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终端自动验收系统的研制
2024-03-27张贝贝何维祥李小荣
张贝贝,何维祥,许 笑,孙 雪,李小荣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1 选择课题
在“双碳”背景下,配电自动化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撑[1-2]。在配电自动化改造与新建过程中,大量终端数据须迁移、接入核对,以往通常采用人工电话核对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存在信息核对不完整的风险,对后期配电网安全生产工作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小组开展调研,发现行业内以及市面上,并没有具备实现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自动验收的装置,故将课题设定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自动验收系统的研制”。
2 目标确认
调取配电自动化系统(D5200)验收记录,经过统计、计算得出,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单条信息验收耗时80.18 s。小组决定研制具备信息自动验收功能的系统,有效缩短验收时间,将活动目标设为:单条信息验收时间不超过2 s。
3 提出方案
课题研究难点:如何简化接口,适应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设备;如何实现现场设备的自动加量功能;如何实现终端信号的准确传输;如何实现信息的快速比对功能。
为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研、讨论研究,提出“配电自动化终端自动验收系统的研制”的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配电自动化终端自动验收系统
3.1 总体要求
现场加量装置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适应各种复杂工况。装置接口灵活丰富,接线简单,适应不同厂家设备。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良好,实现自动验收,可靠性高。
3.2 功能描述
现场完成加量装置与配电自动化终端硬件连接。调度主站下发验收命令,控制加量装置对现场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流、电压加模拟量及状态量,并接收现场装置传输的信息,进行比对,输出验收报告。
3.3 方案分析
本次研发的自动验收装置实现功能多,集成化程度高,适应各种复杂工况,减少人工参与,大幅提升准确率与效率,但投入的研发成本高。从长远角度看,研制的自动验收装置效益巨大,符合未来坚强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趋势。
4 方案设施
系统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核心在于检测验收接口设计,软件主要包括加量方式、数据传输、数据比对功能3个部分,如图2所示。
图2 配电自动化终端自动验收系统主要功能
4.1 模块要求
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自动验收系统的组成模块进行逐一分析对比,具体如下。
检测验收接口主要比较端子接口与航空插头优缺点,端子接口具有接线灵活等优势,但接线耗时长,航空插头具有即插即用等优势,但接线方式固定。综合两种方式优点,选定为端子接口与航空插头结合方式。
加量方式有人工触发和程序触发2种加量方式,经过试验对比,程序触发具有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触发、加量时间短、成功率高等优点,选定为程序触发加量方式。
数据传输功能中,数据的完整性在整个验收过程中尤为重要,小组经过讨论,主要比对3种算法MD、SHA、MAC。从数据传输的完整度、耗时等2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选定MAC算法。
数据比对功能中,有大量的实时信息量与标准信息量要进行比对,小组综合考虑代码编写难易程度、程序执行正确率、信息量比对耗时等,从字典法、决策树、矩阵计算法3种方案中,决定采用决策树算法。
确定各模块方案后,对系统的各部分分别进行设计、制作、试验,最后进行联调。
4.2 模块的设计以及制作
4.2.1 检测验收接口
选购航空插头以及端子接口进行焊接,如图3所示,适应不同厂家DTU、FTU的接口设计,做到即插即用,大大缩短设备接线时间并提高接线准确性,经过测试,端子接口状态量以及模拟量的输出准确度均达到100%。
图3 端子接口与航空插头结合实体图
4.2.2 程控加量功能
编写程控加量程序,包括测试量列表和加量规则,并可通过“新增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来进行调整,显示测试结果,经过测试,电信号输出准确率达到100%,单个信息触发加量时间也小于0.1 s。
4.2.3 数据完整度传输
编写MAC算法程序,重点在于开发转发表校验模块,信息检测验收数据表按照名称和点号等校验设备信息,经过测试,输出数据库信息完整度100%。
4.2.4 主站数据对比功能
基于主站系统,开发信息联调验收模块,自动接收判断现场触发的信息,与主站验收系统信息点号和名称进行比较,核对加量值,如图4所示,经过测试,单位信息耗时均0.1 s,验收准确率100%。
图4 主站对比结果
5 取得效果
小组研制的新型配电自动化终端自动验收装置投入使用后,以10 kV华铝线-经II线1087开关、10 kV镇茵线H797环网等为例,结果如图5所示,单条信息由活动前平均80.18 s缩短至1.47 s,小于预定目标2 s。
图5 传统与自动验收效果前后对比图
通过本次QC活动,实现自动化终端投运率为100%,信息接入合格率为100%,“三遥”成功率为100%。同时,整体缩短检修对外停电时间3 h,缩减时间接近37%,提升了供电服务质量及供电可靠性。下一步,小组将进一步优化装置,如体积小型化等,使得装置更容易携带等,更好地服务于配电自动化终端验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