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

2024-03-28臧虎生

种子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产密度玉米

臧虎生

(东明县长兴集乡人民政府,山东 菏泽 274504)

玉米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玉米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快速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不断拉长,玉米生产和加工的附加值不断提高。随着玉米品种更新,对玉米的产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1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1.1 栽植密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在种植玉米时,必须考虑玉米的栽种密度,其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影响,种植密度太大或太小都达不到高产效果。在种植密度较小的情况下,单个作物虽然可以得到足够的光照与营养,但却无法将整个种植区的所有资源都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玉米因无法充分利用光照、水肥等资源而导致其长势不良,极易影响其总体产量。

1.2 施肥效应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养分才能维持其生长发育,当大规模栽培时,土壤中的养分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为此,必须进行人工施肥,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肥料分两种,一种是有机肥,另一种是化肥。其中,有机肥营养丰富,肥效较长,适用于作为底肥,应在播种前施入,确保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足够的肥料。化肥是一种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多种元素的肥料,可以更快地被植物吸收,适用于用作追肥。由于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肥的需求较大,给玉米施肥时,应以施用氮肥为主。注意施肥时间和施用量应适时、适度,以免造成肥害。

1.3 种子品质

玉米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玉米产量。要选育萌发率高、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在挑选时,要挑选没有病虫害和杂质的种子。

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再用杀虫剂拌种,能有效地防治各类病虫害[1]。

2 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技术

2.1 选种

玉米产量与种子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选育优质种子,是确保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当前,部分种植户片面追求高质高产,忽视了种子质量,对种子的预处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增产困难,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种植户必须充分考虑种子的品质,播种时不仅要重视高产、优质等优势,还要对种植区域的天气、温度、水分和土质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实地考察,针对实际状况,选用最适宜的种子。

2.1.1 耐旱品种

选择抗旱能力比较强的品种,其优点是吸水性、延展性好,可以充分吸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还具备抗旱功能,对提高玉米的产量有很大的帮助。

2.1.2 耐高、密度高的品种

选育具有较强的群体光合能力和较长的持续时间、较强的抗逆性和较强的活秆成熟能力的高产稠密品种。目前,已有郑单958 和先玉335 两个品种满足此条件,种植密度可以达到75 000~90 000 株/hm2(根据种植品种、种植方法以及土壤肥力及时调整)。在春季,应充分利用土壤中的逆向降水和水分条件,在土壤温度10 ℃左右时进行播种。为使“逆降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采取“一穴一苗”的播种方式,避免玉米品种间竞争水分。

2.2 种子预处理

要想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种植户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将易碎、易腐及易霉变的种子彻底剔除,筛出籽粒饱满、颜色明亮、大小一致的种子,播种出苗后,把弱小苗率控制在5%以内。在正规的种子公司购买种子后,保留购买单据,包括种子的品种说明、种子的外包装等。先把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3~4 d,如果气温过高,可以用凉席遮挡,减少高温对种子的损伤。晾晒种子后,可以用种衣剂或化学药剂拌种,防止种子受到病虫害的侵染,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避免种子受潮,应将种子保存好,并根据当地气温适时播种。

2.3 播种

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对种子进行选育,并对其进行抗病育种。从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看,其产量受环境、气候等因子的影响很大,对籽粒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在种植玉米时,要控制好种子播种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保证玉米秧苗长成壮苗。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天气条件、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4 适时补种

玉米发芽后检查是否发芽,如果发现没有发芽,要及时补种,尽量减少新种子和原来种子之间的生长落差。在玉米2~3 叶期定苗,把玉米幼苗密度控制在最适当的范围内。

2.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是查苗和补苗。发现缺苗后,通过移植的方式补充苗种,并对玉米的根系进行浇水,以确保玉米苗种移植的成活率。适时播种,以确保玉米产量与品质。另外,结合玉米的生育特点,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种植密度,并适时耕作,防止土地变硬。为避免病虫害的侵染和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流失,对植株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应去除田间野草。在对玉米幼苗进行养护时要进行灌溉,通常春季种植玉米的灌水量为2 850~6 150 m3/hm2,夏季种植玉米的灌水量为5 250~8 250 m3/hm2,在灌溉时,根据实际情况,在苗期施用尿素等肥料,确保幼苗整齐、健壮。在干旱地区,结合中耕破土,追施提苗肥。

2.6 病害防治

玉米种植过程中,病害主要有铁锈病、大斑病、小斑病、顶腐病、纹枯病、茎腐病、黑粉病、粗缩病及全腐病等。为使玉米丰产,应积极采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大喇叭口期采取一喷多促,针对害虫种类,突出重点,考虑一般,抓住防治关键时期[2]。

玉米一旦发生病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例如,当发生较小病害时,初期表现为水渍状,后期表现为病叶变棕红,甚至叶缘变黑。因此,应加大对病害的防治力度,大力推广、选育抗性好的品种,尽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在拔节期、抽穗期给玉米施用1 次复合肥,保证玉米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对染病玉米进行集中焚烧,从源头上控制病害。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害。在发病初期,可以用50%多菌灵500 倍液喷雾,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2.7 科学施用化肥

施用有机化肥可使种植地土壤微生物增多,使土壤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提高土壤肥力。在种植过程中,应尽可能选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化肥,并对化肥进行合理配比,保证玉米健康生长。比如,某些地区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玉米产量,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玉米施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以确保玉米高产、增效、为我国玉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当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非常有价值,在施肥前,不仅要对土壤质量进行检测,还要对种植地进行翻耕,合理配制N、P、K 等元素的比例,施好基肥,一般以750~900 kg/hm2为基准,高产田地可适当提高肥料用量,一般为1 050~1 200 kg/hm2。

2.8 正确使用化学药剂

在种植抗旱玉米时,最常见的化学物质是保水剂、抗旱剂等。在栽培时,种植户需结合玉米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并对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水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在土壤失水严重的情况下,施用保水剂可以对土壤水分进行有效调控。在施用保水剂的同时,也可采用浸根和包衣的方法,使玉米种子提早出苗,对其后期的生长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抗旱药剂可以减少玉米体内的水分流失,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加快玉米生长速度。

2.9 种植技术

想要获得玉米高产,必须在增强种子抗病性的前提下选择优质种子。玉米产量易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因此对玉米种子要求比较高。要根据株型品种决定密度,控制播种数量,紧凑型玉米适宜播种量为6.7 万~7.5 万粒/hm2,平展型中熟和晚熟型玉米适宜播种量为6.00 万~6.75 万粒/hm2,种植时,应注意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确保玉米幼苗茁壮生长。早熟、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可以采取集中栽植,以保证栽植间作的合理性;在干旱区,要加大灌水量,确保种子的萌发和成活率。此外,控制土层厚度和科学合理施肥,确保玉米正常生长。为此,必须抓住“合理密植”和“足水播”两个要点,才能保证玉米的出苗率和出苗量,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3]。

2.10 玉米播种期应注意的问题

玉米的高产与种植密度的大小有直接关系,而玉米产量又与环境、气候、土壤温度、地下病虫害等因素有关。在播种时,可适当加大播种量,使种植密度增大,从而有效确保壮苗。同时,还应根据气象条件、土壤状况、管理水平及栽培方法等因素,科学设置播种密度。早熟品种的生长期较短,可以采用密集栽培的方式。灌水量对种植密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干旱的地方要增加灌水,保证种子出苗率。此外,在播种时,要注意覆盖土的厚度,并且科学合理施肥,遵循适宜原则,让化肥与种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化肥烧死种子。

3 玉米种植中的抗旱性对策

3.1 适期栽培

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由于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限制,种植玉米的方式为1 年收获1 次,因此,种植户必须科学规划玉米的种植时机,确保玉米产量稳定。如果种植户播种时机错误,极易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为了确保玉米高产,在播种前务必确保当地的平均气温与玉米生长所需的温度相适应,而非提前播种,避免因为低温而导致种子被冻死,也不能太晚播种,否则会错失种子的最好成熟期,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北方雨水较少,经常发生干旱,在播种前可以适当喷湿种子,提高种子的成活率[4]。

3.2 稻草覆盖

采取稻草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同时采取节水、保墒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田间试验,稻草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了确保玉米健康生长,可以在其出苗期进行1 次浅耕,并在拔节期进行深耕,以增强土壤生命力,促进微生物活跃,减少水分蒸发,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并实现增产。

3.3 节约用水

玉米需水量较大,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避免浪费水资源,必须积极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以灵活的方式应对玉米干旱,从而有效预防突发性断水事件的发生。

由于玉米自身的耐旱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降低水分消耗。为了确保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采用开凿渠道、引流等措施,扩大水源,保证玉米种植区的水源供应充足[5]。

3.4 翻耕作业

为了确保玉米在生长期间能更好地吸收水肥,可以在播种前采用深耕的方式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确保玉米健康生长。此外,在耕作过程中还需要对土地实行精细管理,使其达到适宜玉米生长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在深耕时,将耕层深度控制在15~40 cm,通常,玉米的产量会随耕层的加深而提高。因此,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满足作物生长,必须将耕地耕层加深,通常2 年操作1次,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4 结束语

为了确保玉米产业可以有效发展,必须从栽培技术和预防干旱两方面入手,采取合理措施及时解决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并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栽培,提升栽培技术水平以及抗旱能力,合理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做好抗旱工作,对实现玉米增产、增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高产密度玉米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收玉米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最饱满的玉米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