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及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

2024-03-27解宇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泌乳初产妇母乳喂养

解宇英

【摘要】 目的 探讨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及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母乳喂养,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乳旁加奶技术。对2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自信心、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房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泌乳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reastfeeding self efficacy scale,BSE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66.67%、86.67%、97.78%,比对照组的46.67%、66.67%、77.78%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比对照组的33.33%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能有效改善泌乳情况,增强母乳喂养自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初产妇;母乳喂养;乳旁加奶;泌乳;母乳喂养自信心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41-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1

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相较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更有利于母婴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母乳喂养率目前仍有待提高[1]。产后早期,部分产妇因乳汁分泌不足,采用奶瓶、小勺人工补奶,不符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原则,导致母乳喂养成功率下降,易使婴儿出现乳头错觉。乳旁加奶是指通过辅助器具模拟母乳喂养方式,使婴儿通过吸吮乳头获得母乳或代乳品,既能保障婴儿喂养需求,锻炼婴儿吸吮能力,又能对乳房产生有效吸吮刺激,利于乳汁分泌[2]。为改善初产妇泌乳情况,增强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本研究将乳旁加奶与母乳喂养相结合,探讨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及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6.13±3.43)岁;孕次1~3次,平均(1.65±0.28)次;孕周35~40周,平均(38.49±1.66)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

30例,剖宫产15例;受教育年限6~18年,平均(12.49±2.55)年。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6.99±3.57)岁;孕次1~4次,平均(1.59±0.44)次;孕周36~42周,平均(39.02±1.17)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

14例;受教育年限8~19年,平均(14.25±2.18)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单胎;已婚;产后母婴同室;年龄≥20岁;依从性良好;可正常交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拒绝行母乳喂养;产前合并乳房疾病;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7分;合并严重产科并发症;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新生儿存在乳糖不耐受综合征;伴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母乳喂养。给予产妇相关护理,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口头讲解、播放视频等方式,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母乳喂养的技巧、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等,发放母乳喂养指导手册,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疑问。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包括喂养前乳房清洁、合适的喂养姿势、正确的婴儿托抱及含接方法、两侧乳房哺乳顺序、喂养完成后退出乳头方法、喂养后拍嗝等。予以饮食指导,饮食以清淡的高蛋白、高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食为主,禁食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对出現乳房胀痛产妇实施乳房按摩及热敷,泌乳不足时以小勺喂代乳品。予以心理干预,主动与产妇沟通,对出现不良情绪者进行安抚,嘱咐家属多陪伴、鼓励产妇,减轻其心理压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乳旁加奶。采用奶杯及去掉针头的头皮针软管,奶杯内装配好代乳品,将头皮针软管一端置于奶杯底部,另一端固定于乳头旁并超出乳头8~10 mm,产妇取坐位或侧卧位,使婴儿有效含接并吸吮。

1.3 观察指标

(1)泌乳情况。记录2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分娩后至挤压乳房可见清亮乳汁渗出的时间),观察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泌乳量,并予以评分。未分泌母乳,需行完全人工喂养,为0分;挤压乳房有乳汁泌出,可供婴儿部分喂养需求,但仍需额外喂养代乳品,为2分;挤压乳房有乳汁泌出,可完全满足婴儿喂养需求,为4分;挤压乳汁呈喷射状泌出,完成哺乳后乳房未排空,为6分。(2)母乳喂养自信心。分别于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向2组产妇发放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3]。量表包含32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1~5分,分值范围32~160分,得分越高提示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越强。(3)母乳喂养成功情况。记录2组产妇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母乳喂养成功例数。(4)产后乳房并发症。记录2组产妇产后乳房并发症(如乳房肿痛、乳腺炎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泌乳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较短,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泌乳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母乳喂养自信心比较

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 BSE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母乳喂养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66.67%、86.67%、97.78%,比对照组的46.67%、66.67%、77.78%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比对照组的33.33%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母乳喂养具有方便、经济、易于消化等优点,可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及免疫物质,利于稳定婴儿肠道微生态环境,加快神经系统成熟,在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增进母婴情感、调节产后心理状态、协助产后体型恢复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4]。产后早期泌乳情况是决定母乳喂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学者指出,婴儿对乳房吸吮的时间、次数、强度与乳汁分泌有密切关系[5-6]。产后初期,由于产妇泌乳量不足,加之疼痛、疲劳、婴儿哭闹等因素影响,较多产妇会选择人工补奶,从而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在临床护理中,如何采取措施诱导婴儿有效吸吮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是研究重点。

本研究在常规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应用乳旁加奶技术,将头皮针软管固定于乳头旁,模拟乳腺管,在满足婴儿喂养需求的同时使婴儿频繁有效吸吮乳房,对乳头末梢神经产生良性刺激,刺激信息通过神经传输至脑垂体前叶及脑下垂体后叶,能促进催乳素與宫缩素分泌,催乳素能引起泌乳反射,增加乳汁分泌量,宫缩素则对乳腺平滑肌细胞有收缩作用,可引起喷乳反射,有利于婴儿吸出乳汁[7-8]。乳旁加奶可避免使用奶瓶、小勺进行喂养,可减少婴儿乳头错觉,并能使母婴接触更紧密,增进母婴感情。乳旁加奶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卫生、产妇接受度高等优点。

本研究对初产妇实施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泌乳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提示乳旁加奶能有效改善初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有研究发现,产妇自信心对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影响,低信心产妇早断奶发生概率是高信心产妇的3倍[9]。另有报道指出,产后泌乳量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重要影响因素[10]。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 BSE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表明乳旁加奶能有效提升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考虑与乳旁加奶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满足婴儿喂养需求、提升产妇喂养自我效能有关。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母乳喂养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提示乳旁加奶能有效避免产后母乳喂养失败。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产后乳房肿痛、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表明乳旁加奶在降低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有积极作用,考虑与乳旁加奶有效刺激乳房、促进泌乳、避免乳汁淤积、保持乳腺畅通有关。

综上所述,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能有效改善初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提高母乳喂养自信心及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泌乳初产妇母乳喂养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