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品质课堂构建
2024-03-28侯聪聪
侯聪聪
关键词:生活化视域;小学数学;构建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能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做好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迁移,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1]。以“小数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当顾客去布置的“超市”买东西,将不同的物品设置不同的价格,如钢笔5.50元,作业本2.01元,教科书20.05元等。然后教师利用问题模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这些物品中都带有小数点,若是将小数点后面部门出现的“0”去掉,那么物品的价格是否发生变化呢?这样学生会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设置生活化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能设置生活化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维素养,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进行知识教学,吸引学生进行思考[2]。以“百分比”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问题:在国庆期间,学校购入了10箱小红旗,每箱小红旗有100支,而学校学生有950人,那么在国庆节期间,对于小红旗的使用率是多少呢?这样结合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开始计算,首先学生会计算出学校购入所有的小旗数量,用100×10,之后利用百分数来计算小红旗的使用率,最后学生在自行思考与计算后,会加强对数学本质知识的了解,充分提升学生数学运用水平。结合生活化的问题更容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教师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不能仅仅运用理论性知识讲解,要能在教学中结合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推理与分析能力,实践是检测理论的重要途径,学生动手实践更能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材重难点,来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数学知识[3]。以“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去搜集校园中的一些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物体。这样学生在校园中会发现足球场是四边形,而学校内的篮球架则是三角形,教师中的黑板以及课桌的形状都是四边形。学生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动手利用三角形以及四边形去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以此来进行三角形与四边形性质的探讨。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将更容易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从而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水平。数学课堂有效融入生活化元素,做到数学与生活的迁移,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激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学习,促进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蓉,许婉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05):227-229.
[2]馬志义.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第二课堂(D),2023(10):50.
[3]王韦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10):158-16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