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学生配套服务模式研究
2024-03-27李永红卢秋云姜学峰王秀兰于茂才
李永红 吴 杨 卢秋云 姜学峰 刘 洋 王秀兰 于茂才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学生配套服务模式研究
李永红 吴 杨 卢秋云 姜学峰 刘 洋 王秀兰 于茂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锦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在高校智慧商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校园商业应如何适应一流大学建设,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需求。本文通过校园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结合高校学生配套服务研究校园商业的发展历史、经营现状和师生需求,分析校园生态服务的解决方案,提出要从服务质量、公益属性和产教融合等方面,推动建立校园超市等具有优质服务、公益价格和教育功能的校园特色商业服务体系。
校园商业;学生配套服务;产教融合;校园超市
高校智慧商业生态建设研究是指推动建立学校商业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技能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的服务系统,为各部门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学校校园商业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和老师们对更好的校园生活的需要。持续深化探索高校智慧商业建设,围绕师生需求不断迭代,丰富校园服务多样性应用,提升校园管理服务能效,让安全、舒适、优质的智慧校园体验,成为院校的常态化生活。
一、校园商业
(一)全国高校情况分析
高等学校共有3012所,普通高等学校2712所,大学生人数约为4183万人。中国有十个城市拥有最多的高校,它们分别是北京、武汉、广州、重庆、郑州、西安、上海、成都、天津和长沙。不仅如此,年轻城市也崭露头角,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城市”。
预计2022年至2026年,中国高校在校生消费规模将从8495.7亿元上升至1520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人均年消费金额3万元,未来将覆盖9000万高中以上学生人群。
(二)校园商业的现状及现实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在大学周围,出现了很多大型的品牌购物中心、市场等社会性企业[1],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商品选择和商业服务,逐渐削弱了原本垄断市场的校园商业,使其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引发了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挑战。此外,线上购物的普及也对传统的校园商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它在校园生活中占比逐渐增加。显然,校园商业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其未来。[2]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校内商业服务点仍有36%的大学生选择,略低于42%选择在线购物平台,但高于17%选择校外商业店铺。这表明校内商业服务点在大学生的消费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选择校内商业的主要原因包括:1.90%的受访者因为距离便利,使得购物更加方便;2.43%的受访者看重价格上的优惠;3.23%的受访者因为商品种类齐全;4.18%的受访者因为商品质量较高;5.15%的受访者因为享受了良好的服务和购物环境。这些数据表明,便捷性仍然是校园商业的最大优势,而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显著。另一方面,校园生活服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面临的挑战包括:后勤能力不足,包括设备和管理水平的滞后,以及校内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问题;生活安全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生活用水和用电问题,以及校内出行的安全性;物资供应方面存在能力挑战,尤其是在疫情结束后,校内需要更丰富的物资供应来保持稳定;校园生活缺乏活力,不够符合时尚潮流、绿色环保以及线上线下数字化的趋势。
二、高校学生配套服务
(一)高校学生配套服务涵义
作为高校学习之外的重要环境,学生服务区域成为人际交流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场所。随着时代的演进和设计理念的发展,高校学生服务区域的规划和结构变得更加灵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变和学生需求。[3]
高校学生服务区域广义上是提供娱乐、餐饮、体育、文化等活动以及相关支持服务的地方。更具体地说,这包括学生宿舍区内的各种配套设施,如商店、超市、通信服务、邮局快递、银行、健身房和咖啡厅等。在这些空间中,学生宿舍楼、公共餐厅、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筑扮演重要角色,它们的功能鲜明,布局紧凑,旨在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同时,配套服务区域可以作为主要服务区域的延伸,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多功能建筑存在,旨在便利日常生活、丰富学生体验以及促进社交互动,充当主要服务功能的有益补充。
(二)高校学生服务区域的布局发展
现代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学生服务空间也在不断演进,从西方国家传入日本,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些配套服务设施逐渐向社会开放,营造出开放和交流的氛围,空间规划更注重与环境的融合。配套服务空间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化,与教学空间有机结合,将学生在校园内的一切活动视为教育的一部分。
近年来,国外高校的学生配套服务空间发展独具特色,注重提升质量,主要集中在局部改进和物质条件改善方面。然而,现代高校建设更注重小规模部分的规划和改进,使得对配套服务空间布局的探索更加微观化。
以往有关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的相关研究中,生存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均采用常规的Kaplan-Meier法。然而,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转归包括生化复发、死亡和无复发生存等多种形式,运用Kaplan-meier法评估生化复发率则会将无复发生存和死亡状态均归为删失病例,如此估计的删失比例与事实不符,继而造成统计学偏差。这种情况下,以累积风险模型为研究方法的竞争风险分析在估算生化复发这一终点事件的同时考虑其他竞争终点事件,更具有合理性[30]。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之后,高校学生生活服务开始逐渐独立运作。社会资金的注入逐渐将学生宿舍区演化为学生生活园区,提供了便利店、健身房等多样化生活娱乐设施,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21世纪以来,多功能设计理念兴起,学生服务区域规划更人性化,更全面考虑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三、校园服务生态一站式解决方案
(一)科技后勤,智慧校园
“科技后勤,智慧校园”,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开展“高校智慧商业生态建设研究”的课题计划,与天猫校园合作共同提出的校园服务生态一站式解决方案。天猫超市隶属于阿里巴巴旗下的重要业务单元,天猫校园整合了阿里巴巴的庞大生态系统,为校园师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基于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师生提供多维度、多形式的服务,有助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其目标在于创造一种综合了购物、学习、生活和实践的校园生活新方式,以实现校园商业与教育服务的有机融合。
(二)3+1新校园生活服务生态模式
3+1新校园生活服务生态模式:校园新零售服务,三生态、三能力;校园新生活服务,共享性、多样性;学生全域特权,线下线上相融合;校园社会责任,绿色公益。
1.校园新零售服务:三生态、三能力
“三生态”包括:天猫校园店、品牌联营生态、创新零售业态。天猫校园店:通过空间服务升级,打造更符合师生需求和喜爱的一站式校园新零售服务;集购物、休闲及互动为一体的丰富零售生态。品牌联营生态:已携手国际和国内众多连锁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品牌授权门店入驻校内,直接面向校内师生提供专享商品及权益。创新零售业态:24h无人小铺,占地小巧灵活,全天技术安全监控,更省人力;鲜果小铺,定制校园市场专属的“鱼羊”,包含果切果捞果汁。“三能力”包括:智慧数字化能力、供应链货品支持、年轻时尚品牌性。智慧数字化能力:线下,以阿里平台为基础,实现门店数字化运营管理,涵盖交易支付、商品库存、客流会员等各环节;线上,线上线下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专享价商品及服务。供应链货品支持:“瞄莘莘”自有品牌:结合阿里1688产业带资源,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性价比的自有货品供给;借助终端规模效应及人群价值,获取更多通路品牌特渠政策,改善门店毛利空间。年轻时尚品牌性:已成为时下最年轻时尚的校园服务品牌:品质、潮流、新鲜。潮流新品牌、新品类、网红商品入驻校内。
2.校园新生活服务:共享性、多样性
3.学生全域特权:线下线上相融合
校园全域学生特权,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让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更美好,更特别。校园人群认证:学生一键认证,标记特权身份;学生专享特权好货和权益:为学生提供学生特别的东西和更为合适的价格;线上线下消费:打通线上线下全链路体验,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消费更加方便。
4.校园社会责任:绿色公益
校园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绿色、阳光、健康。助力绿色双碳校园,鼓励广大学生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减碳行动,实践绿色生活方式。推进服务育人,产教创新,积极推进国家党团活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建设公益有爱的校园生活,联手多家服务商伙伴,与多家公益机构合作,为贫困地区学校创造更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推进“以体育人”。
四、高校商业建设规划
(一)提升校园商业的服务质量
校园商业企业需要采取以下行动,以提高服务质量并塑造校园商业品牌。
1.标准化服务质量水平。为了适应成都当前国际前沿,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国家商业服务标准和国际一流高校的校园商业服务标准,根据国内情况,借鉴国际领先的校园商业标准。这需要借助专业团队的研究,以制定适合每所高校特殊情况的校园商业服务质量准则,以引导校园商业的运作。
2.服务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为提供高标准的校园商业服务,必须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构建高素质服务团队。通过充分借助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服务人员的标准化用语和技能,打造适应校园商业需求的培训机制。
(二)提高校园商业的公益属性
校园商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效益,以满足师生对优质校园生活和教育需求为主要目标。为提高校园商业的公益性,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大学生定价机制,考虑他们的消费能力,并与校园周边商业价格进行比较,以确保企业正常发展为基础,坚守微利定价原则,让学生受益。
2.创造宽松的商业运营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公共空间,如在天猫校园超市等设立共享区域。这些共享空间成为多功能的休闲和交流场所,深受学生欢迎,从而在确保商业服务的同时服务广大学生。[4]
3.积极融入校园公益活动。有关企业可以通过赞助校园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并在营造良好的学校商业信誉的同时,对构建和谐校园做出相应贡献。
(三)产教融合的建设
秉持教育和服务育人的原则,这是校园商业与一般商业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校园建设也对高校培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后勤部门担负着大学校园的主体工程,其工作难度很大。要在后勤工作中充分体现“育人”的思想,把“服务育人”作为中心。我们以优质后勤服务质量为目标,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5]我们要以高品质的服务打动人,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们,用文明的榜样感染人们;重点加强学生在环境育人方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把后勤工作真正融入到校园的绿色人才培养系统之中[6]。
1.普及商业知识,树立正确商业价值观。开展校园商业应主动对接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商业知识需求,有系统地进行商品质量宣传、商业策划竞赛、商业实践讲座和消费观念教育等活动。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消费指导。
2.创建工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商业实际操作技能。长期以来,勤工助学一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比如商店陈列员、质量督察员及商业活动策划员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积极响应校园商业的教育特性,联合天猫校园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根据统计,从2022年9月到2023年10月,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等学院累计参与实践的学生达52人。参与实践的学生人数统计表,见表1。
表1 参与实践的学生人数统计表
校园商业作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商业实习的实战平台,激发现有学生队伍活力,营造学生同辈服务亲和力,即为广大学生创建实习见习的成长平台,也以学生之力宣传推广自身形象,打造校园商业独具的教育特性。
3.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可以邀请企业家和创业导师来进行讲座和指导,提供创业项目孵化和创投支持。在创新创业培训中,学生们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知识。从市场调研和竞争情报收集,到商业模式设计以及融资策略,将掌握一系列创业所需的工具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创业培训,学生们将培养起自己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勇于冒险、积极主动、有创造力以及身怀激情的态度,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业点子变成现实。
4.职业技能认证。与行业协会或认证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认证的机会。这可以帮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力,也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具实用性的人才。
[1]梁亮,刘伟纲,谭梅.基于教育属性的校园商业发展研究——《长三角高校校园商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课题分报告[J].高校后勤研究,2020(07):50-51+54.
[2]张晓攀.高校校园商业市场管理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7(08):61-63.
[3]朱宇恒,边川.浅谈当代高校学生配套服务空间布局——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2(02):40-41.
[4]曾婷婷.新零售趋势下高校商贸服务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6):224-225.
[5]卢云云.校园商贸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93.
[6]张文平,闫文鑫.以节约型校园为起点,推进高校绿色校园建设——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0(07):52-54.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项目编号:ZNZL2023B01)
(责任编辑: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