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度”串联教学法在“卖场陈列设计”课程中的实践

2024-03-27妍,吴艳,曹

纺织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卖场陈列串联

杨 妍,吴 艳,曹 俐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江苏 苏州 215009;2.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时尚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陈列设计作为一门涵盖面较广的学科,在服装、广告、餐饮等领域都有涉足,是在近代服装销售形式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1]。“卖场陈列设计”作为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审美、调研、实践能力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满足服装行业需求的核心课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2021年正式成立的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是江苏省唯一的五年制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开设了“卖场陈列设计”核心课程。教材选用的是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服装店铺商品陈列实务》,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卖场整体规划、卖场通路设计、卖场陈列组合设计、卖场陈列色彩搭配设计和品牌店铺陈列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立足类型特征、抓住课程这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成为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2]。

目前,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学术界中“三度”一词的相关研究和论文逐年增多,大多数从教学方式构建的“深度”“锐度”和“温度”出发解读教学模式,或从“深度”“饱和度”和“紧张度”出发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李海明等[3]提出了“三度一体”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从科学维度、哲学维度和宗教学维度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这些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上都有不同的建树,但针对“卖场陈列设计”课程或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中的指向性探究较少。

1 “卖场陈列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相关课程之间彼此孤立,关联性不强

“卖场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包含空间规划、卖场通道动线设计、陈列色彩、道具、氛围、卖场橱窗以及陈列手册的制作等,不仅涵盖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知识,还包含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授课过程以及学生作业中存在知识脱节、没有关联性、多位教师授课内容重复等问题,但实际基于该课程的特点,卖场店铺的调研、设计的规划、草图的绘制、效果图的表现、SketchUp(SU)的渲染等每一个环节或某一个知识点都与其他课程息息相关,因此,“卖场陈列设计”课程对专业知识的连贯性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若没有将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学生很难自主将知识进行串联,这也是课程之间彼此孤立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在于不同专业课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授课,在教研组会上,教师之间没有充分沟通与交流,导致课程之间衔接度不强,甚至会出现课程与课程之间重复讲授相关知识点。若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多,能形成连贯的、相关的教学环节,尤其在课程交接上,能交接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已学知识、期望学习的知识等信息,更有利于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

1.2 实践场地受限,产出较低

“卖场陈列设计”课程对实践场地的要求较高,包含道具制作室、1∶1卖场店铺、陈列柜、陈列架、流水台等。目前,学校配备了相关实训场所,但无法满足人数过多的实操实践需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而本专业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对实践经验要求高,实践场所受限导致产出低下,学生无法获得实践经验。

在“卖场陈列设计”课程中,学生需要用货架进行陈列规划练习;需要调节灯光进行照明训练,运用光影和道具营造不同的氛围效果;需要根据不同大小、格局的卖场进行主通道、副通道、客流动线设计,同时在设计中要紧密结合卖场面积、通行人数和基本通道宽度等。这些技能并不是在小模型制作中得到加强的,而是需要利用实际大小的场地、道具、货架等进行多次实践总结出相关经验。学生只有通过手动实操练习,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甚至推翻部分理论从而得到新的认知。

2 “三度”串联教学法的定义

“三度”串联教学法是指“专业理论维度”“专业实践维度”“学科交叉维度”的融合式教学法。

2.1 专业理论维度

专业理论维度即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串联,融合消费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经济学、历史学和设计学领域的知识,将设计流行趋势、消费者心理等融入“卖场陈列设计”课程中,夯实专业教学理论基础。

2.2 专业实践维度

除依托课堂外,还需依托名师工作室、实训场所、企业学院等,让学生拥有“学、做、验、创”四级平台支持,拓展专业实践维度,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2.3 学科交叉维度

“卖场陈列设计”课程需融合营销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发挥商品陈列的最大效益,使专业与时俱进。

3 “三度”串联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卖场陈列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全方面了解服装行业、商品陈列行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并能独立完成卖场陈列设计任务。

3.1 加强跨学科融合,增加专业维度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卖场陈列设计”课程从卖场陈列设计的调研阶段引入信息统计学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调研期间快速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后期设计。空间规划、通道路线、陈列色彩与氛围从视觉营销角度、消费角度以及企业管理角度进行充分考虑,因此,这里也涉及营销管理、消费心理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知识。道具设计、货架层高的选择需紧密结合人体工程学。此外,橱窗在卖场中具有引导和吸引顾客的重要作用,橱窗设计可以融入人体交互设计与信息传媒技术等手段,增加橱窗展示效果,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这些环节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与设计学科相关,还与数学、人体工程学、工学等紧密相连,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既要注重设计学,又要增加其他学科的占比,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加学生的专业维度,课程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框架

3.2 打造课程链,增加理论维度

“卖场陈列设计”课程与服装陈列与展示专业的其他课程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卖场陈列设计”课程之前,需要进行“陈列认知”理论基础学习、“陈列效果图表现”手绘练习、“信玺荟”与“SU草图大师”软件学习、“人物形象设计”学习、“服装心理学”与“服装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知识扩充(图2)。课程链的设置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得到体现,在每周的教研室会议中,各科目负责老师也会交流目前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环节上也做到了承接连贯。这种课程链的设置为该课程奠定了理论、手绘、电脑技术等基础,让学生在该课程中发挥了最大的优势。此外,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设计卖场空间,还要完成品牌发展战略制定、产品开发、陈列软件模拟和实际操作,层层任务的制定也让该课程形成“项目链”,环环相扣,让知识理论维度得到扩充的同时稳步落地。

图2 课程链

对接服装陈列设计“1+X”职业技能等级的标准、全国服装商品展示技术技能大赛的规程和陈列师职业岗位的需求,课程设置不再专注于一本教材,而是多课程联合打造,例如在陈列展示形态、模特着重造型模块,需要加入大量服装设计与美学搭配艺术的知识。

3.3 打造现场感,增加实践维度

陈列技能性质决定课程必须注重“落地性”[4],在实践环节分两个步骤进行项目“落地”:一是制作小模型,二是深入企业,两者缺一不可。作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陈列模型的制作既能考查学生对于陈列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完成的实物作品展现学生对于陈列综合知识的运用,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服装陈列类课程典型的理实结合特征[5]。在陈列模型制作环节,学生能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调节,以此节约制作材料。

目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配备了一个1∶1的卖场陈列店铺,可供约15人学习。学生可以在卖场内进行服装的陈列,同时学校还匹配了10个陈列橱窗,可供30人进行橱窗陈列设计。在实践方面,学校积极与苏州校服生产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卖场陈列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实践平台(图3)。同时,“卖场陈列设计”课程融入了“1+X”服装陈列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内容,在初级和中级资格考试中,学生通过率为100%,优秀率达76%。

图3 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单位

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依托课程平台,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真实工作项目为引领,通过“数字化店铺模型”、虚拟仿真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信息化与职场化的融合、作品与产品的融合,教学效果超出教学预设,方案被企业认可并采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和品牌意识等得到了显著增强[6]。

4 结语

通过“三度”串联教学法,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课程环节的设置应用于实践项目中,与之前重复、单一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在实践、理论、专业技能上都有显著提高。目前,“三度”串联教学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学科交叉维度方面,由于涉及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难免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学习或聘请相关专业的资深人士。其次,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思政教育的融合也非常重要。最后,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串联传统与潮流,更好地完成育人育才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卖场陈列串联
用提问来串联吧
用提问来串联吧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供求大卖场
卖场
卖场
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