体现场提交各类材料,费时费力。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依托数字赋能,推行“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实现了信用修复“不见面、跑零次”,同时还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展数据共享互认,实现“一处申请,全平台修复”。这些做法帮助企业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有效降低了企业信用修复成本,切实优化了营商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信用修复显示了执法温度,并不意味着对失信的纵容,更不意味着对“失信惩戒”刚性的削减。《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中不仅明确了可修复的情况,还加强了事前事后的监管,不仅要求监管人员核实失信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还明确了弄虚作假可能面临“撤销准予信用修复的决定”“行政处罚信息、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公示期重新计算”的后果。这些规定实际上提高了企业的失信成本,让监管真正长出了牙齿,提升了震慑力。

信用修复是一项常态化、持续性的重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是制度的完善创新,还是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都在推动信用修复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来源:中国质量报)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市场监管惩戒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河北市场监管周年回望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