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措施探析
2024-03-28黄志兵蒋光猛徐华明田大国吴新天王晓洪
黄志兵,罗 军,蒋光猛,徐华明,田大国,吴新天,王晓洪
(霍邱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安徽 六安 237400)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技术发展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使水稻品种增多,水稻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部分水稻种植区仍存在由于人为种植失误或自然灾害引起的大幅减产问题。为了避免降低水稻种植效益,需要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探究水稻生长发育特点,研究更高质量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1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1.1 育苗
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种植人员需要利用苗床进行育苗工作。在育苗时,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通过晾晒种子,激发种子的活性,然后用药液浸泡种子,提高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包衣处理后的水稻种子不可立即播种,需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放置至少1 d 后才能播种,以此确保包裹种子的药液完全固化。育苗前,需要对水稻育苗床进行压实处理,但要避免压实力度过大造成土壤板结,苗床土壤松实度适宜,可以为水稻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给苗床施肥时,要注意肥料配比,避免出现肥力不足或过高、土壤酸碱度不平衡的现象,影响幼苗健康生长。在苗床预备工作开展的同时,应做好水稻种子催芽工作。将水稻种子浸泡于清水中,待水稻种子吸水量达到自身质量的1/4 及以上即可。
1.2 整地与水肥管理
在水稻移栽前,需要提前对稻田土壤进行处理,翻整稻田土壤,提高稻田土壤的疏松度,为水稻生长提供足够的O2。在翻整稻田土壤时,使用旋转翻整法,翻整深度约为20 cm。在稻田土壤翻整后,需要施加底肥,并对土壤进行水分管理,以此保证稻田土壤的湿度、氧含量、营养成分满足水稻生长需要。此外,需要清除土壤中的杂草,避免出现杂草与水稻争抢土壤养分的情况。在完成水稻插秧工作后,要开展水肥管理工作,保证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与营养成分充足。一般来说,在水稻移栽10 d 后施加肥料,保证水稻正常进入分蘖阶段。
2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2.1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能够针对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应用温度控制手段、水分管理手段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提升水稻幼苗生长质量,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2.1.1 控制苗床温度
在水稻育苗期间,需要及时观察水稻秧苗的状态,等水稻秧苗出齐后将播种时覆盖的薄膜除去。依据当地气候条件与气温条件,做好通风处理工作,保障育苗床环境温度以满足秧苗的生长条件,培育壮苗。
2.1.2 加强育苗水分管理
播种后,育苗床土壤湿度直接影响水稻生长质量。因此在水稻育苗期要加强苗床水分管理。观察水稻生长状态,在水稻秧苗2~3 叶期,保障水稻育苗床土壤湿润即可,避免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水稻幼苗生长。在移栽水稻幼苗时,需要保障水稻幼苗水分充足。
2.1.3 加强预防病虫害
立枯病、稻瘟病、地下害虫是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可选用诺普信跟爽等药剂防治。
2.2 优化叶龄种植技术
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和种植效益。通过观察水稻茎叶的生长情况,及时灌溉、追肥,能够在控制水稻种植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水稻种植质量。
1)观察水稻叶龄,及时掌握水稻的生长状态。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使水稻的生长数据并不完全相同,通过设置固定的叶龄观察点能够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数据进行检测,进而选择更符合生长标准、有较高种植效益的水稻品种。
2)选择合适的水稻种植技术。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使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种植工作等各有不同,水稻种植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水稻叶龄,探究更合适的水稻种植技术。通过观察水稻叶龄,了解水稻的生长状态,进而改良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3)加强水稻生长期间的田间诊断。光照变化、降水变化、气温变化等都是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通过开展水稻生长期间的田间诊断工作,能够及时锁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环境因素,进而为水稻田间管理提供依据[1]。
2.3 优化灌溉与除草技术
灌溉技术与除草技术是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两大关键技术。优化灌溉技术与除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2.3.1 优化灌溉技术
为降低灌溉成本,大部分水稻种植户直接将河流水引入稻田。而河流水可能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质量。
因此,在灌溉时需要对水源进行检测,保证灌溉水源质量。水稻不同生长阶段要选用不同的灌溉技术,比如在水稻孕穗期为保证O2供应量充足,并不需要开展大面积灌溉工作,仅需要保持稻田土壤湿润即可;在水稻返青期,需要通过渗水灌溉的方式,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2.3.2 优化除草技术
杂草会吸收稻田中的营养成分,导致水稻所需的营养成分不足,影响水稻种植效益。因此,通过优化除草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当前水稻种植除草技术多是使用除草药剂,不仅提高了除草效率,也降低了除草成本。但是杂草生长较快,若频繁使用药剂除草,会使药剂渗入稻田土壤中,影响水稻生长环境。因此,为了保证水稻种植效益,需要优化水稻种植除草技术,比如利用复合除草剂对稻田中的稗草进行处理,不仅能够保证处理效率,而且对土壤的影响较小。
2.4 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
1)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在选种、育苗阶段应用药物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在播种后,加强水肥管理,为水稻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病虫害抵御能力。
2)借助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将青蛙、隐翅虫等害虫天敌引入稻田中,利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防治病虫害[2]。
2.5 优化控肥技术
施肥技术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通过了解水稻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做好控肥工作,进而为水稻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在水稻移栽10 d后,施加提苗肥使水稻获得足够的养分。用有机肥替代传统肥料,不仅能够减少土壤污染,也能降低施肥成本。在水稻返青期间,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在降低施肥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水稻质量和种植效益。
3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
3.1 转变种植户思想观念
种植户是开展水稻种植的主体,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质量。要想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技术推广人员要及时对水稻种植户进行引导,使种植户认识到应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关键,进而将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1)加大水稻种植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力度。当前大部分种植户对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的疑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种植户更倾向于应用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较为闭塞,先进的水稻种植观念并未有效流入该地区,使水稻种植户的种植观念较为落后,对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当中。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水稻种植知识与种植技能的宣传和普及,邀请水稻种植专家前往种植地宣传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理念。将视频讲解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使用种植户容易理解的语言介绍相关理念与应用要点,提高种植户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接纳度。
2)通过增加水稻种植投入,实现偏远地区的水稻种植产业升级。部分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稻种植机械水平较差或者不具备升级水稻种植技术的经济实力。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及时加大对水稻种植技术升级的投入力度,通过助农贷款、水稻种植技术扶持等优惠政策,减少种植户的经济压力,推动种植户主动选择和应用更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种植设备,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奠定基础[3]。
3.2 加强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前水稻种植领域中,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水稻种植效益。比如水稻种植区较为分散或环境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进而降低了水稻质量与产量。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和技术应用效果,要重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
1)重视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细碎化会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成本,影响水稻种植效益。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需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解决。在水稻种植区域积极引导种植户开展整租或整村土地流转工作,转变种植户的思想理念,实现集中耕作。通过设置土地转让专项基金,给予土地流转扶持补贴,提高种植户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完善农村福利制度,为土地流转后种植户的生活提供保障,解决土地流转后的医疗问题、养老问题与教育问题。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种植效益,进而提高水稻种植水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水稻种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加强水稻种植区道路交通建设,为种植户销售水稻提供便利。重视水稻种植区域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灌溉系统与节水系统,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建设晾晒场所与粮仓,做好水稻处理与存储工作,保障水稻种植效益[4]。
3.3 选择品种、处理苗床、适时收获
1)种植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创新了农业生产方式,而且为丰富农作物品种作出了贡献。水稻育种技术进步为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更优良的水稻品种。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要依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由于水稻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不同,因此要依据水稻种植区域环境选择抗涝能力较好或抗旱能力较好的水稻品种。要依据土壤实际情况选择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水稻品种,以保证水稻品质。除此之外,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往往并不局限于单一水稻品种,而是要做好2 个及以上优质水稻品种的备选工作,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水稻品质。
2)提高对水稻生长苗床的重视程度。苗床是推动水稻高质量生长、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环节。种植户要对苗床进行处理,为水稻生长提供更优质、更适宜的环境。种植户要分析所选水稻品种的种植特点与生长需求,为水稻生长提供合适的生长条件。水稻喜湿热的生长环境,即使生长环境的温度较高,水稻同样能有较好的生长势。种植户要关注苗床的地势情况,尽可能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且向阳的地块,同时保证苗床土壤养分充足[5]。
3)科学把握水稻收获时间。水稻收获时间合理同样影响水稻的种植效益,种植户不仅要关注水稻的种植过程与生长过程,还要合理安排水稻的收获时间,避免水稻收获时间过早出现水稻生长不完全,或水稻收获时间过晚出现腐烂的现象。最合适的水稻收获时间为种植区有90%以上的水稻茎叶变黄,同时水稻籽粒变硬,此时是水稻最佳的收获时间。
3.4 完善相关政策
有的种植户不愿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水稻生产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稻种植收益较低,影响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需要出台水稻种植优惠政策,提高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
3.4.1 优化农资价格体系
通过调整粮食收购价格与农资价格,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政府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控力度,使农资价格稳定,避免种植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管控粮食收购市场,稳定粮食收购价格,通过多渠道的水稻销售体系解决销售不畅的问题,进而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3.4.2 优化惠粮政策
为了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应给予种植户相关补贴,将粮食生产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直接给到种植户手中,提高种植户生产积极性,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4 结束语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作,当前水稻种植技术发展并不完善,在实际应用水稻种植技术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水稻产量、质量下降。因此,通过不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叶龄种植技术的应用质量,优化灌溉技术、除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控肥技术,确保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质量。同时,要转变种植户的思想观念,推动种植户主动应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重视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与苗床,把握水稻收获时间,完善水稻优惠政策,提高水稻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