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

2024-03-28刘相东王佳琦

种子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适应性黑龙江

张 拓,刘相东,王佳琦

(1.北安市气象局,黑龙江 黑河 164000;2.依安县气象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500;3.四平市气象局,吉林 四平 136000)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黑龙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豆的生长环境特点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营养价值丰富,用途广泛。为了有效保障大豆高产和优质,了解大豆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

1.1 气候条件

大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生长最适宜的气温为20~30 ℃,以22~25 ℃为最佳。大豆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最低为-6 ℃,高温极限为38 ℃。同时,大豆对光照要求较高,充足的光照对促进大豆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作用[2]。

1.2 土壤条件

大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类型没有严格的要求。对于大豆种植来说,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保水性好的壤土为宜,适宜土壤pH 值为6.0~7.0。

1.3 水分条件

大豆对水分的适应性较强,但过干或过湿的环境都不适宜其生长。大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较高,要保证土壤湿润,以利于根系生长和发育。大豆生长期不耐涝,因此在种植大豆时需注意合理管理水分,避免发生水涝或干旱的情况。

1.4 海拔高度

大豆的适宜种植海拔为0~2 000 m,其中以海拔500~1 200 m 为最适宜。海拔较高能够提供适宜的气温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综上,大豆适宜生长的环境包括温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条件,适宜的水分条件,以及适宜的海拔。这些环境因素对于大豆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农户在种植大豆时应根据实际条件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地点,做好水肥管理,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科学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豆的生态环境,提高其适应性和抗逆性,为大豆种植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2 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受到了极大影响。在黑龙江地区,大豆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对当地经济和农户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2.1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地区大豆生长期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由全球大气环流、地球表面能量收支以及其他因素所引起。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大豆的生长期和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2.1.1 温度变化

数据显示,黑龙江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且升温速度较快。温度对大豆的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一方面,较高的温度有助于加快大豆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期,提高产量。另一方面,高温会导致大豆花芽早落、花期延迟和落花增加,减少结荚率,降低产量[3]。因此,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升高对大豆生长期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2.1.2 降水变化

黑龙江地区的降水量呈现不稳定的趋势,既有干旱年份,也有丰水年份。降水对大豆生长有直接影响,干旱条件下,大豆的水分供应不足,容易发生水分胁迫,影响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减少。而丰水条件下,大豆根系容易受到水浸和缺氧的影响,导致根系发育不良,进而影响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2.1.3 病虫害发生和传播

随着气候变暖,一些病虫害的越冬能力增强,虫害发生的时间和频率也有所增加,给大豆生长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随着温度升高,黄豆蚜的数量和密度增加,导致害虫对大豆的侵害加剧;而温暖湿润的气候也有利于病菌滋生和传播,增加了大豆患病害的风险。

综上,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地区大豆生长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变化上。温度升高和降水不稳定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复杂而多样的影响。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对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大豆生长期的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合理选择品种、调整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以提高大豆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保障农户的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4]。

2.2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的影响

2.2.1 大豆种植区域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区域发生变化。虽然黑龙江地区的降水量较大,但干旱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且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干旱频率和强度增加。干旱对于大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大豆播种期和生长期,会造成大豆萌芽不良、生长缓慢和减产。此外,干旱还容易引发土壤侵蚀和风沙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对大豆的影响。随着气温升高,原本适宜大豆生长的地区可能会向北移动。一些原本适宜大豆种植的地区可能变得不适宜,而一些新的地区可能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从而改变大豆播种面积[5]。

2.2.2 大豆产量减少

气候变化对大豆生长期的影响会导致产量减少。高温和干旱会导致大豆植株受到胁迫,从而影响大豆产量。同时,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和龙卷风也会造成大豆田损坏。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变化直接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和发育。随着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延长大豆的生长周期,使大豆更好地发育和成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然而,气温过高会导致大豆花期和结荚期不一致,从而影响授粉和结荚质量,降低产量。此外,高温还容易导致大豆出现褪绿、落叶和倒伏等问题,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同时,黑龙江地区夏季降雨较多,且大豆生长期正好处于降雨集中期。但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雨不均匀和降水量增加或减少。如果夏季降雨趋少,且降雨不均匀,则会导致地表土壤干旱,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如果夏季降雨增加,则会导致土壤过于湿润,容易造成大豆根系窒息和病虫害滋生,也会影响产量。

2.2.3 农户收入下降

大豆是黑龙江地区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很多农户以种植大豆为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农户收入下降。

3 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种植面积的影响

黑龙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大豆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农户的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具有重要影响。

3.1 适应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适应性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生活或发展而采取的适应性策略和行动。在农业领域,适应性行为包括农户对生产资料、种植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土壤、市场和政策等因素的变化。

适应性行为的特点:1)灵活性。农户需要根据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2)创新性。农户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和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3)群体性。农户的适应性行为往往是在同样环境和政策下共同进行的,形成了一种集体行为。

3.2 农户的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

3.2.1 调整种植方式

农户的耕地选择对大豆播种面积有直接影响。黑龙江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适宜种植不同作物。农户在选择耕地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水分资源等因素,以确保大豆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佳条件。农户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耕地,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农户应根据土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大豆种植方式。例如,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户可以采取间作种植方式,将大豆与其他农作物同时种植。此外,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质大豆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3.2.2 提高技术水平

农户的耕作技术对大豆播种面积也有重要影响。虽然黑龙江地区土地肥沃,但如果农户对大豆的耕作技术不够熟练,很难取得良好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农户在耕种大豆时需要了解大豆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做好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如果农户掌握先进的耕作技术,并能合理运用到大豆种植过程中,就能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大豆的播种面积。通过学习和实践,农户不断提高种植大豆的技术水平,关注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改良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法,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3.2.3 适应市场需求

农户的市场预期也会对大豆播种面积产生影响。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如果农户对大豆市场有清晰的预期,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动态,就能更好地选择大豆播种面积。如果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大,价格较高,农户可以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以迎合市场需求。相反,如果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较小,价格较低,农户可以减少大豆的播种面积,避免产量过剩。因此,农户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对市场预期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大豆的播种面积。

农户会在播种前考虑大豆的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市场的品种和数量,注意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的变化,调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销售策略,以确保经济效益。

综上,农户的适应性行为对黑龙江地区大豆播种面积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户的耕地选择、耕作技术和市场预期等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播种面积。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强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户的耕作技术水平和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促进大豆产量和质量提高。

4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黑龙江地区大豆播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和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农户的适应性行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4.1 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和抗性

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的环境压力,选育适应性和抗性更好的大豆品种是关键一步。目前,黑龙江地区的大豆品种相对单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性较弱。因此,应加大研发力度,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品种,并利用基因改良技术提高大豆的抗逆性能,增强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气候变暖,黑龙江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都会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合理配水和科学灌溉,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

4.3 加强病虫害防控和土壤保护

气候变化使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不同的病虫害可能增加或减少,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大豆生长和发育。此外,要加强土壤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和湿度,提高土壤的抗逆性,增强农作物的耐旱能力。

综上,气候变化给黑龙江地区大豆播种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可以减轻影响,包括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和抗性、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和土壤保护,以及提高农户的适应能力。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障黑龙江地区大豆播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地区大豆播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农户适应性行为可以缓解这种影响。未来,政府和农户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障大豆产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适应性黑龙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Write a caption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黑龙江弃风博弈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